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芈月就是楚国人。”萧影点头。
“我是学考古的,所以记得很清楚,曾经有一次发掘芈姓楚人的墓葬,也发现了歪髻的人物陶俑。”余耀道,“楚国和西南相邻,不少民众其实是西南一些民族的后裔。”
芈姓,是楚人的大姓;也可能是西南某个民族的后裔,所以才会延续了这种发型。而这种歪髻发型的推广,芈氏家族应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芈月,不仅是秦惠文王的王后,而且在秦惠文王死后,作为秦宣太后,还掌权了不短的时间。
就在阿房宫的遗迹发掘中,还发现过“芈”字形的铭文,还有相关的筒瓦。
阿房宫,就是秦惠文王修建的,只不过没建成他就薨了;后续的修建,很可能就是秦宣太后主持的。
所以,秦国后期到秦朝,出现歪髻的流行发型,应该和秦宣太后有一定关系。最起码,应该是她从楚国到秦国,才打下的基础。
“你可以!”萧影听完,不由微微一笑。
“闲着打发时间,聊作谈资。”
两人一边说一边逛,也没再看上什么东西,眼看走到了二楼走廊的尽头,有个很小的门脸,却挂着“大风堂”的字号,反差挺大。
“进去看看吧。”余耀笑道。
进了店铺,只见里面杂乱得很,一个顶着鸡窝头的小伙儿坐在柜台后的椅子上,正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嘴里还不停嘟囔着。听他嘟囔的动静,应该是在玩王者农药。
“老板在么?”余耀上前问了一句。
“我就是,两位随便看!”小伙儿眼皮翻了翻,扫了两人一眼,便继续玩起了游戏。
余耀一看,便也没再多说,在杂乱的店里看了起来。
在一处货架前,余耀正看着两件瓷器,忽然从货架顶上的一堆旧书中,窜下一只大黄猫来!
余耀急忙闪避,倒是没碰着,大黄猫落地之后,居然爬到余耀脚边的一个老竹筐里躺了下来。
“我说老板,你这古玩店里养只猫,也不怕他毁了东西啊?”余耀不由对小伙儿喊了一句。
“没事儿,发财懂事儿得很。您看您的,甭搭理它。”
余耀一听,不由又看了一眼这只叫发财的黄猫。此时,发财正四仰八叉躺着,像是准备睡了,余耀却就此发现,猫脖子上,居然用红绳挂着一个白玉坠子,从光感来看,好像是一件西汉时期的玉件。
瞄两眼就能根据玉器的光感大致能有个断代,其实也不算神奇。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光感,是鉴定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战国玉器和西汉玉器,光感很像,都是高光,但还是有差别。战国玉器的玻璃高光,有点儿硬,反光更强;西汉时期,玻璃高光有所收敛,有种冰高光的感觉。
余耀不由蹲下身来,凑近仔细看了看这个玉坠。
第591章 四路劫法场,发财遇贵人
这个玉坠因为黄猫姿态舒展,所以能看得很清楚,除了不能翻面。
这是个小玉人。
高度有个四厘米左右,最大宽度差不多也这个数儿。玉质白腻细润,光感冰莹,头部一侧和身体下侧有些灰白的沁色。
这个小玉人是个跪坐的男子,谐音“遇贵人”。
男子头上戴有冠饰;脸部颧骨很高,两眼大而且长。身上的衣服没有纹饰,腰带是几何线条勾勒的。这也是典型的汉代样式。
这个男子不仅是跪坐,而且右手放在膝盖上,左手抬得很高,好像在说什么或者唱什么。
总体生动传神,很有韵味。
余耀一时间很喜欢这个小玉人。
萧影此时正在翻看几本散装的古书,余耀便也没打扰他;起身之后,又在店里转了转,最后拿了一件大笔筒,来到了柜台前。
“看上东西了啊?”小伙儿不知是玩游戏正好挂了,还是能掌握好分寸,一看余耀拿东西过来了,便放下手机站了起来。
“嗯,这青花笔筒,最低什么价儿?”余耀将笔筒放到了柜台上。
这笔筒确实很大,二十多厘米高,十五六厘米的直径,胎体不厚,青花发色挺青翠,有种清丽之感。
画片的内容也比较复杂,人物众多,是“四路劫法场”。
这是水浒里的故事。
宋江在浔阳楼题了“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被黄文炳发现后下了大牢,蔡京的儿子蔡九时任知府,派“神行太保”戴宗给蔡京送信询问如何处理。作为宋江小弟的戴宗直接拿着信上了梁山。
军师吴用安排萧让和金大坚伪造蔡京书信印章。结果因为紧急导致一时疏漏,用了个翰林蔡京的印章。当爹的给儿子写信,一般不会用印章;即便用,也不会用这样一枚。最后,无奈之下,天王晁盖带领一部分兄弟,在宋江即将被砍头之际,去劫了法场。
因为除了晁盖为首的梁山兄弟一路,同时不谋而合劫法场的,还有黑旋风李逵一路,浪里白条张顺一路,矮脚虎王英一路,所以叫做四路劫法场。当然,剩下这三路,最后都跟着宋江上了梁山。
有这种画片的笔筒,就算是真品,最起码也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不可能是官窑。因为官窑哪能画这种内容?
