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耀起身,踱了几步,“既然谭兄这么说了,我再要你的钱,岂不是不给你面子?”
  “这?余先生说哪里话?”
  “不,我虽不如谭兄家底儿厚实,但一幅仿画留下确实也没用。而且谭兄亲自上门,这个面子我不能不给。”
  谭心定随后又推让一番,最终还是接受了。
  接受之后,谭心定并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在又闲扯几句之后,挑了话头问道,“余先生对书画的鉴赏力如此了得,想必各大博物馆里的书画珍品都见过不少。”
  “谭兄过奖了,要说在书画上的见识,我自是不如谭兄广博。”
  “这话我哪受得起?不过,说到博物馆里的珍品,我这次到沪海,顺便又到博物馆里看看《高逸图》,真是叹为观止啊!”
  余耀稍稍一愣,“谭兄说的是七贤残卷?”
  《高逸图》,是一幅大名鼎鼎的唐画,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本是《竹林七贤图》的残卷。
  《竹林七贤图》的作者孙位,是唐末名家,他最大的名头是画水,和另一位善于画火的唐代画家张南本并称于世。
  但实际上,孙位在人物鬼神和松石墨竹方面也很擅长。
  《竹林七贤图》创作于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大环境使得文人们有点儿逃避现实,从诗酒文艺中寻找一种解脱;这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有点儿像。
  《竹林七贤图》主体就是七贤,都坐在“地毯”上,身边各有书童侍奉,周围还有树木、蕉石、器具。
  这幅画最被人称道的是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即便不懂画的人,也很容易看出这七贤孤高傲世、不落俗套、纵意田园的特点。
  只是很可惜,现存的《竹林七贤图》只剩四贤: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另外的三个:嵇康、向秀、阮咸,这部分画卷已经佚失。
  这只有四贤的残卷,又被叫做《高逸图》,先藏于沪海的博物馆。
  “是啊。”谭心定接了余耀的话,“余先生可曾看过?”
  “没有,我只看过画册,没去博物馆见过实物。”余耀应道。
  “其实看画册,反倒比在博物馆里看得清楚,特别是题跋和钤印。”谭心定叹道,“这幅残卷上,卷后有明代司马通伯的题跋,画上有北宋内府的‘宣和政和’连珠印,还有宋徽宗的题款,还有清内府的印记。”
  “清楚是清楚了,神韵却看不到。就和仿画一样,再高明的仿画,总是在神韵上查了一点儿。”余耀微微笑道。
  谭心定不由一愣,转而也爽朗一笑,“是啊。这幅残卷传承有序,如今又在博物馆里,也不可能有以假乱真的东西了。”
  《竹林七贤图》何时佚失“三贤”部分不能准确定论,但是其残卷《高逸图》传承有序是肯定的。
  北宋内府和宋徽宗肯定是收藏过,而后辗转流落出去,明代可能也被皇室收藏过。清初,被收藏大家梁清标所有,因为上面留有他的收藏钤印。
  后来,《高逸图》进入清宫内府,这在《石渠宝笈》中能查到。《石渠宝笈》记录就非常详实了,和现在博物馆所藏的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至少在进入清宫之前,就已经是残卷了。
  这幅画流出清宫的情况也有史可查,是民国时期,尚在紫禁城的溥仪以“御赐”的名义,给了溥杰;不久后就流到市场中了。
  最初得到此画的人,是前文介绍过的一位“熟人”——靳伯声。
  这是唐代画家孙位唯一的传世画作,最终,花落沪海的博物馆。
  余耀此时看了看谭心定,“也不知道佚失的‘三贤’画卷,是从整幅画上破裂丢失了,还是被毁了。”
  “我觉得被毁的可能性不大。”谭心定沉吟,“这让我想起了《富春山居图》,即便被烧了,一分为二,但也都是珍品。”
  余耀点点头,“我也觉得,《竹林七贤图》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长期在民间辗转,要是有人特别喜欢其中三贤,切割下来悄悄收藏也不是没有可能。”
  谭心定微微一怔,转而摇摇头,“这可就暴殄天物了。”
  余耀没有再应声,谭心定却又叹道,“要是残缺的‘三贤图’今时今日能浮出水面,那也是一件奇珍啊!”
