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我听贺所长说了。”魏来自己也点了烟,没管郑文治,和余耀搭起了话,“都是一个大圈子里的人,交流交流是好事儿。”
  魏碑,并不是单指石碑,也不是单指北魏一国,而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石刻文字的统称。下面还有具体分类,主要就是四种: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石刻。北魏在北朝石刻中最多、最精。
  余耀说“总不能饿着”,本是谦虚着来的,但是郑文治听了就不太高兴;一句话,一件事,不同的人思考的角度却往往不一样。在郑文治听来,这有讥讽自己的意思。
  噢,你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我就是旱涝保收的浅尝辄止?
  同时,魏来又在一边多嘴多舌,好像自己闭目塞听,不愿意和圈里人交流似的!
  “小余先生的眼力,贺所都说了,我肯定是信服的,不过魏碑这东西,喜欢的都是资深铁粉,市面明里的交易少;而且鉴定难度大造假却容易,又只是几张图片,看不出什么来的。”郑文治终于接了一句,面儿上总得过得去。
  虽然这话也暗带机锋,但他说的基本内容,倒是实情。
  魏碑在华夏书法史上,地位很高,承上是汉隶,启下是唐楷;刻字和纸书又不一样,有金石味儿的别样美感。
  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就只拿相对容易收藏的石碑来说,又笨又重,不好摆弄,陈设也不方便。所以收藏魏碑的,确实都是资深铁粉。
  有些人退而求其次,专门收藏拓片,但是拓片的意思就差多了。光研究书法勉强凑合,但真正的魏碑藏家,不止是为了书法。
  同时呢,碑刻的造假确实比其他古董文物容易。石材易得,比着样子刻,而且现在还可以用电脑制作模印。也不用做包浆,只需要做风化,做损伤。要想鉴定,需要高深的眼力、细腻的洞察。
  如今还在原址的魏碑,那都是保护文物;市面上能合法传承的,都是民国前凿取的,数量极为稀少。
  所以,市面上的魏碑,绝大部分都是假货。
  “你让人家开开眼总行吧?”贺文光不等余耀接口,就又来了一句。
  贺文光没有乱七八糟的心思,纯粹是围绕东西来的。
  可余耀不想掺乎,直接把半根烟摁灭在烟灰缸里,“诸位一路辛苦,又讨论了半天,刚吃完饭还是休息一下吧,我就不打扰了!”
  郑文治没有拦着的意思。
  贺文光一看,也不好继续勉强了,便对余耀说道,“好,我送你。”
  本来说完了这句,这事儿就了了,可贺文光没忍住叹了口气,“怕是不容易能找到看明白的人了!”
  郑文治一直憋着气,这句话却又捅了他的肺管子。
  “贺所,合着你觉得小余不光比我、还比我所有认识的行家眼力都高?”这句话,连小余后面的“先生”也去了。
  “你还真别不信!”要是换了别人,可能会安抚两句,但是贺文光却直撄话锋。
  “哎?”余耀连忙打岔,“贺所你这么吹捧我,好像欠了我多大人情似的!”
  “别!小余!贺所都这么说了,那你就赏脸帮着掌掌眼?”郑文治霍然起身,“好像我藏着掖着似的,别用手机了,我笔记本电脑里也有,看高清大图更合适,你等着,我去取来!”
  说罢,便径自离开了套房。
  郑文治走后,余耀苦笑,“贺所,你这是干嘛?”
  “干嘛?帮他啊!这块石碑,他还没过账,这可是一笔大价钱,万一不真呢?”
  贺文光大包大揽,余耀可以不怪他,但也可以趁机找个借口一走了之,不过余耀听了“大价钱”,还是多问了一句:
  “到底是块什么样的石碑?”
  “郑道昭的书法!魏孝文帝时期的东西,天青石,深刻工!”贺文光简单说道,“你以为我犯浑啊?这样的东西,你就不想看看?两便的事儿。”
  余耀听了,也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气。
  郑道昭可不是一般的书法家,被称为魏碑体的鼻祖,魏孝文帝时期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当时与王羲之齐名,号称“北郑南王”,所以顶上了“北方书圣”的名头。
  郑道昭的书法,是魏碑中的经典代表,其中著名的“云峰石刻”,列为北魏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
  但那是摩崖石刻。郑道昭的书法,配精良的石材、精湛的刻工,这样的魏碑碑刻,市面上极难见到,确实是能值大价钱的。
  不多会儿,郑文治便抱着本儿回来了,“来,小余,我也见识见识你的眼力!”


