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邱掌柜,听起来像是个讲究人。如果剑是他藏的,按说不会没个说法。”余耀说道,“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并没有告诉他的后人。”
“他被杀了,许是没来得及。”
“不应该。他店里的名窑瓷器都提前收回家了,这样的珍奇名剑,也应该有个交代的。”余耀说着,又拿起了那个阴沉木盒。
“又看?”萧影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余耀也笑了笑,不过手上的动作没停,这一次,他是用手指摸索盒子的内部和底部。
萧影和钟毓一见余耀如此锲而不舍,也没去打扰他,干脆坐了下来,静静看着。
余耀其实也就是“盲试”,能找到什么线索最好;找不到,也没办法。
结果,还真让他发现了端倪。
木盒内侧一端,竖立面和底面的缝隙,在指甲抠摸之下,余耀觉得有点儿松动。
最终,盒子的竖面居然可以取下来!而且并不复杂,就是个活的榫卯而已。就这一处是活的,其他地方都是死的。
方形的竖面木板取下之后,里面有个空槽。
空槽虽然比较深,但也比较薄,里面塞着的,看着像折叠的信纸。
“嘿!还真让你找出东西来了!”钟毓一看,“看来藏剑的人,是要交待点儿什么,这个暗格很简单。”
“他藏剑如此隐秘,剑若是被发现,想要交待的话,必定不复杂。”余耀说着,抽出了信纸。
信纸一共两张,台头写道:“兄台雅鉴:此物若非吾再行取之,便是为汝所得,亦不知汝为何人,姑且以兄台称之······”
余耀看得时候,萧影和钟毓也凑了上来,看完之后,三人不由面面相觑,表情有点儿复杂。
“合着该当是物归原主啊!”钟毓率先出了声。
书信的内容介绍得很流畅很清楚。这把古剑,并不是邱掌柜的东西。而且从信的内容来看,他也不知道这把剑的来头。他得到的时候,只是包着外面那层油布;阴沉木剑盒,也确实是他后配。
而交给邱掌柜这把剑的人,是“格古斋许太炎先生”!
这位邱掌柜,和许太炎同在琉璃厂开店,早就相识,邱掌柜也很敬佩许太炎。
得到这把剑的那天,邱掌柜拿了一件东西想去格古斋找许太炎鉴定,结果去了之后,许太炎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匆忙间将一件用油布捆扎好的东西交给他了,拜托他帮忙收好,说改日来取,还让他赶紧走,有事明天再说,“此地不宜久留”。
看到这里,三人都是一顿,彼此交换眼神。看起来,应是许太炎已计划好送走,但是接应的人并没有按时到来,邱掌柜被临时抓了“壮丁”。
邱掌柜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听了许太炎的。他出门不久,回身就看到几个倭国人来了,其中有两个,还穿着军装。
有一个人,邱掌柜也认识,因为此人经常“光顾”琉璃厂,也很有名,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倭国古玩商——中谷安次郎。
那一天,是1938年九月初三。彼时,倭国人早已占据北平。
那一天,也是邱掌柜最后一次见许太炎。
第二天,就传出了许太炎的死讯;或者说,生死未卜,销声匿迹。
又过了两天,邱掌柜眼见许太炎不可能取走东西,就打开了油布包,发现是一把古剑。邱掌柜的专长是瓷器,对于青铜兵器,并不是很在行,但是他不能找别人来看。这把剑,虽然看着其貌不扬,但许先生的东西,他自觉应该不是凡物!
