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大厅的一张桌子上,除了那个中年人助理,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得体干练的职业范儿,应该是女秘书。另外,余耀刚来的时候,还看到两个一身黑西装的男子,后来也不知干嘛去了,想是保镖。
这位唐先生比余耀在杂志和视频里见到的要显得老一些,不过也比想象得随意一些。
“初次见面,我送给小余先生一件见面礼。”唐先生拿上来的,是拍卖会上他的中年助理拍下的道光粉彩宝相花纹瓶。
当时余耀替沈歌出过一口价,随后便被沈歌叫住,一直没再出,但是到了八十万快收尾的时候,中年助理陡然提到了一百万拿下。
看来,这是祁长河提前做了个“小动作”。
“无功不受禄。”余耀摆手,“唐先生,这东西我不能收。”
“怎么能说无功呢?”唐先生淡淡一笑,“预展的时候,你评价了洪武釉里红大碗。”
“这是开门的东西,我评不评论不重要,鉴定结果,应该是公认的。”
“那不一样。再开门的东西,能如此笃定的下结论,那是给足了老爷子面子。”唐先生说着,看了看祁长河。
从他俩的眼神交互中,余耀也看出,这舅甥关系还是可以的。
祁长河顺手点了一支烟,“你不要,就是嫌弃东西差。”
余耀不说话,哈哈一笑。
“再说了,他还有东西想让你看。”祁长河也笑了,“这样吧,先吃饱了再谈!”
“也好。”余耀也没拒绝。
这顿饭的菜肴,味道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三人交流得也不错,因为有古玩这个共同话题。
唐先生还挺爱喝酒,一顿饭得喝了半斤白酒,也或许是拿下了洪武釉里红大碗心里比较愉快。白酒是他带来的,白瓷坛装着,他也没过多介绍,直说私酿的好酒。余耀只喝了一杯,入口香醇,但是并不绵柔,有股子烧劲儿。
半斤白酒下肚,唐先生的话多了。
“小余先生,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收藏古玩吗?”他冷不丁问了这么个问题。
“这收藏之道,大抵离不开两个情况,一是喜欢,二算投资。”
“都不是。”唐先生摇了摇头。
“噢?”
“我是好奇心作祟。”
“对历史的好奇心?”余耀反应还可以。
“对!”唐先生不由再度高看余耀一眼,“我看到的史料,总觉得意犹未尽,我想从古玩里进一步得到点儿什么!”
“高级。”余耀说道。
“你当真这么觉得?”
“由衷的。”余耀没有说谎,只不过,他开始没想到这位唐先生会是这种情况。
祁长河此时接口,“我猜小余先生也有这种想法。”
余耀点点头,转而看向唐先生,“我现在也有个问题想问问。”
“请讲!”唐先生抬了抬手。
“唐先生有好奇心,又如此喜欢探究,为何只囿于大拍上的精品呢?”
第682章 贯虹
“其实很简单。”唐先生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应该更广泛、才能更深入;但,我的精力实在是有限啊。”
“倒是我没有设身处地了。”余耀听后,也不由叹了口气。
“像你这样,能把钱财、理想、心态融为一体,那是最好不过了。”唐先生忽而笑了笑,“我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前夕找工作,同宿舍有个同学发表了一个看法。”
他随口扯闲篇,余耀也没打断,祁长河此时却以去洗手间为名,离开了房间,其实房间里有附带的洗手间。
“他说,什么是好工作?列举了三个条件:实现理想、挣钱够多、轻松愉快,如果这三个条件能够全部同时满足,那就是一份完美的工作。如果能实现其中任何两个,也是一份值得干的工作。如果只能实现一个,这工作就得慎重掂量,也得看自己的需求了。”
“但现实中,很多人干的工作,一个也实现不了。”余耀道。
“这样的工作,必须得辞职。”唐先生接口,“这也是我那个同学总结的。”
“那他现在?”
“他本来混得挺好的,不过他和我爱好不同,我好老旧的东西,他好新鲜的东西。本也没什么,只是前些日子在国外出了点儿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这个,就不提了。”
“混?”
“怎么?不该这么用?”
