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记上关于太颠方鼎最早的一条记录,根据他写的民国纪年,换成公元纪年是1937年7月27日的。当时,倭寇已经开始全面侵华,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不过江州在大江以南,当时并未沦陷。
  此时,涂文海的父亲涂远山,已被调到历史博物部,这一天,就此和太颠方鼎产生了关联。
  1937年7月27日上午,涂远山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E先生”,表达了想捐赠一件文物的想法,同时说没能联系上馆长,希望代为转达。
  当时,东江省立图书馆的馆长是新到任的,老馆长病逝之后,馆长位置还还空了一个多月。
  “E先生”是涂远山自己写的,他应该也不知道是谁,但余耀如何想不到衣铁寒?
  涂远山问是什么文物,对方不说;让对方留个联系方式,对方却又表示不方便。于是约定时间下午再打来。
  期间涂远山还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捐赠到江州?关于E先生的问答,笔记上只有四个字:交通便利。
  余耀在看的时候也在揣摩。所谓“交通便利”,首先,当时倭寇势必一路南侵,太颠方鼎此时在北方,要快过倭寇过江;再者,江州毗邻大江,又不是江东的沪海、金陵这样的重点目标,根据倭寇的进程,万一兵发江州,还可利用大江之便,迅速转移。
  下午的电话,是东江省立图书馆馆长连东升亲自接的。
  连东升和对方通话长达半个小时,但涂远山没能在旁边听。结束通话后,连东升叫来涂远山,嘱咐一定要保密“太颠方鼎”之事,不能泄漏半点儿消息!
  其实,倒是馆长先“泄漏”了——因为涂远山听了之后才知道这件文物是什么!连东升许是误以为对方已经告诉涂远山了,同时电话里也没细究确问。
  这件事情,涂远山在被交待之后,中间过程并没有参与,也不知道连东升具体怎么筹划的。此事他不能对外说,但却也查到了此鼎的珍稀和重要,忍不住记在了工作笔记中。说是工作笔记,却并非公物,而是他的私人记录。
  下一条关于太颠方鼎的记录,是1937年8月13日。此时,淞沪会战已经开启,倭寇正在进攻沪海。而太颠方鼎方面,涂远山还没有得到什么明确消息。
  时值盛夏,燠热难当,涂远山挂念此事,却又不能跑去问馆长,在笔记中,出现了“烦闷”二字。但就在这一天,他又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
  对方并不表明身份,却问他知不知道太颠方鼎要转移到省立图书馆的事,并许以重金,约他见面。
  涂远山挂了电话之后,顾虑重重。如果不向馆长汇报,这责任太大了;但如果向馆长汇报,馆长会不会怀疑就是他透露的消息,贼喊捉贼?这份工作得来不易,丢了饭碗就麻烦了。


第346章 划重点
  涂远山在笔记中,记录是比较简略的,有些部分甚至是一两个词汇替代,余耀不得不进行延伸推断。
  余耀正在聚精会神的时候,涂文海的老伴拎着一大袋子果蔬肉蛋之类的回来了。
  一番介绍和解释之后,余耀心想在这也没法安心看了,便冒昧提出能不能借阅一下,看完就送回来。好在他说了自己是古玩商,提出对民国文化感兴趣也不突兀。
  涂文海因为傅青主的画特别高兴,立即就答应了。余耀拿走之前,特地又和涂文海一起翻查了一下,没有别的东西夹着,才告辞离去。
  回到楼上家中,余耀找出了纸笔,一边看,一边记录,并把自己推断出来的东西也附注上了。
  在笔记中,涂远山到底有没有去和这个神秘人士会面,没提;有没有向馆长汇报,也没提,只是提了一句“料理也算妥善,却夜不能寐”。
  不过,涂远山当年只是一个刚成年不久的小伙儿,也没什么复杂经历,这么棘手的事,余耀不相信他能“妥善”料理。
  余耀猜测了一下,他可能是没有向馆长汇报,而是单独去见了这个人;同时,会面时假装不知道此事,最后对方没有继续纠缠,他就觉得“妥善”了。
  下一条记录,是1937年8月16日,也就是过了三天。
  这一天,太颠方鼎正式被东江省立图书馆接收。
  接收仪式很隐秘,甚至不能称之为仪式。涂远山没资格参加,除了馆长,他也不知道谁参加了;另一方面,捐赠者来了几个人他也不知道。
  不过,历史博物部的人,在仪式结束后,是在主任带领下,一起看了这尊鼎的。涂远山并没有鉴定真假的眼力,只是觉得“确有重器皇皇之感”。
  第二天,这件事儿就见报了,说收藏大家许太炎先生捐赠商代青铜重器太颠方鼎,省图专家鉴定确真无疑。但整体其实只陈述了一个概要,具体过程语焉不详。
  涂远山很震惊,因为他是接到了“E先生”的电话,怎么现在捐赠者变成了许太炎?
