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耀心说,我叫你妈大姐,你叫我大哥,这可真够乱的。不过,既然女摊主不愿让小胖子多说,余耀也没法儿再问,兴许小胖子在古玩市场摆摊的父亲是个高手吧。要是这样,女摊主不让他说,那就更不能问了。
“走吧!”萧影此时跟了一句。
余耀点点头,又看了小胖子一眼,便继续往另外的摊子逛去。
小胖子露出心痒难耐的表情,无奈胳膊被女摊主扯了下,又坐到了摊子上。
坐了一会儿之后,他眨了眨眼睛,“妈,我没说错吧?这就是康熙官窑!要不是我从爸收的一堆东西里挑出来,你们就赔大了!”
“你厉害,行了吧?”女摊主摸了摸他的脑袋,转而低声说道,“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生意之外的,不要和陌生人多说!”
“噢!”小胖子应了一句,眼睛的余光却不时瞥向余耀离去的背影。
余耀和萧影一直走到了摆摊区域的尽头,在最边缘的一个摊子上,余耀又停住了。这时候,萧影干脆说道:“我就在附近溜达溜达,你完事了找我一起走。”
萧影对古玩,其实不算外行,而且并不排斥;不过,今天他却丝毫提不起兴趣,而且隐隐感觉似乎有点儿心绪不定。
“你没事儿吧?”余耀看了看他,“要不不看了,咱们回酒店吧。”
“没事儿,你看你的,回去也是闲着。我就是想活动活动。”萧影摆摆手,自顾溜达着走了。
余耀便也没再坚持,就此在这个摊子前蹲了下来。
因为他又看到了一样东西。
这是一件青瓷器,造型有点儿怪。
直径有个二十厘米左右,上部类似盘子,不过是竖直的矮边儿,而且不是平底,周围有一圈凹下的圆槽。“盘子”下方,是类似圆珠的底足,而且不少,数了数居然一共有十八个。整体高度在六厘米左右。
这件青瓷器胎体很厚重,“盘心”全部露胎,胎质呈现灰白色,外围和十八个圆珠底足满釉,釉色青中带黄。
这虽然是青釉,却有透明的玻璃质感。
摊主是个黑瘦的老大爷,烟不离手,余耀看东西的时候,他抽完一支又续上一支,“小伙子,喜欢?”
余耀见他抽,也没忍住,放下这件青瓷器,左手轻扣,右手也点了一支烟,“老爷子,这是个油灯么?”
这东西的“盘心”有一圈圆槽,要是倒上油再加根芯,还真有点儿意思。
“当然不是油灯,这可是好东西,这是瓷砚台!圆槽可不是倒油的,是贮墨的!”
余耀一听他懂,心里暗叫不妙,又问了一句,“噢?这样的砚台可是少见。”
“这叫辟雍砚!”摊主见余耀似乎很感兴趣,话匣子打开了,“这辟雍砚,可是有讲究啊!辟雍,是古代天子讲学之处!你看这个造型,像不像个讲坛?”
“是有点儿像。”余耀点点头。
“这辟雍砚,东汉就有了,你看下面的十八个底足,像是圆珠,就叫做珠足······”
余耀此时打断,“我想起来了,的确是辟雍砚,不过,东汉时候,没有这么多珠足吧?好像是唐宋以后才多起来。”
他说的,余耀当然知道,而且早就看明白了,不能再听他说了,得主动试探一下。
摊主一听,“小伙子,这哪能突然想起来?你也不用试探我了,确实是这么回事儿。我只说辟雍砚从东汉开始出现,也没说这一件青瓷辟雍砚就是东汉的!而且,东汉的青瓷,它也不值钱!”
瓷器是从唐代开始兴盛,宋代开始大流行;但原始瓷器,商代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东汉也有了。不过,唐代之前的瓷器,珍品确实不多。
余耀呵呵笑了笑,没接摊主的话,“嗯,这个辟雍砚造型,摆在案头倒是不错,老爷子,给个最低价儿吧?”