“不是,只不过从您嘴里听起来,有点儿别扭。”
“不管什么人,都是人;有的人,披上了一件外衣、戴上了一张面具,或者因为只能被仰视一面,一般人就看不透了,但其实都一样,不仅该有的人性都有,而且有些庸俗之处,说不定还比不过普通人。”
单就古玩而言,唐先生肯定没法儿和余耀相比,但唐先生的年纪在那里,而且人生阅历丰富,余耀和他交流,也是有所收获。
是以两人聊得倒也融洽。
过了有五六分钟,祁长河拎着一个皮箱进来了,这皮箱比较窄,也就二十厘米,但是很长,足足一米有余。
“吃完了看看?”祁长河笑问。
“边吃边看嘛!”唐先生说着,看了看余耀。
“好啊!”余耀起身。其实这没法边吃边看,从祁长河拎来的皮箱看,不是大尺幅的书画,就是很长的物件,也不适合饭桌上看。
实际上,三人最后都是站着看的。
祁长河从皮箱里拿出来的,是一把剑。
冷兵器收藏,算是古玩收藏的一个冷门。不过余耀知道,祁长河对冷兵器研究颇深,越王八剑之一已在他手,同时还曾为了所谓的“宝腾腰刀”,去江州找过余耀。
这把剑,有可能是唐先生在港岛所得,祁长河从旁辅助。
余耀心里想着,眼睛却已离不开这把剑。
虽然此剑尚未出鞘。
鞘身是金红色的鲨鱼皮,鎏金的头首;剑格也是鎏金,有龙形盘绕;白玉剑柄,尾部镶嵌了碧玉珠;明黄色的流苏虽是后配,却依然起到了不错的烘托作用。
唐先生将此剑拿在手上,待余耀看完外观之后,一手持鞘,一手握剑,缓缓拔出。
刚拉出半尺,余耀就不由脱口而出:
“好剑!”
剑锋的光芒如寒月冷辉,寒光之中,一股肃杀之气幽然而生。
剑为百兵之祖,华夏又有数千年的冷兵器历史,这顶级的东西,自是巧夺天工的宝物。
只是现在,很难面对面见到这样的东西了;而博物馆里珍藏,就算展示真品,也往往隔着玻璃,体会不到这种带着特殊属性的艺术品所散发的深邃气息。
唐先生将剑全部拔出之后,随即斜斜上指,剑的光彩,竟让他也有了一种气贯长虹的态势。
最后,剑交到了余耀手中。
余耀细细观看,发现剑身底部,一面是镂银的隶书“贯虹”二字,而另一面,则是镂金篆书“乾隆御制”。
“气贯长虹!原来是乾隆皇帝的爱剑!”余耀叹道。
“听小余先生的意思,那就是此剑是真品无疑了?”
“除了流苏,必是全须全尾的真品!”余耀笃定此剑的同时,却又带着疑色说出了另一方面:“不过,我从未听说乾隆有过一把名为‘贯虹’的宝剑!”
“小余先生是真正的高手,没听说过名目,就能笃定为真品!”唐先生轻拍手掌。
余耀正色道,“这和唐先生说的收藏之道,不谋而合;史料,总是不如文物来得准确;有此剑实物,能断代定性,那么就可能是史料上的疏漏!”
“我也觉得是真的,但没查到正史资料料,却是不敢定论。”祁长河在一旁笑了笑。
“噢?”余耀看向祁长河,“听老爷子的意思,看来是搜罗到了一些野史和传说?”
“算是一个有关来历传承的故事吧。”祁长河抬了抬手,“现在,可以边吃边说了!”
还剑入鞘归箱,三人重新坐回桌边。
祁长河点了一支烟,正要开口,余耀却提前抬手,“老爷子,最好正着说。”
“我本也是这么想的。”祁长河点头。正着说,就是从乾隆说到他们得手,而不是先说怎么得来的。
“据说这把剑制造完成之后不久,还没来得及登记造册,乾隆皇帝就赏给了和缓罄春瞳|被嘉庆办了,抄了家,嘉庆皇帝没有留下此物,而是赏给了一个王爷。”
“清末,贯虹剑后来流落民间;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人得到之后,献给了一个地方军阀。后来这把剑辗转流传,到了这个军阀的一个副官的后代手里。贯虹剑在特殊年代没有被收缴,再后来,这个后代不知什么原因,总之是缺钱,将此剑卖给了燕京的一个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