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耀点点头,“你能开这个铁盒么?”
  “直接找个地方用电气焊破开就行。但问题是不能乱开,因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萧影说道,“开了之后,恐怕还得用铁盒封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不知道拿出来多少时间会产生多大影响。”
  “嗯,这东西暂且这么留着,肯定是对探查宝藏有帮助的。”
  萧影接了余耀的话,“我到山顶看了一下风水,这居龙山,还真像是当年王莽的龙脉所在。”
  “那下一步怎么办?”余耀问道。
  萧影摇头,“我还没有头绪。”
  余耀叹了口气,“倭国人怕是已经盯上很久了,只不过也是一时不得其法。”
  “本来到无量山是寻找鬼眼门秘藏的线索,结果秘藏的线索没找到,发现了无根和广德的大论辩,又得了王莽宝藏的线索。”萧影也叹了口气,“结果来了之后,却又发现倭国人已经先出了一手。真是乱套!”
  “缓缓吧!”余耀点了一支烟,“急也急不来,这一点得向他们学习,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萧影想了想,“明天我再完整地探查一遍。”
  余耀点头,“也好。这样,你上山,我不进村了,在村子附近走走看看。”
  “行。”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一起出了酒店,到了村口,萧影过了石桥,余耀则围着村子边缘附近走动看了看。
  昨天余耀来,主要是找人聊天,所以对村子的情况也就是走马观花。
  转了一圈余耀忽然发现,这个村子的地势,大致是前低后高,而且从主要的地形来看,有点儿像个大罐子。
  村口在罐子口的位置,地势最低;越往后越高,最里头相当于罐子底的部分,就是个小山丘。
  有了这个发现之后,余耀又走了一圈,同时爬上最高处的小山丘看了看。
  村西有一口大水塘,昨天余耀没去过,这站在高处一看,这池塘的形状像个扁豆,在“罐子”的主地形边缘。
  随后,余耀走了过去,到水塘边看了看,塘水非常清澈,就好像刚换过水一样。
  “大姐,这水塘下面有泉眼么?”余耀蹲下身子,问一个正在水塘边洗衣服的中年妇女。
  “哪有什么泉眼?这水塘深着哩,下面有暗河,通着傍龙河。”
  “原来如此,我说这么清呢!”
  “是啊,傍龙河涨水它也涨,枯水它也枯,不过还没有过见底的时候。”中年妇女接着说道。
  余耀又和她聊了几句,最后道了谢,便直接离开了村子。
  出了村子,余耀沿着土路回到来时的宽路上,又往反方向走去,这个方向距离赤水谷度假酒店远,但距离另一个大景区近。
  余耀走到一个岔路口附近的地方,居然看到了一个小集市。
  小集市上以山货居多,看来主要针对的是来太白山旅游的游客。
  余耀兴之所至,心说买点儿干果什么的,回去当小吃也好,便过去逛了逛。
  在一个卖山核桃的摊子前,余耀蹲下身来:“好剥皮么?不涩口吧?”
  摊主是个精瘦的汉子,“好剥!我送你个核桃夹子就是了!头年秋下树的果,仁香着呢!”
  摊主说着,就手夹开一颗。余耀尝了尝,还真不错。
  称了五斤山核桃,接过余耀给的钱,摊主又说道,“你也是来旅游的吧?我刚腌的小酱瓜咸菜,要不要来点儿?稀饭油条配我这小酱瓜咸菜,绝了!你放心,自己种的菜,纯天然无添加!”
  余耀笑了笑,“行啊,我看看!”
  摊主听了,从身后的一个大旅行袋里提溜出一个小罐子来,“今天带的不多,你要都包圆了我给你便宜点儿。”
  余耀本来正要低头点烟,一看他提溜出来的这个小罐子,手上的动作不由停了。
  小罐子是瘦高型的,高度在二十多厘米,但是最大腹径也就是十二三厘米。还带了两只耳朵,细长,弧形,带了如意头的纹饰。耳朵上被摊主穿了尼龙绳,便于提溜。
  这个小罐子不知道以前有没有盖儿,但现在上面的盖儿肯定是后配的,因为是个现代工艺品的大茶壶盖子。
  罐身上的是黑釉,不过不是全黑。圈口和圈足是黑的,罐身则有点儿像瓜棱、但比瓜棱更细密的竖向的一条条的凹槽,槽底是黑釉,槽沿顶部则露出了红褐色的胎。
  露胎的部分,也已经显得十分老气,早已不是胎质本身的颜色。
  这个小罐子的造型,和瓜棱罐有点儿像,但“棱”更为细密,在瓷器里不算多见。
  它有个名字,叫拉线罐。也很形象。
  “来,我这有一次性筷子,你尝一块!”摊主拿下了盖子,对余耀说道。
  余耀真尝了一块,脆爽咸香,还带着点儿甜味,口感真不赖。
  “行,我包圆了,你给优惠点儿。”余耀笑道。
  “好嘞!”摊主一听,便拿出了两个塑料袋套在了一起,准备把小罐子里的小酱瓜咸菜倒进去。”
  “我说!你先别倒!”余耀抬手制止,“这汤汤水水的,我用塑料袋多麻烦啊!”
