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字铭文,并不是镂空到底的,但是如此照射,字画之间,也能隐隐透出一些光感。
  余耀终于看明白了。
  这铭文,不是缺笔多笔,不是高低起伏,而是有两层!两层之间距离很小,有些部位还有勾连,所以才极难辨认。
  余耀首先便确定了,这的确就是商代的金文。
  金文这东西,其实是一种统称,因为钟鼎上出现得最多,所以也叫钟鼎文。既然是一种统称,那么也是需要区分的,大致来说,有商代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秦汉金文。
  而商代金文,是最难辨认的,因为这是金文的初始期。虽然夏代就有青铜器,但是金文却是从商代盘庚迁殷之后才有的。
  作为考古专业的科班出身,余耀辨识金文的能力是有的,但若是冷不伶仃弄几个商代金文出来,他也未必能识得。
  但是现在他能。
  因为根据古剑的特点,他大致有点儿数儿了。
  上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承影。
  下面一层的铭文,应该是:含光。
  承影、含光、宵练,是三把名剑,又称商天子三剑,不过这三把剑,销声匿迹的时间很早,春秋之后便没动静了。
  相传,这三把剑曾经为同一人所得,这个人叫孔周,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
  在《列子·汤问》中,孔周说: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
  大体意思比较容易看懂,细节不能准确解释也没事儿,因为主要是吹牛逼。说得文雅一点儿,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经物而物不觉”,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有可能,也和剑本身没关系,除非有超级速度。
  孔周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有个叫来丹的找他借剑,去报杀父之仇。因为杀他父亲的黑卵(这个名字很有联想性)很厉害,可敌百人,而且可能练过金钟罩铁布衫一类的神功,刀剑箭矢招呼他,连个印痕也留不下。
  所以来丹听说孔周藏有神奇无比的商天子三剑,便想来借一把复仇。因为孔周的商天子三剑,不管谁用,都很牛逼,曾经有个小孩儿拿着剑,曾经干败过三个诸侯国的来犯之军。
  插一句,《列子》的内容,神话和寓言比较多,所以以上所有的夸张手法,根本不算什么。
  来丹找到孔周,孔周就是这么介绍这三把剑的。
  最后,来丹借走了宵练,跟踪潜伏,趁着这个黑卵醉酒之时,连出三剑。但是结果就和孔周对宵练的描述一般,“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黑卵当时没死,只是醒来觉得难受。
  其实孔周借给来丹剑之前,就告诉过他,这三把剑虽然牛逼,但是都杀不死人;来丹非要报仇才借给他一试。
  按照他的意思,含光、承影、宵练,其实蕴含了三样东西的特质,分别是光、影、风;所影响的,并不是人的本命,而是一种潜移默化。
  所以,含光、承影、宵练在春秋之后再无消息,便有人认为,这三把剑,本非剑,只是以古剑喻道,所以销声匿迹很正常,因为本来就可能不存在。
  列子这个人,本身就是个道家,所以还有研究的人说,这三把剑,说的是人修炼的三种状态,三剑是三种符号意义。也是说没有实物。
  但是,关于这些说法,余耀一直不信。
  确切地说,喻道也罢,符号也罢,这个可以理解;但余耀一直觉得,肯定有实物!哪怕实物没这么神异,至少是有点儿基础的。神话中的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还得扯上大禹治水时用过呢。
  而在商代,青铜剑开始出现,天子有几把牛逼的剑,合情合理。
  现在来看,余耀对了。
  这一下子就见到了两把!
  而且,光和影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含光和承影,是一体的!
  细想也应该是一体的。哪怕是在《列子》的故事中,来丹拿走的,也是独立的宵练。
  在余耀解释之后,萧影和钟毓大喜过望。这种裹挟传说的古剑珍品,且不说必定是价值连城,就说给人的那种冲击力,带来的精神亢奋感,也是极大的。
  “我说煞气如此之重,原来如此!”萧影恍然大悟。
  “什么?”余耀和钟毓不得其解。
  萧影指剑说道,“这两把剑,想必是很久没有分开了!虽是一体,但状态和气息还是不同的,有分有合才能正常,长期不得分离,才有了浓重的煞气。”
  萧影说罢,便去除了符阵,随后又去触摸含光的剑身,“只是,这到底是什么做的?”