  “这么多年了,怕是不好找。”余耀应道。
  谭心定想了想,忽而压低了声音,“实不相瞒,余先生,我们其实一直在寻找历史上佚失的奇珍名画,这部分残卷,还是重点之一。”
  “噢?有眉目了么?”余耀心头一震,却仿若顺口问道。
  “还真是有一些了。”谭心定复又提高了声音,“不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真能得手,到时候我一定请余先生掌掌眼!”
  余耀连忙摆手,“谭兄言重了,掌眼当不起,不过要是真能请我观瞻,那真是我的幸运了。”
  余耀说罢,低头又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以平复有些波动的情绪。


第635章 铺垫
  于此同时,余耀心中暗忖,难不成美院小团队的“大活儿”,和这残卷有关?但细想却不可能,且不说功力到不到,这幅画是绢本,这几个小年轻怕是驾驭不了。
  可是转而又一想,既然是“大活儿”,那么就可能不止美院小团队在参与。比如说,他们若是只参与一些基本的构图设计······
  谭心定见余耀沉吟不语,开口转移了话题,“本来我是来收画的,余先生雅风高义,直接送给我了,这倒叫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来的匆忙,也没备什么礼物······”
  余耀回神,一指谭心定带来的礼盒,“谭兄并非空手而来啊,太客气了。”
  “不过两盒茶叶,哪能叫礼?”谭心定想了想,“既然来了格古斋,余先生眼力过人,我从这里买件东西吧!”
  “这我欢迎,不过小店俗物,怕是难入谭兄法眼。”
  “余先生过谦了。”谭心定就此起身,开始打量货架和柜台里的东西。
  余耀没有跟上,而是去把店门开了,顺势点了一支烟。
  “你店里的东西真不错。”谭心定一边看,一边还顺势口头点赞。
  其实,莫说余耀的古玩店,大部分古玩店,真正的好东西,都是不会摆在明面儿上的。有人找,还得是熟人或者行家,才会拿出来。
  不过,余耀店里如今没有假货,这倒是真的。
  “我这眼力有限,谭兄真要买,也得看准了,别打眼。”
  “余先生抬举我了。”
  听了这话,余耀不由微微一愣,提醒别打眼,咋是抬举呢?
  谭心定微微一笑,“只有真正的行家,看错了东西才叫打眼;要是水平不济,那不叫打眼,那得叫上当,因为本来眼力就不够。余先生这是抬举我是真正的行家。”
  余耀也不由哈哈一笑,“谭兄是真会说话啊,什么话都能接得滴水不漏。”
  谭心定没有再说话。最后,他拿起了一件青花直筒提梁壶,而后摆到了柜台上,“余先生,就它了!”
  这青花提梁壶个儿不小,完整,画片是刀马人物,构图还挺繁复,青花发色也有点儿鲜亮。
  没款儿。
  乍一看呢,像是康熙青花。但实际上,这是晚清时期的仿品。
  余耀问道,“看好了?”
  “其实我对瓷器不算很在行,不过看画片也能看出一二。”谭心定轻轻敲了敲柜台,“康熙时期的刀马人物,身体相对比较修长,这一件是符合的。”
  余耀点点头,继续听他说。
  “但是呢,这人物的身体比例有些失调,动作略显僵硬。背景的山水呢,层次感不行。所以,这肯定不是康熙青花瓷器。”
  余耀听了,也是暗暗佩服,谭心定说得分毫不差。
  “那你还买?”
  “这青花发色不错,不似普通的晚清仿康熙那么散淡。而且人物比例虽然失调,动作略显僵硬,但是神情也不似普通的晚清仿品那么呆滞。”
  余耀笑道,“还说不懂瓷器?”
  “这不是光绪以后的的仿品,这应该是同治时期仿康熙的精品。”谭心定抬抬手,“余先生确实厉害,一件晚清仿康熙青花,也得挑精品出来。”
  “谭兄过奖了。你要,我给你个大大的折扣。”
  其实这件提梁壶不是余耀收的,是濮杰收的;不过收来之后,余耀确实觉得还不错。但这些也没必要对谭心定解释。
  余耀确实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折扣,但不赚钱是不可能的。
  谭心定又稍坐了一会儿,便提出了告辞,临走之前颇有意味地说道,“有机会,真希望和余先生合作一次。”
  “来日方长。”余耀则是模棱两可地应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