第二,这个笔筒,肯定是明晚期以后的。别看水浒传在元末明初就写出来了,但是有关水浒内容的版画,却是明晚期才有,瓷器上出现相关的画片,比版画更晚。
当然,要判断第二点,也不用从画片来,因为笔筒本身就是明晚期才有。
在古代,笔筒是“没用”的一件东西,因为写字用毛笔,不管笔毫冲上、冲下都没法儿放;冲上散开了,冲下就杵坏了。毛笔用完洗净后只能吊着放。
所以,笔筒只能装没用过的毛笔,但没用过的毛笔装哪儿都行。所以,在所有文房用品中,笔筒出现是最晚的,最重要的,还是装饰作用。
小伙儿看了看这个笔筒,“你真想要?”
“不想要我问你啊?”
“这东西是少见的货,不便宜。”
“少见的货?”
“这是明末清初的精品民窑,胎釉和青料,用得都挺讲究;这画片,其实也是反应了民间‘反清复明’的一种心理。”
余耀不由微微一愣,这小伙儿年纪不大,而且看起来还是个游戏迷,没想到挺在行啊!
“便宜不便宜的,你报个价儿听听呗。”
“你诚心要,我给你个实在数儿,八万!”小伙晃了晃岔开的拇指和食指。
“太高了。”余耀连连摇头。
“那你倒还个价儿我听听。”小伙儿伸手把一个大烟灰缸往面前拖了拖,低头点了一支烟,也没让余耀。
余耀见他抽,自己也点了一支。“你抽烟啊!早说啊!”小伙儿冒出一句。
“两万。”余耀接口,“我也给你个实在价儿。”
“这位老板,我一看你就知道你不是外行,这东西你肯定懂,这么砍有点儿没意思了。”小伙儿笑了笑。
两人一来二去,小伙儿最后总算让到了六万,但再也不肯降了。
“对了,我刚才被你那猫吓了一跳,好像见它脖子上挂了个小玉坠;它躺下后,我就蹲着看了看,还不难看,就是不大,要是六万买笔筒,搭给我得了!”
小伙儿突然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
“那件玉人,能顶十个笔筒,你说让我搭给你?”
余耀被戳破,倒也不急不恼,不由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看来,处处都有高人,想捡漏不能只碰上好东西,还得货主眼拙才行。
“兄弟,你可以啊,大几十万的玉坠子,就挂猫脖子上?”
“这是我家老爷子弄的,我哪敢干涉?这猫他给起名叫发财,还说挂这个小玉人正好是‘发财遇贵人’。”
“哦,这店是令尊的啊?”
“他刚退休,本来是玩家。正好我没工作,就给我盘下下来的,有他一部分藏品,也有进的货。他有空也会来视察视察。”
“你的眼力也不弱啊!”
“见笑了,都是我家老爷子教的。”
余耀心想,这小伙儿的老爷子看来是个高人。
两人正聊着,萧影的手机响了,另一个店的老板来的电话,说朋友带着东西到店里了。
这笔筒和小玉人,既然都是实价,余耀便暂时放放,就此告辞,临走前取了一张大风堂店的名片。
回到另一个老板店里,余耀和萧影见到了一个六十岁上下的男子,身材挺拔,容貌周正。
柜台上,摆着一个灰绿色的精致锦盒。
寒暄之后,店老板请他们三个都坐下了,又给相互介绍了一下。这六十岁上下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