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螺钿贴嵌,自然是软钿技法里的一种。而且这只笔上,采用了“点螺”,不仅要薄,而且切割要精细,有点有丝有片,相当之复杂。
  所以,这只毛笔抛开别的不说,光是这种巧夺天工的技法,那也是要值不少钱的。
  更何况,这是一支明代的古笔,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
  这么一只毛笔,大型拍卖会上,出现两百万以上的成交价,也不算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
  “你这不是捡漏,你这是抢漏啊!”濮杰欣赏完之后,回坐到椅子上,点了一支烟,不由叹道。
  余耀将红木画轴重新对接,将画卷起,一并放好,“明天我去重新把这画轴装上。”
  濮杰想了想,嘿嘿一笑,“也好,白捡了这么大的便宜,万一有人来找,‘原封不动’还回去也不是不可以哦!”
  两人这一天虽说惊喜连连,但实在是太累了,又聊了几句,便都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余耀便到了七星桥古玩市场,先找了个装裱店重新把画轴装上,整幅画修复如初。
  这画轴的轴杆拼插对接之后,其实很牢固;轴杆虽然被余耀用砂纸打磨过,但轴头没动,重新上胶封装,轴杆被卷在装裱绫子里,也看不出来。
  这个修复操作也不算难,余耀是盯着完成的,而且他也很小心,一直没让师傅将画完全展开。
  拿着整好的画,余耀心说既然来了,老黄也知道美院小团队的事儿,便直接向逸墨斋走去。
  刚到逸墨斋门口,恰好老黄也是刚刚开门出来,正站在门口洒水呢,一见余耀,“哟,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一看余耀手里拿着一个书画盒,老黄又道,“你这是捡漏儿了?”
  “进去说吧。”余耀笑了笑。
  老黄把余耀让进店里,让小伙计支应铺面,和余耀进了里间关了门。
  “先看看!”老黄伸手。余耀点点头便递给了他。
  看了这幅画之后,老黄的眼睛不由一亮,“嗯!得细看看!”
  余耀没对他隐瞒,“仿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个美院小团队的活儿。”
  随后,余耀便把过程说了说,不过,画轴里暗藏毛笔的事儿,还是隐去了。
  “在你店里让你扣下的?”老黄听了,不由问道,“那你拿着来七星桥干嘛?”
  “画轴被我不小心弄坏了,过来修一修。正好找你聊聊。”
  老黄略略沉吟,随后应道,“一幅仿画,你还要修好,这是准备他们背后的人来找啊?不过,他们背后要是谭家,怕只能高价回收了,呵呵。”
  “怎么?你还想要啊!”
  “本来可以要,你这么一说,我哪还能要?不过,你说的这个女孩,要真是他们小团队里主画人物的,这幅画,还真是又让我开了一次眼。这上官周的名气虽然不算很大,但是人物画是很难仿的。”
  老黄鉴画也算是行家,余耀这一说,他很快就能看出是仿的;但,这也确实仿得不错。
  “看外表,确实让我有些吃惊。这么年轻,只能说天赋很高了。”余耀应道。
  两人又聊了几分钟,忽然传来了敲门声;老黄问了一声,小伙计在门外说道,“老板,有个客人送来一幅画想要出手,您现在能看吗?”


第632章 扬州八怪
  两人此时也聊得差不多了,余耀一边收起画轴装进书画盒,又放进了提包,一边说道,“不耽误你生意了。我先走一步。”
  “你还想跑?”老黄哈哈一笑,“帮着掌掌眼呗,中午我请你吃饭。”
  “合着一顿饭就打发我了?”
  “你还想怎么着?没有什么是不能用一顿饭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得得得,就这么着吧!”
  两人走出里间,老黄在前,余耀在后,原本坐在店铺一侧八仙桌旁的一个小伙儿立时站了起来。
  这小伙儿看着比余耀还要年轻,打扮得却是偏老成些,和老黄握手之际,余耀看到他手背上纹了一个类似衣带盘卷的吉祥纹饰。
  这个纹饰纹得很飘逸,余耀不由多看了两眼,脑子里忽而冒出了“吴带当风”这个词儿。
  的确,这似乎是根据画圣吴道子的衣带风格纹出来的纹饰。
  小伙儿和老黄握手互报家门之后,并没有和余耀握手,但是却看了余耀几眼。这小伙儿自称姓古,称老黄为黄老板,让老黄叫他小古就行。
  见小古看了余耀好几眼,老黄旋即介绍道,“噢,小古先生,这位是我们店的掌眼,不坐店,今儿碰巧在,一起看看。”
  小古点点头,随后三人便在八仙桌旁围坐下来。
  小古拉开了一个双肩背包,从里面取出了一个书画盒。
  老黄还没看画,就先问道,“不好意思,先问一句,这画怎么来的么?”
