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甭管别的。”余耀道,“喜欢咱就要了!”
  说罢,余耀掏出手机,“老兄,给你转钱吧!”
  “行,扫我吧!”摊主调出二维码,朝向余耀。
  货款两清,摊主还特意找了个漂亮的锦囊,又拿起一条精致的线绳,一起放了进去,“不给你穿了,看你是个讲究人,回去肯定要清洗一下的。”
  余耀点点头,接过锦囊,起身拿着递给沈歌,“送给你。”
  两口子此时也起了身,见余耀买了,脸色更加难看。女子撅着厚嘴唇,“这年头儿,不识货的人越来越多了!”
  男子此时也附和道,“老东西玩儿的就是包浆,哪能清洗?唉,外行不吃几次药,是真不行。”
  余耀依然没有接茬。这样的人,你越搭理他们越来劲。
  这男子本来余耀觉得还算懂行,结果连包浆都没弄明白,包浆能洗掉么?老玉件肯定是可以清洗的,洗掉的只能是脏污,包浆是氧化层,清水刷洗根本毫无影响。
  当然,他也有可能知道,却故意这么说让余耀不舒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却总是有人乐此不疲。
  余耀拉了沈歌的手,就此要走。正在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哎?老弟!来了七星桥,怎么不去我店里坐坐?”原来是逸墨斋的老板黄永逸,老黄。
  “这不是想先逛逛么?”余耀笑道。
  老黄转而一看一男一女,“你们两口子也在?这不是巧了么!刚才我在店里说的那位眼力极高的朋友,余耀余先生,就是他啊!他可是大行家,全才!正好给你们引荐一下!”
  一男一女的脸上,都是红一阵白一阵,也没说出话来。
  余耀摆摆手,“我哪是什么行家!可别在他们贤伉俪面前吹捧我了!”
  老黄是个精明人,一看这两口子不太对劲儿,便打了个哈哈,“都是朋友,以后多交流嘛!”
  余耀点点头,转而介绍了一下沈歌,又说先逛逛,回头再聚,顺势还微笑着冲两口子点点头。
  有沈歌在,老黄便也没有再多说,只道临走前务必到店里坐坐。
  余耀走后,老黄看了看那两口子,“你们刚才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男子咳嗽一声,拉着老黄到了一边稍微僻静点儿的地儿,“黄老板,他这么年轻,真有你说的那么神?”他老婆也跟过去了。
  “他刚才在摊子上买什么了?”老黄却反问道。
  “一只玉兔。我看能到明,但是摊主开价太高。”
  “他能买,肯定是个漏儿!”老黄叹了口气,“格古斋的余耀,如今在江州古玩圈,那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啊!这可不是吹出来的!你俩在圈儿里的人脉薄,本来这么好的机会,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的。他也不是个端架子的人,但刚才······看来你俩也想买玉兔,过程中不会说什么难听的话了吧?”
  女子嘟囔道,“本来我们先看了,放下想压价,他却把东西抓在了手里。”
  老黄哭笑不得,“你既然谈价,为什么不拿在手里谈?人家没坏规矩啊!”
  男子撇撇嘴,忽而冷声哼道,“算了!我们有自己的工作,就是业余玩玩,高攀不起什么大行家!”
  老黄皱了皱眉,张了张嘴,却最终没开口。一来介绍个眼力高的朋友,我也是好心,你怎么还甩起脸子来了?二来你自己犯错,本应该吸取教训,却反倒迁怒于别人。


第379章 大号石针
  一男一女走后,老黄默默在心里打了个叉。这两口子,他也是通过熟人刚认识不久,本来之前交流的时候还不错。但今儿这事儿一出,那以后尽量少打交道吧!
  余耀和沈歌离开他们之后,沈歌突然笑道,“你的表现我很满意!”
  “满意什么?你满意什么?”余耀一时心血来潮,学着某综艺节目某指点演技的女导师来了一句。
  “切!”沈歌白了他一眼,却又道,“有气度。”
  “装的!你不知道,刚才老黄来,我也想趁机发挥一下打他们的脸来着,可在你面前,又忍住了。”
  “哈哈哈哈。”沈歌大笑,“你都装得很有气度了,咋还说出来?”