  “这应该是类似玻璃的东西。”余耀应道,“只不过,可能添加了特殊的材质,运用了特殊的冶炼手法。”
  其实华夏古代很早就有玻璃了,小玩意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到了北魏时期,更是有了玻璃吹制技术。
  不过,玻璃器在华夏古代没能大规模被使用。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陶瓷。外国没有瓷器技术,玻璃便大行其道;而玻璃(琉璃)在华夏古代,相对用量较少,或者作为装饰品。
  现在这把含光剑,是商代的,虽然不是玻璃,但是可以看成玻璃的始祖,而且硬度和韧性远超玻璃。
  不过,制造这种东西,可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某个人,某种技术,某样材质,都可能不复再得。
  三人一时沉浸在惊喜之中,又是讨论一番。
  稍定之后,余耀又去查看那个后配的阴沉木剑盒和油布包,“这样的珍奇之物,原先到底为谁所有呢?又为什么会被暗藏?”


第707章 物归原主
  “琉璃厂自清代乾隆之后,便是文房和古玩的集散地,这阴沉木盒是民国之物,想必是某个古玩商得到的。”钟毓接了余耀的话。
  余耀此时已经拿起了阴沉木盒。金丝楠阴沉木是很轻的,这木盒虽然尺寸不小,但拿在手里毫不费力。
  余耀左看右看,也没从阴沉木盒上发现什么印记之类的东西。而那块油布上,也没有可供辨识的线索,就是一块干净的油布。
  “这个木盒,尺寸非常合适,很显然,就是为了古剑定制的。”余耀一边看,一边嘀咕了一声。
  钟毓接口道,“这很正常啊,可能就是民国时期得到了这把古剑,由此定制木盒收藏。”
  “不。”余耀摇摇头,“我的意思是,从他定制木盒来看,就已经注定了要埋藏于地下。”
  这么一说,钟毓登时明白了。也就是说,此人在得到含光承影之初,就打算埋藏起来;要不然,不会选择阴沉木的材质。
  金丝楠阴沉木,虽然并不是很难看,但也不是很合适。它比较轻,而且因为碳化,颜色发乌发暗。而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防腐性能无敌。
  如果想将含光承影自己收藏,或者倒卖出手,这么贵重的东西,用紫檀花梨这样的顶级木料最为合适。退一万步讲,就算为了经济实惠,这么大块的金丝楠阴沉木也并不易寻,还不如采用其他红木类的材质。
  “拿到就筹划要埋藏起来,而且最后还没拿走,就这么长埋地下,这的确有点儿意思。”萧影沉吟两句,掏出手机就给房东打了个电话。房东一听是萧影,本来就很恭敬,又听说打听房子的历史,更是认真陈述;因为有“作法”在前,他觉得萧影是为了彻底去除“阴气”。
  萧影在打电话时,余耀和钟毓也听了个七七八八,但是挂了电话,萧影还是给他们捋了一遍:
  “根据房东的说法,这房子在民国时期,也是家古玩店,名叫珍宋阁,掌柜姓邱。1948年底,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时局有点儿乱,邱掌柜被几个盗贼杀死在店里,他的儿子举行了丧事之后,就把这店给卖了。而房东的祖父,正是买主。”
  这家店之所以叫珍宋阁,是因为邱掌柜收有三件宋代的名器,有哥窑、钧窑和龙泉窑,是为镇店之宝,不卖。而这几个盗贼,也是冲这几件东西去的。因为当时世道乱,邱掌柜在被杀前几天,恰好把东西给拿回家藏起来了,所以盗贼没弄着,逼问之间动了气,酿成了杀人惨案。
  “这个邱掌柜,听起来像是个讲究人。如果剑是他藏的,按说不会没个说法。”余耀说道,“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