  “家传。”
  小古的话似乎不多,说完之后,便抬了抬手,请老黄和余耀上眼。
  这书画盒里,是一幅卷起的镜心。
  镜心这种装裱形式,算是书画里相对简单的,也叫托片,就是在画作后面简单托一层宣纸,不用绫子,没有画轴,横竖皆可,简单直接。
  很多书画镜心,现在如果要悬挂,一般都会再加一个玻璃框。
  镜心一般不大。这幅镜心高不到六十厘米,宽至多四十厘米,是一幅兰石图。水墨。
  画得比较满,山石嶙峋,兰草稠密。不过,在左下山石的“空白处”,还是有款识的:
  癸卯夏夜,两峰。
  钤印一方:众香之祖。
  老黄看了一遍,忽而别有深意地对余耀说道:“扬州八怪啊!”
  他俩刚才在里间看了上官周的画,上官周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老师,而这幅画的作者“两峰”,是扬州八怪里的另一个人:罗聘。
  罗聘,字遁夫,号两峰,算是扬州八怪里最年轻的一个,主要是因为他生得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扬州八怪”,并不只是八个人,也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人。
  扬州八怪,是一批人,从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画风相近。所以在华夏书画史上,更准确的称呼是“扬州画派”。
  当然,也有些说法会单独挑出八个人来,但挑八个人也并不统一,各有各的说法。
  扬州八怪的画风异于当时的主流风格,不落俗套,才有了八怪的名头。
  这幅兰石图,和罗聘传世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可以说有一眼。
  余耀点点头,“罗两峰的幽谷新兰,向来不是市井盆中俗物。”
  小古闻言,不由又看了余耀一眼,转而微微一笑,“满纸春风。”
  老黄没作声,余耀也是微微一笑,“我只是说罗两峰的风格,还没有评价这幅画。”
  小古稍稍一怔,随即眉头微皱,声音不大却很坚定地说道,“婀娜而不失刚气,不染半分尘俗,一看就知道是两峰笔墨。”
  老黄哈哈一笑,“这还没进一步细看呢,我们可不能受你影响先入为主啊。”
  小古没再多说,只是摊了摊手。
  余耀也就此打住,细细把这幅镜心看了一遍。
  等余耀看完,老黄看了看他,“有一眼,但我总觉得有点儿说不出来的东西。”
  小古一听,脸色登时变得有些难看。
  余耀伸手点了点款识,“第一,罗聘的草隶款识,用得不多,只在少数很得意的作品上,挺拔古厚,很有味道;第二······”
  正说着,小古忽然一抬手,“好了,不收就算了。”
  说罢,抬起的手在镜心上一压,“我也不卖了!”
  老黄连忙撤手,“小古先生,不要着急,我们只是分析,并没有当场定论啊!做艺术品生意,评头论足是难免的。”
  “呵呵,我没说你们定论了,只是我不想卖了!”
  老黄又看了看余耀,转而轻声道,“好吧,这是你的东西,自是按你的主意来。不过,我也不是只收古玩啊。”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仿画一样可以收。
  实际上,书画作品相对也是比较特殊,有的仿得比较好的,价格还是可以的。有些拍卖会上的书画作品,在作者后面加一个(款),就是仿作的嫌疑偏大。
  “但是我只按古玩卖!”小古说着,收起镜心,装进书画盒,而后又装进了双肩包,速度很快,旋即单手提起双肩包,说声告辞,便向门口走去。
  但是还没走到门口,忽又生生顿住,扭过头来,看着余耀问道,“这位掌眼,请问‘第二’是什么?”
  余耀想了想,“第二,罗聘是乾隆时期的画家。”
  小古不由微微一愣,“这?”
  “黄老板已经说了,我们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