第349章 俗体字,风化纹
  余耀笑了笑,不作声,也不排斥。
  郑文治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点开了文件夹,里面一共十几张高清大图,有整体的,也有局部的。
  图片都是郑文治自己拍的,一看这拍摄角度,就知道郑文治是行家,该注意的地方全注意到了。
  余耀上眼,从图片上看,确实是天青石。天青石,本质也是石灰岩,只不过比较青莹,是上好的碑刻石材。
  这不是一块完整的石碑,没有碑头,也没有基座,但好在碑文刻字是完整的。
  不过,这一块石碑上的碑文刻字虽然没有残缺,但整体内容不全;也就是说,一篇碑文,不止刻了一块石碑,可能好几块才刻完。
  从这一块碑的文字内容来看,能推断出完整的碑文,应该是郑道昭记述他的兄长郑懿的生平事迹的。郑懿在仕途上确实混得还不错,不过碑文的文辞还是过于夸张;说白了,就是弟弟吹哥哥的牛逼。
  但是从书法上来,那真是可圈可点了。笔法还是隶书的体势,但还融入了篆书的笔法,同时兼带楷书的端庄,隐隐还有行书的风姿。
  方圆通融,变化有度,风骨大雅。
  书法的特点,与郑道昭赫赫有名的《郑文公碑》相似。不过,《郑文公碑》是摩崖石刻;所以,有些笔法的感受,这一块碑刻上体现得更细腻。
  书法了得,还需刻工配合;刻工深湛,也不是一般工匠所为。
  这些都没有问题,余耀一边看,也不由一边暗暗点头。
  余耀在看的时候,贺文光和郑文治并没有靠近,魏来却凑了上来,之前在路上对着手机上的图片讨论,郑文治根本不鸟他,他就是个旁听。
  魏来盯着碑文上的一个词,微微皱了下眉头,想说话,却又忍了忍;最终也没说,而是指了指电脑屏幕图片上这个词的第一个字。
  这个词,是“万不失一”。万不失一,在元明之后演化成了万无一失,但从汉到唐,还是用万不失一为主。
  魏来的疑问是,这个词当中,没有用繁体的“萬”,而是就用了现在的简体字“万”。
  北魏时期,怎么会用现在的简体字呢?何况,还是出自大书法家郑道昭之手?
  但是,魏来也知道,屋里的三个人,都可以算作行家,他们一直没对此质疑,那就可能没有问题。
  所以他只是点了点,也不说话。要是余耀还没留意到这一点,那他就当提醒了;要是余耀早就注意到了,而且没问题,那他也可以说是觉得书法如何如何,出不了洋相。
  余耀看了看他。魏来是办公室行政人员,或许眼力和知识储备有不足,不过余耀也不能轻易看低他。
  他既然指了,余耀就很圆融地回应了一下,“这个俗体字,笔法确实很有特点。”
  魏来一听,略略一怔,但很快便笑着点点头,“余先生确实好眼力!”
  说完,他便离开了余耀身边,走到另一处沙发坐下,点了一支烟,同时掏出了手机,开始查“俗体字”。
  所谓俗体字,就是通俗流行的,不是官方正字,本质是不规范的,但也可以算作异体字的一种。
  实际上,自古以来,正字和俗体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正字,最终被俗体字所取代。
  同时,古代的很多俗体字,在现代制订简化字方案的时候,也被选用了。
  比如这个“万”,在南北朝时间,就出现了这种俗体字字形,现在也作为简化字在使用。
  郑道昭书写这篇碑文,不是写诗写文章,在写之前,就知道是要刻碑的,甚至有几块碑、碑文如何布局,都已基本掌握;所以,他写的时候,会注意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书法家,尤为注重美感问题。
  萬不失一,除了“萬”,笔画都比较简单,四个字上下排列,用这个“萬”,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他写的时候可以勉力精细掌控,但刻到石碑上,可就不好说了。
  若是把最后的“一”采用另一个“壹”来解决问题,意思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