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雨没有提出先看印章,而是和余耀一起,展开了这幅手卷。
尹宝荣一看这展开的手卷,脸色一变看向上官雨,“老弟啊,你可没说有王原祁的题引首啊!”
这“引首”,是手卷装裱特有的东西,就是在开卷的位置空出一部分页面,可以题字题诗什么的;相对的,还有“拖尾”,就是在手卷末尾留出空白。
这幅手卷,上官雨说一米九的长度,其中王原祁的题引首就占了七八十厘米。
四个大字:元贤妙笔。有王原祁的落款,也有钤印。
上官雨微微一笑,“你也没问啊,你只问有什么鉴藏印!”
“好家伙,人家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这还把优点给藏起来了。”
上官雨心道,若不是为了“真品烜赫”印章,这画我也不会卖给你。而且,反正最后都得看,给你个惊喜,反而好谈。
“以尹老板的眼力,说什么不重要。”
尹宝荣确实惊喜了,“有王原祁的题引首,确实是加分项啊!”
王原祁,清初“四王”之一。
华夏书画史上,有“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也有“四王”,指的是清初画坛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其中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
四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崇古仿古,他们都认为宋元名家的笔法才是最高标准。结果呢,这个艺术思想被皇帝认同了,所以当时就成了“正宗”。四王的画作,以山水为主。
这王原祁,从小就临摹宋元名家的真迹,是公认的仿古高手;他最擅长的,是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也就是《富春山居图》的作者。
这幅元代高克恭的《云山清江图》手卷,有王原祁的题引首,合情合理。而且既然如此,说明是王原祁旧藏。此画的价值,的确是得上一个档次的。
不过,即便上一个档次,此画的行价,虽说能过千万,但也到不了一千八百万的高价。
尹宝荣细细看完,保存的确完好,连个霉点儿都找不到。元代纸本真迹,清初重裱过,裱材和裱工都是一流的。
看完之后,尹宝荣搓了搓手,“我也不说旁的了,的确是好东西,但上官老弟你之前的开价,确实太高了。”
“不忙说。我还没看印章呢!”上官雨笑道。
“对,对。来,请看!”
尹宝荣拿出了一个锦盒,打开锦盒,将一个剔红的印盒摆在了桌上。
余耀、上官雨、才朋玺三人都是心头暗喜,原盒完好无损!
这方田黄印章,就如杜大爷介绍的那样,随型钮薄意雕“半壁见海日”,田黄品质好,雕工又极佳,相得益彰。
看了这雕工,余耀和才朋玺不由对视一眼。
虽然没有落款,但两人都看出来了,这应该是林清卿的作品。
林清卿,民国时期寿山石雕刻名家,尤其是薄意雕刻,堪称大师。在他之前的清代,已经有人不断在尝试浅雕的印章钮饰,但却都局限在工艺上;林清卿的薄意雕刻,则引入国画的构图原理和意境,艺术性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不过,印文,却并不是林清卿刻的。
这里面,或许是许太炎请林清卿和另外一个人分别雕刻了印钮和印文;也可能许太炎根本就不认识林清卿,只是得到了一方他的薄意雕钮的印章作品,而后请人篆刻印文。
而篆刻印文的人,许太炎却应该是认识的。
印文“真品烜赫”,小篆的体势,阳文。
余耀之前从上官雨那幅书法中,已见过落在纸上的朱印。但是见朱印和见印章是不一样的;印章上除了印文,还能审视刀工。
余耀和才朋玺审视这印文,又对视了一眼。只不过,这印文,两人却都看不出是谁的手笔。
第491章 印章落定,线索不明
看不出是谁的手笔,眼下不能去进一步琢磨。确定了东西没问题,谈妥拿下才是当务之急。
既然双方都看好了,剩下的就是谈价了。
在尹宝荣看来,明面儿上,是上官雨和自己谈,余耀和才朋玺陪同;实际上,却是三对一。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余耀和才朋玺齐齐起身,说要去看看画廊里的作品,让上官雨一个人谈就可以了。
虽有些意外,却也不会阻拦。还是明面儿上的事儿,本来就是上官雨要买印章,手卷也是上官雨的。
余耀和才朋玺离开房间之后,尹宝荣先是说了一句,“你看,这印章的薄意浅浮雕没有落款,这印文的雕刻,却又看不出是哪位民国名家······所以啊,全得靠眼力。”
他这句话,看似含糊评价印章,其实是退让了一步,也就是给落价做了个铺垫。
当然,既然是含糊的,退了也可以再进,具体怎么走下一步,要看上官雨的反应。
上官雨笑笑,“尹老板,咱们之前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你说这幅手卷我开的价儿高,是从市面行情衡量的,没考虑我这个收藏者的心态,心头所好,割爱不易。”
“这我懂······”
尹宝荣刚接口,上官雨抬手打断,“这是我这一方面的情况。交易嘛,是双方的,所以我也该设身处地为你考虑一下。你呢,拿了多半不会收藏,是要倒腾出去的,是要做生意的。所以,一千八百万,你就没赚头儿了。”
“老弟这话很暖心啊!”
