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丝是指细碎的黄色开片,铁线是指粗大的黑色开片。
  哥窑出窑之后,釉面炸裂不断形成开片,能“炸”多久呢?
  两年!
  这是一件让外行难以置信的事情。
  当然,不是一直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刚出窑的时候,会密集一些,釉面炸裂的声音也清晰可闻,慢慢的间隔就会变长,声音也会变小,但要是夜深人静,还是能听到的。(现在仿古技法的哥窑工艺品,买回去放安静房间里,一样能听到釉面炸裂的声音,也能持续不短的日子。)
  因为出窑过了炭黑水,所以釉面炸裂的同时,粗大的开片就会变成黑色。而细碎的开片,黑色不容易进去,但在釉面炸裂的同时,气体能进去,细碎的开片经过长年累月的氧化之后,慢慢就会变成黄色。
  所以,要是宋人看当朝的哥窑,是没有“金丝”的,出窑后要经过长时间的氧化才行。
  高手从金丝铁线的一些细节特征上,大致就能推断年份。这,也是高仿的一个要点和难点,想高仿宋代哥窑,金丝铁线做不好,基本就瞎了。
  到宋的汝官哥钧定,余耀不信会出现在这种古玩大集上。可虽不是宋代的,余耀却又看出,也不是新活儿。
  怪不得引人关注。


第358章 捕兽夹子
  这小洗子青釉偏灰,五足;釉挺厚,流下来的釉使得足与足之间的空当都显得不规则了。
  从广义上来说,哥窑的存世量还是不小的,因为明代清代都有过一定量的仿制。
  但真正的哥窑,只能是宋代的。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一个,虽然没有汝窑持续时间那么短,但也是断了,甚至后世连窑址在哪儿都不知道,争议纷纷。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主流说法,说宋代哥窑的窑址在浙省龙泉。当时有这么兄弟俩,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
  哥哥主持烧的窑,就叫哥窑。弟弟主烧的窑,不是弟窑,而是龙泉窑。
  这是明代主流的说法,但别的说法也很多,清代到现代,还是一直有争议。
  而明清时期仿制的哥窑,主要集中在瓷都,御窑厂和民窑的窑口都有不少产品。现代自然也有仿制哥窑,大路货不过炭黑水了,过墨汁,过一段时间再用烟熏出“金丝”来。
  余耀对这一件哥窑五足小洗子的判断,应该是明代瓷都民窑仿的,年份确实不浅,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东西。
  但明代民窑仿宋代哥窑,行价并不高,这东西体量不大,形制常规,充其量不会超过五万块。天和秋拍上有一件明代的哥窑三足炉,也就拍了五万整。
  拿着小洗子的男子可能之前问过价儿了,磨叽半天之后,又张口对摊主说道,“劈个半儿吧,怎么样?”
  他想以摊主开价的半价买,不过余耀不知道之前开过什么价儿。
  摊主是个老汉,头发如同衰蓬枯草,一脸的沟壑纵横,裹着一件脏乎乎的军大衣,吧嗒着一根旱烟管,“后生,今年大集提前了,来的人比往年还是少,我报的都是实在价儿!不要说你出的价儿了,一块钱也不能降了。不行,就放下吧。”
  一听这话,旁边的人都有点儿蠢蠢欲动。
  男子想了想,“好,那就算了吧。”不过,他还是带着一脸犹疑,并没有立即弯腰把东西放回到摊子上
  男子旁边的一个白胖中年许是等得久了,一伸手,“给我吧,我看看。”
  古玩这东西,按说不该手递手的,特别是瓷器,比较滑而且易碎。不过,如果常逛市场,就会知道,明白这一点是一回事儿,实际买卖又是另一回事儿,摊子上手递手的情况不是看不到。
  当然,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是买家够不着,摊主递过去,多是蹲着坐着,离地不高,下面就是摊子。
  可这白胖中年和他面前的男子,却都是站着的;白胖中年不知道是太猴急、怕被别人抢了,还是本身就是个棒槌,不思量,居然这么说。
  而拿着洗子的男子,看着也不像个不懂行的,居然还同意了!
  “行,各位,没我什么事儿了啊,归老兄谈了!”男子一边递给白胖中年,一边还亮了这么一句。
  说什么来着?就在两人过手的时候,还真脱手了!