  “这种事儿,就和‘万恶淫为首’一样,论迹不论心,能控制住就很好了。”
  沈歌听了,若有所思。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男;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世上无孝子。
  老话总是有道理的。关于恶念,人人难免,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那就可以;而善念,心里能保持就不容易,因为有时候不能有善举,并非不想,而是出于无奈。
  余耀转而说道,“这玉兔,摊主是当成明代的了,其实应该是唐代的。”
  “其实我也觉得是明代的,因为感觉雕工有点儿粗,粗大明嘛。”沈歌轻声应道。
  “粗大明只是笼统的说法,明代还出了个陆子冈呢!而且,这玉兔的雕工不是粗,而是线条简洁,同时造型也不马虎,透出了写实的一面;而明代的玉兔,图案化倾向比较严重。不过,唐代的玉兔确实比较少见,这只的风格又有所创新,确实比较难断代。”
  共同语言是很重要的,沈歌听得津津有味。若是找个不喜欢古玩的女朋友,就算能一起逛市场,也肯定不会如此自然贴合。
  两人继续逛着,大致逛完了地摊区,却再也没有遇上合眼合价儿的东西。
  眼见着快中午了,地摊区的人开始渐渐少了。在地摊区边缘的一个摊子上,一个黑黝黝的小伙儿,开始吃饭了都。一手攥着个抹了老干妈辣酱的大馒头,一手端着碗牛肉汤,吃得那叫一个香,看得余耀都有点儿饿了。
  在这个摊子前缓了几步,余耀发现了一件东西。
  一件青花大笔筒,里面杵着两支老的竹制笔管,笔毫基本都秃了。
  另外,还有一根深绿色的和笔管差不多长的锥形器,有点儿青石的感觉。
  主体四棱,一端是缩小的榫头状,还穿了小孔;另一端在笔筒底部,看不到,但根据四棱的收敛弧度,应该是个“尖儿”。这很像一根加粗加大的带棱的缝衣针。
  “耽误你吃饭了啊!”余耀蹲下身来。沈歌一看余耀停了,便也停了步,不过她没蹲下,循着余耀的目光看了看笔筒。
  “不耽误不耽误。”小伙儿放下汤碗,一手仍拿着馒头,“看上什么了?”
  余耀指了指笔筒。
  小伙儿点点头,“自己拿着看吧,我手上有油。”说着又啃了一口馒头。
  余耀小心端起笔筒,不过并没有取走里面的东西,而是一手把住笔筒,一手扶住里面的笔管和锥形玉件,看了几眼之后,又翻底看了看,底款是“大清康熙年制”。
  这个青花笔筒的画片,是江边数人钓鱼的场景。
  “怎么卖?”余耀接着问了一句。
  “笔筒和里面的东西可不是一起的啊!”小伙儿先解释了一句,而后才道,“这笔筒仿得不错,给三千块钱吧!”
  此言一出,余耀不禁愣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这不是真康熙,但他是买家;可这小伙儿自己居然直接说“仿得不错”,这很出乎他的意料。哪有卖家主动说自己的东西是仿品的呢?
  小伙儿看了看余耀,居然又解释了两句,“就这笔筒,我要当真康熙开价儿,不懂行的哪会出这么多钱?懂行的一看画片,就知道不是真康熙啊!我进了五个,就剩这一个了,干脆点儿吧!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嘿!余耀一听,这话还真有道理。
  同时呢,这小伙儿直接点出画片,说明他确实也是个懂行的。
  康熙瓷器上的画片,几乎没有钓鱼的,都是捕鱼的,拿着网也罢,拿着罩筌也罢,主要在追求鱼获。从乾隆以后,钓鱼的才占据主流。
  这是社会形态的变化导致的。康熙年间,天下初定,还不安稳,会有一种紧迫感,所以是“捕鱼”;乾隆年间,社会稳定了,心态平稳了,追求的是一种乐趣,所以是“钓鱼”。
  延伸一下,康熙和乾隆年间的瓷器上的画片,很多都是迥然不同的。再比如兽类,康熙年间都比较威猛凶狠,而乾隆年间,则变得放松恭顺。
  余耀点点头,转而问道,“那这两支老笔管和这根大号石针怎么卖?”
  说出“大号石针”,余耀自己也不由笑了笑,他也没找到什么更合适的形容词。
  “两支老笔管都是紫竹的,就是笔毫秃了,你一共给六百吧!”小伙儿却一本正经,“至于那一支,不能说是石头的!应该算是青玉的,只不过不是名种,地方玉吧!也不能是石针啊,石针得磨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