  不用他去找馆长,馆长就先找他谈了,解释说打电话的人,就是许先生安排的,尘埃落定之后才能揭开面纱。
  而此后的事儿,大致脉络不用查,在东江省博的关于太颠方鼎的介绍中也能看到。
  此事本来就告一段落了,但涂远山的笔记中,还有后续。
  太颠方鼎被捐赠的当天,他从江州市立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朋友口中听说,他们馆也接到过要捐赠太颠方鼎的电话;还没完,除了省立、市立的图书馆,东江省立民众教育馆也接到过电话!
  一共三个单位。但是最终,公开出来的,只有东江省立图书馆。
  因为这个朋友就在江州市立图书馆,所以内部消息多一些,据说市立图书馆曾经成立过一个小组负责对接此事;并且,这个小组应该和对方接触过,但不知道为什么不了了之,而且之后闭口不言。
  这一段,属于道听途说,故而记述得非常简略。不过,最后涂远山总结了一句:或有可能,为防万一,狡“器”三窟。
  整本笔记,关于太颠方鼎,合起来的总量也就是几页的内容,而且有的还是错开的;余耀细细翻完,涂远山总结了这一句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太颠方鼎的内容了,想必他也为此事画上了句号。
  合上笔记,放下纸笔,余耀来到阳台,打开窗户,冷风中点了一支烟,结合之前袁春望说的,又大致梳理了一下。
  当时的江州,倭国人还没打过来,但江州城中,很可能有替倭国人办事儿的华夏人。给涂远山打电话的神秘人物可能就是。
  而从许太炎和衣铁寒这方面来说,高仿品已经做好了,同时运来一真一假两尊鼎,掩人耳目,这是必然的。
  但根据新的线索,不管是袁春望说的“三尊太颠方鼎”,还是涂远山笔记里记的“三个单位都接到了电话”,都说明当时许太炎和衣铁寒很可能“加码”了!若两假一真,更具迷惑性。
  这也说明当时的形势很严峻。此鼎,倭国人、特别是中谷安次郎虎视眈眈。
  鬼眼门秘藏,发生在此事之前;太颠方鼎,应该是得手后已经来不及放进去了。不然,这样的重器,不会“流离失所”。
  这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上,如此虚虚实实的周密安排,为何最终陈列在东江省博的太颠方鼎成了假的?
  到底是,当年东江省立图书馆接收的就是假的?还是接收之后又被人调了包?
  而另一尊假鼎,是在如今的千贺美术馆呢?还是,被毁或者下落不明?
  如果千贺美术馆的太颠方鼎也是假的,那真鼎,又在哪里呢?
  余耀灭了烟,回到房间重新坐下,拿起笔在纸上划了起来。
  江州市立图书馆,东江省立民众教育馆,两处单位下面,都被添了粗粗的下划线。
  因为,东江省立图书馆是“本源”,贺文光他们恐怕早就调查过了;但这两个单位,想必还没有,这应该是下一步调查的重点。
  划完重点,余耀顺手将自己记录的纸折叠起来,塞到了挂着的外衣内口袋之中。
  刚放好,门铃响了,余耀从猫眼一看,居然是涂文海的老伴,他连忙快步取了笔记本,才去开了门。
  “不好意思阿姨,看得久了点儿,正好看完了。”余耀开门之后说着,这才注意到她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
  “哎呀,一个老本子你着什么急啊?慢慢看!阿姨包了饺子,猪肉荠菜馅儿,刚出锅,给你送来尝尝!”涂文海的老伴把保温桶硬塞到余耀手中,转身就要走,“保温桶回头我再来拿!”
  “阿姨我真的看完了,辛苦您拿回去吧!”余耀连忙说道。
  “真看完了?”
  “真的!还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