上官雨伸出一个手指,“这么着,我让一大步,大到可能扯着蛋,凑整儿!不过,刚说了设身处地,你也得为我买印章考虑一下啊。”
上官雨让到了一千万,算是比行价要低两成左右,这样就给尹宝荣留出了利润空间。不过,既然是两件东西一进一出,那其中一件具体是多少,其实意义不大,要两件一起算才是最终的结果。
尹宝荣一拍巴掌,“老弟痛快!这么着,我更痛快!既然这印章和你有渊源,我送你了!旁的不说了,你再把手卷的价儿让一点儿就行。”
所谓的“送”,自然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让一点儿”,自然还是得尹宝荣满意才行。
“再砍一半。”上官雨干脆利索,“这已经到底了,尹老板应该能看到我的诚意。”
一千万再砍一半,变成五百万。这就相当于,尹宝荣一千万买上官雨的手卷,上官雨五百万买尹宝荣的印章。
尹宝荣眯起眼睛,轻点了几下头,却没有立即应声,而是又点了一支烟。
上官雨也不作声,就这么等着尹宝荣回应。
五百万对这方印章来说,是行价;一千万对这幅手卷来说,却是偏低的。上官雨让步了,因为他必须拿下这方印章。
对于上官雨的“志在必得”,其实尹宝荣心理上并不占多大优势。因为才朋玺的“加盟”,他一度怀疑才朋玺才是真正的买家,这也和才朋玺作为玉石收藏大家的身份相符。甚至,现在尹宝荣都有点儿怀疑什么前辈就是个说辞了。
而且,当年尹宝荣的父亲尹锡田从赵明星父亲手里买下这方印章的时候,根本就没花多少钱。
“好!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吃亏占便宜的我就不说了,上官老弟以后有好东西要出手,别忘了我尹宝荣就行。”
“尹老板放心,我向来不会亏待朋友!”
“说得好!”尹宝荣伸手,“拉个手,成交!”
两人随后便进行了钱物交接,两清。
这时候,余耀和才朋玺还没回来。收好印章之后,上官雨才轻拍脑门,“哎哟,瞧瞧我这脑子!还有件事儿忘了说了,要不然,就成了三件东西一起来了!”
尹宝荣自然不会觉得上官雨是真忘了;他完事儿了才提,肯定是这件东西在量级上无法和手卷、印章相提并论。
“噢?上官老弟还有东西要出手?”
“反了,是想从你这里寻一件东西!”
“既然想起来了,现在说也不晚。”
“还是有关令尊的收藏,听说令尊还曾经收过民国时期无名氏的一幅作品——钟馗嫁妹?”
尹宝荣不由一愣,“这个,我实在是没见过、也没听家父说起过啊!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上官雨见尹宝荣不似虚言,“噢,南城的藏友,是个老大爷,说大概是十几年前,曾经卖给令尊一幅钟馗嫁妹。”
“嗐!家父以前也是做古玩生意的,收的东西多了!你说无名氏,又是小年份的民国作品,他转手就倒出去,不曾和我提起,也很正常。”
“这倒是。”
“今儿高兴,晚上我做东。那什么,咱先下去看看,他俩要是看上什么东西,我必定给个进价儿。”
余耀和才朋玺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