“这可是唐代的越窑,不便宜啊!”摊主又续上一支烟,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
余耀却就此放了心。
唐代越窑?看来,摊主虽然知道辟雍砚的造型,却并没有看透啊。
他应该觉得像是老窑,又不能具体定性;宋代的名窑估计他也认为靠不上,而唐代南青北白,南方的越窑青瓷、北方的邢窑白瓷,最为出名,他便给扣上了唐代越窑的帽子。
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
余耀略略思忖后开口:“这不可能是唐代的,更不可能是越窑。越窑的青瓷,釉不会这么透。我看,这连老窑都不是,倒是像元代咱们瓷都的民窑青瓷,仿古造型,水平一般。”
摊主干笑两声,“小伙子你年纪不大,道行不浅哪!”
说是这么说,摊主对买家,其实也经常这么说,但大部分摊主,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儿自负,特别是面对年轻的买家。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仍觉得可能是个嘴把式,喜欢装逼。
余耀接口道,“我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就是买个摆在案头的玩意儿,关键是价格。”
摊主一听问价了,也没多说,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要说伸手指头这毛病,在古玩市场经常能见到,对于摊主来说,能套一个是一个。对于老玩家来说,早就不吃这套了,愿意多说的,就会还个三块三十的;不愿意多说的,则会直接让摊主开价,别玩这套。
“老爷子你这把年纪了,还想当指模啊?直接报价吧。”余耀说道。
“三万!”
就算是唐代的越窑,普通的小器型,也就是两三万的价儿。别看年份早,但古玩一行就是这样,求精不求老的情况很常见。
“开得太高了。”余耀摆手,“三千还差不多。”
摊主压了压手,“你还是放下吧。这也就是釉色普通,要是唐代越窑的秘色瓷,三百万它也值啊!”
余耀哑然失笑,“老爷子,你不能自己认定越窑就是越窑啊。而且就算是唐代越窑,秘色瓷是秘色瓷,普通产品是普通产品。”
秘色瓷,是唐代晚期到五代吴越国时期(也包括北宋部分时期)越窑的精品青瓷,往往以贡品形式呈现,专供皇室,庶民不能用,釉料配方和制作工艺秘而不宣。
秘色瓷的釉色,借用茶圣陆羽的话,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件辟雍砚,本就不是越窑产品,更不可能是秘色瓷。
后续朝代,关于秘色瓷,却一直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个定论,因为传下来的实物太过罕见,私藏者往往也不会公开,古时信息交流又远不如现代发达,所以乱七八糟的观点很多。
直到1987年,陕省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几件越窑精品青瓷,秘色瓷才一步步地被揭开了面纱。
秘色瓷就是越窑的产品,只不过和普通产品不同,从釉料到工艺,都极为讲究,专供皇室,是越窑青瓷中特殊的精品。
以这十几件秘色瓷为“母本”,随后的考古研究也越来越明确,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群、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宋代周王赵祐墓,甚至包括辽国的部分皇室墓葬,都发现了秘色瓷的踪影。
远的不说,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古玩圈的人,还会单独把秘色瓷拿出来说,并没有归到越窑青瓷里面。当然,现在这些个知识已经在玩家当中普及了。
华夏的瓷器史,宋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因为北宋后期确立了官窑制度。而唐代越窑的秘色瓷,和前面提过的邢窑“盈”字款,其实就可以算是官窑的雏形。
只不过,从雏形的出现,到官窑制度的正式确立,却跨越了这么多年。
玩瓷器的都知道,官窑和民窑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方方面面都是。
这一件辟雍砚,且不说不是唐代越窑,就算是,和唐代越窑中的秘色瓷也不能混谈。
余耀说完之后,摊主倒没有接口,只是看着余耀。他已经开完价儿了,余耀还的三千他又不同意,所以只等关键的听。
余耀想了想,“这东西,我是有点儿喜欢的。这么着,我最后喊一口,我不小气,您也痛快点儿,要是还不行,我正好还有事儿。您也看到了,有朋友等着我呢!”
接着,余耀给了八千的价儿。
摊主皱了皱眉,“不是我不应你,着实太低了。”
“真不行?”
“你这个小伙子,我也是难啊!”
“好。您忙着。”余耀起身,转身离去。
走了三四步,摊主冲着他的背影喊道,“小伙子,我收这东西也花了八千啊!”
欲擒故纵这一手,在古玩行里,买家常用。但是摊主这一手,卖家也常用,有人称之为“活死扣”。
这是一个简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