  “嗯?”摊主一愣。
  “这么着,你这罐子,你当时多少钱买的,我一起买了不就是了!”余耀说道。
  摊主放下罐子,挠了挠头,“这罐子是我奶奶嫁过来就带着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呢?不是买的!”
  “嚯!古董啊!咋不去试试卖俩钱儿呢?”
  “没人要啊!都说是民国的土窑罐子,好东西哪有一棱棱露着胎、不上釉的?”
  余耀一听,“得了!我也喜欢个老物件,今天咱俩有缘,我买了你的咸菜,等吃完了,就把这小罐子刷出来,摆着不难看。”
  摊主想了想,“那你能给多少钱啊?”
  “你觉得值多少?差不多我就拿上吧。对了,核桃钱我给你了,你把咸菜钱一起算里头吧!”


第601章 憋宝
  “头前县里有个收古玩的,开到八百八的价儿,再也不肯加了。我寻思着就算是民国的东西,这么漂亮,也不能不到一千就给打发了呀!”摊主接口道。
  “他后来还去找你了么?”余耀慢悠悠点了一支烟,同时也暗暗提醒自己不能急躁。
  “来过好几次啊,都说是到附近收东西路过,想从我这儿买点儿山货,但没提这小罐子的事儿。”摊主说道,“他不提,我也不提,反正不能这么便宜出了。”
  “那他都说了些什么?”
  “也没什么,有时买点儿山货,有时给我看看收来的东西,说说古玩行的行情,如今行情不好什么的。”摊主敲了敲额头,“对了,他还送给我一只青花瓷的罐子,说收货时搭来的;我也没白要,给了他几斤山核桃。”
  余耀一听,起码明白了两点。
  第一点,这个县里收古玩的,没看明白这东西。
  第二点,虽然没看明白,但是这个人肯定也觉得有可能不是普通货色,所以很想收摊主的东西,三番五次上门,却绝口不提东西,这是在憋宝呢!
  憋宝这个词儿,含义很多,而是在不同行当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在古玩行,憋宝是门技术活儿,就是耗费时间慢慢抓住货主的心理,最后用小钱儿买走宝贝。
  甚至,有的憋宝人还得让货主感恩戴德觉得是为了帮衬他,货主占了便宜、憋宝的吃了亏似的。
  清末民初的时候,古玩贩子之中,尤其盛行憋宝。
  这个时候有一类人很特殊,就是皇亲国戚、满清遗少。满清亡了,他们断了钱路,但是生活上却大手大脚惯了,很多人就靠卖家里的古董文玩来支撑门面。
  这帮人有个特点,倒了架子不倒面子,古玩贩子上门收货,那得走偏门或者后门,不让从正门走,怕丢人。同时呢,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并不精通古玩。
  偷偷摸摸卖,又不是很懂,这就给了憋宝人机会。
  有一个故事在古玩圈子里传得挺开。说是民国年间,有个原先的郡王府坐吃山空,最后陆陆续续靠着变卖家里的东西维持吃穿用度。
  他家里有一堂珐琅彩的杯子,说是祖上受乾隆皇帝赏赐来的。杯子一对是两只,一堂是四只。四只珐琅彩的东西,那可不是一般物件。
  所以,当时琉璃厂好几个古玩商都盯上了这一堂珐琅彩茶杯,可是人家不卖。
  他家不卖,并不是明白珐琅彩、精通珐琅彩,只是觉得是乾隆皇上赏赐的,肯定非同一般,得好好供着,不到万不得已,那可不能出手。
  琉璃厂有家店铺的老板也盯上了这一堂杯子,可他上门之后,只是收些小东西,和府里的大爷熟了之后,还经常做东,带着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