  不过,从余耀的角度看,男子确实已经放到白胖中年手里了,是他离手后,洗子才从白胖中年手里滑脱。
  脚下是水泥路,要是一只盘子,估计就成八瓣了,这洗子比较小,但也成了两半,而且五足有两足摔掉了。
  白胖中年有点儿懵逼,但是那男子反应却极快,一摊手,“摊主,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啊,落他手上我才松的,没我什么事儿啊!”
  围观者中顿时有两个人高声附和。摊主老汉眉头紧皱,没说话,只是看向白胖中年。
  这时候,男子一摆手,居然直接闪了!也没人去拦。闪的时候略显匆忙,还不小心蹭了下余耀的胳膊。
  摊主老汉和白胖中年开始交涉的时候,濮杰将余耀拉到一边,耳语道,“这是个捕兽夹子!走的那个男的手上有活儿!把洗子放到胖子手里之后,手指头很隐蔽地勾了一下!”
  所谓捕兽夹子,泛指带诱饵的敞开式的做局,不是专门针对某个人,谁碰上了、眼馋了、大意了,那就算谁倒霉。
  就像刚才这男子,拿着诱饵(洗子)看半天,就等着有人想直接递手,结果是白胖中年中招了。要是所有等着的人,都坚持到男子将洗子放回摊子上之后再拿,那这捕兽夹子就合不上。
  捕兽夹子式的做局,缺点是未必能成了;但优点也很明显,被“夹”住了,就不容易跑掉。
  濮杰耳语之后,余耀点点头叹了口气。
  这个过程,本来就有点儿不正常,他相信濮杰也不会看错的。甚至,余耀没法儿细看这洗子的断口,没准儿哪只足原先就掉了,是粘上的也不一定!
  接着商量赔偿的时候,余耀听明白了,老汉原来的报价是十万!现在咬定了,就让白胖中年赔十万!
  这就更加确定是个局了!这样的东西,在一个县城的大集上,之前男子“劈个半儿”也就是出到五万,老汉还不卖?当然,这是在余耀的眼力能看出是明仿的基础上。
  看得有点儿闹心,却又无能无力,余耀招呼濮杰先走了。
  一个县城的古玩大集,这白胖中年稍有疏忽,就要喝上浓浓一大罐子药汤。想想这行里的水,真是越来越浑了。
  而摊主老汉和同伙,为了多弄几万块,不惜糟蹋一件老瓷器!虽说不怎么名贵,但好歹传了好几百年了,就这么毁了。
  钱哪!杀人不见血,毁物不留根。
  余耀和濮杰继续往北走。这条道是南北走向,他俩是从南头开始逛的。越往北走,摊子越稀拉,人也越少;因为南头就在城门楼子一侧,而且路边还有大块的空地。
  他俩商量好了,这是逛头遍,粗线条的,只有扫了眼亮的东西才会驻足。回头吃点儿东西还会再逛一遍。
  大集的最北头,支了不少塑料布棚子,是小吃摊最多的地方。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南头开始逛,到这儿走了一遍,很容易就口吃点儿。
  距离这些小吃摊还有十几米的时候,余耀在一个路边的古玩摊子前蹲了下来。


第359章 碧玺印章
  余耀蹲下,自然是因为看到值得细看的东西了。
  濮杰没注意东西,但也跟着余耀蹲了下来,嘀咕问道,“刚才那玩意儿,我看有点儿年份······你说他们会是多少钱来的?”
  因为还在大集上,所以濮杰自然不会说哥窑洗子。
  “贵不了,说不定是乡下仨瓜俩枣收来的。”余耀扭头低声应道,同时随意拿起了一件青花罐。
  “说不定弄来就有问题,修补了一时看不出······”濮杰还要说,余耀却给了他一个眼神。说多了没用,人家就算用来做“夹子”,你也没有证据,这也不是说的地方。
  其实他俩嘀咕什么,对面的摊主倒是没听清楚,不过他见余耀拿起了青花罐,开口了,“这罐子里面有点儿油,不是我抹的,收来之前人家当油罐子呢!”
  摊主是个四十开外的男子,长得挺富态,红光满面圆鼻头,跟个小地主似的。
  余耀本来也不是为了这罐子,只是他是突然停步,要是一蹲下就拿起看上的东西,容易买炸了。
  “这罐子画片挺漂亮,就是分量偏轻了,没手感。”余耀笑了笑,放下了罐子,又在摊子上来回看了看。
  这个青花罐,应该是二三十年前的仿品,仿的是明嘉靖官窑,不过水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