第708章 古墓
许太炎没有看错人,邱掌柜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他思前想后,决定先将这把剑藏起来,于是抓紧定制了阴沉木盒,将剑放好,又用原先的油布包起,埋在了“珍宋阁”里侧靠墙的地下。
邱掌柜也不知道会等多久,但很显然他做好了长期的准备。这件事情,他也信守秘密,任何人都不曾告诉。
时局纷乱,倭寇控城,邱掌柜不能保证自己有没有机会再度取出稳妥处理,所以在木盒中留书一封,以策万全。
在信的末尾,邱掌柜写道:“若为兄台所得,拜请查访许先生后人归还;若不遇,可与国献之,想许先生在天之灵,应允然。”
“这是许先生的东西,应该和太颠方鼎一样,是来不及放进秘藏的东西,而且比太颠方鼎得到得更晚。”钟毓接着说道。
余耀点了一支烟,抽了几口,仿佛在思索什么。
萧影道,“由此可见,许先生的确是被倭国人带走了。”
“而且,倭国人是想让他干什么,但是肯定没成,所以带走继续‘要求’。”余耀开了口,看向萧影和钟毓,“现在知道有了一枚仿制的‘鬼眼穿心’,倭国人应该就是想要这个。”
萧影点点头,“或者说,他们想要秘藏的地点和鬼眼门秘藏的钥匙。”
“也就是说,倭国人知之甚少,误以为‘鬼眼穿心’就是钥匙。”钟毓接口。
余耀摁灭了烟头,“我之前就说过,他们未必知道秘藏,也可能觉得这枚‘鬼眼穿心’,可以号令其他字口,交出私藏的珍宝。只是······”
“只是什么?”萧影和钟毓齐问。
“只是大掌眼为什么不在处理完太颠方鼎的事儿之后,不再回燕京呢?以身涉险,想必还有事情要做,这含光承影难道就是其中之一?”
萧影闻言沉吟,“可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大掌眼的妹妹,虽然嫁给了中谷安次郎,但毕竟是他的亲妹妹,中谷安次郎可能以此要挟。”
余耀一听,不由又点了一支烟,“由此看来,大掌眼后来真有可能被胁去了倭国。”
钟毓忽而一拍桌子,“哎?你们说,这枚仿制的‘鬼眼花钱’,有没有可能是大掌眼到了倭国之后,被迫配合倭国人制作的?”
余耀道,“只是,根据织田五郎的说法,是当时从大掌眼身上搜出来的。”
“织田五郎毕竟不是当事人,说法可能有误。”萧影应道。
“嗯。”余耀点点头,“不管哪种情况,倭国人战败之后,想再次来华寻宝,难度极大,所以此事一直搁浅。应该是直到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才有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此时,当年的当事人都没了,后人们有点儿力不从心,直到现在也是进展缓慢。”
“我们还是得拿到这枚仿制的‘鬼眼穿心’!”萧影道。
余耀想了想,问萧影,“三江并流之地,虽然没什么线索,但先行准备一下总可以吧?”
萧影点点头,“我其实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你是学考古的,你说金沙江流域,有没有可能有现成的······”
“你是说,有可能存在的古墓?”余耀一听就明白了,因为他知道了三江并流所在之后,也没断了思考。
在金沙江沿岸甚至水下,找寻一处能安然存放珍宝的所在,就当时的形势来说,临时开凿修建是不太现实的。首先时间紧张,局势纷乱;再者,最后的步骤,只有几个人能参与,力有不逮。
而若是借用现成的古墓,那是一个极优的选择。
余耀和萧影是倒推的。而当时的鬼眼门,不可能先想到办法再去找古墓,应该是先有了曾经进入过、至少是知晓的古墓,再加以利用。
不过,处在三江并流位置的金沙江段,自古以来算是“蛮荒”之地,应该不会有什么像样的而且隐蔽的古墓。
退一步讲,就算有,就算当时大掌眼或者萧左奇无意中发现,但是搁到今天,让余耀他们再专门去找,那就太难了。
而且,这不过是余耀和萧影的推测,事实上秘藏到底如何安放,未必符合他们的推测。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思路,可以着手先查阅一番资料。
商量到最后,余耀分别联系了在燕京的所有传人。
第二天上午,余耀、萧影、钟毓先到了“格古斋”,随后,才朋玺、上官雨、林丰草也到了。
本来才朋玺建议,集中到江州碰头的;但是,一来“格古斋”已经租下来了,二来,关于秘藏有了新想法;余耀觉得不能再拖了。管她欧阳松会不会盯上自己,现在要开个“分店”,请燕京的朋友来“参谋”一下,起码是说得过去的。
至于滕昆吾那边,余耀只能事后单独说了。
萧影和钟毓在门口附近看着外面,余耀带着其他人到了靠里的位置,把新的情况和想法都说了。说完之后,众人又讨论了一番,也大致确定了新的“工作方向”。
林丰草有着相当的学术便利,表示会全力查找关于金沙江在三江并流段的古墓线索。
随后,余耀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