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因为你不缺钱!”才朋玺点了点他。
  “具体价值不太好说,不过比试铸母钱还要珍贵,百万以上总是值的!你花了十几万,确实是个漏儿。”余耀说道。
  饭后,三人一起喝茶,余耀拿出了一个小锦盒,“老爷子,我这很快就回江州了,持璜兄有好东西让您过目,我在燕京也淘了件难得的玉件,也拿出来大家欣赏欣赏吧。”
  “你这来一趟燕京,一颗鸽血红还不够?”才持璜微露惊讶。
  余耀心说,我这次可是满载而归,好几件呢!不过,这圣旨玉牌,确实也是其中的稀罕玩意儿了。
  才持璜看了圣旨玉牌,玉质自不必说,也能断代,但上面的八思巴文,却不识得。
  单就八思巴文本身来说,才朋玺也不识得,却显然知道此物,“这应该就是八思巴文了?”
  余耀称是。
  “元代圣旨黄玉牌!比圣旨金牌还要珍贵!”
  余耀一听,才朋玺不说“圣旨玉牌”,却说“圣旨黄玉牌”,“老爷子,这圣旨玉牌,还有其他玉质的么?”


第321章 玉牌本秘传,月影映河山
  “有两种,黄玉令藩王,白玉令省院台!”才朋玺答道,“黄玉用的是河磨玉,白玉用的是和田玉。”
  所谓省院台,是元朝的三大中央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怎么一点儿史料都没看到过?”余耀有些吃惊。
  “因为这两种圣旨玉牌,颁的圣旨不是调兵令,而是皇储大事!元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比如皇陵的隐秘,比如部分史料的缺失;还比如,皇位继承的混乱!”
  才朋玺继而解释道,“这圣旨玉牌,应该只有少数元代皇帝用过,而且都是秘密传旨,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正为这样,才特别珍稀,也不仅仅是在古玩价值上!”
  余耀心想,元代皇位继承混乱,确实是史实,特别是忽必烈之后。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落后于汉人朝代的,比之末代满清封建王朝也不如。
  元代的皇位继承,既没有“嫡长子”的说法,也没有满清那样的八旗会议和先皇密旨;皇储的资格,可以扩大到所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元代皇族内部,以及与四大汗国之间,争夺皇位一直很激烈,元代曾有过不到三十年换了八个“皇帝”的时期。
  所以,如才朋玺所说,只有少数皇帝用过,也是和史实相辅相成的;这东西要是能成为定制,也不会这么乱了。
  “那您是如何考证出来的?”余耀接着问道。
  才朋玺摆摆手,“我也是拾了家师郎公的牙慧。”
  “郎公告诉过我,他在早年间,曾经有机会得到一块圣旨白玉牌,可惜,被谢流斋抢了先。郎公因此核对过大量文物和各种史料,从而推断出了这个结论;而有些所谓的史料,其实可能只是只言片语或者文物刻字。所以,对于圣旨玉牌,即便是古玩圈的高手,闻所未闻也很正常。”
  “怪不得。”余耀不由拿起了才朋玺放下的玉牌,此时在指间摩挲,恍然有了别样的感觉——这是明白了出处,心理的自然升华反应。
  这就是古玩的魅力。书画为什么最容易出高价?因为往往能留下作者和历代收藏者的印记,更容易产生一种“和古人对话”的代入感。
  “那这块圣旨白玉牌,最终流向何处?好似一直也没露头啊。”余耀转而又问。
  “不得而知!或许出手了,收藏者秘而不宣,或许一直秘密私藏。”才朋玺摇摇头,转而又郑重说道,“你从这颗鸽血红上,已然能大赚一笔;这块圣旨黄玉牌,可不能再出手了啊!”
  “老爷子,我就是没有鸽血红,也不会出手这块玉牌的。”余耀应道。
  此时,才持璜忽然叹了口气,“爷爷,这个你从来没跟我说过,今天一听,真有种孤陋寡闻的感觉。”
  “之前没有话机,故而不曾提起。”才朋玺看了一眼才持璜,“不光是你,就算是当年的郎公,也会有自感孤陋寡闻的时候!古玩一道,关联甚广,所需学识浩如烟海,学海无涯啊!”
  才持璜仿佛受到了触动,陷入了沉思。
  ······
  余耀和才持璜商定了一些关于鸽血红的事宜之后,便就告辞离去了。
  余耀又联系了上官雨,一起去取走了贴片。傍晚时分,余耀、上官雨、杨锐和林丰草碰头,饭后,便来到了林丰草的住处。
  林丰草的住处,距离学校不远,是一处普通的封闭式小区,两室一厅,家具也很普通。不过,书房里还是摆了几件古玩的。
  余耀也没细看,因为一对灯架已经摆到了书房正中。
  因为上官雨的贴片尺寸差得大,所以先安了一下试试,灯罩上下的梳齿,本来是卡住贴片的,但是上官雨的贴片,只能在下面卡住,上面就够不到了,而且还偏短,灯罩上空出了一条两厘米左右的空隙。
  再试余耀的贴片,环绕一周后正合适,没有空隙,上下的梳齿也能卡住;只不过还是稍嫌短了一些,完全卡住了下面,上面只是勉强卡住。
  实际上,本来要是一对月影灯,贴片也应该是一对,相互映衬;但现在的情况,只能先试一个。
  自然是先试更为合适的余耀的贴片。
  林丰草早就备好了无烟蜡烛,点了蜡烛,合上了灯罩。厚厚的两层窗帘已被拉死,就连书房的门都被林丰草加了封条。整个房间里,只有灯罩内的烛光。
  十几秒没有反应。
  不过这四个人也都能沉住气。
  烛光越来越亮······
  “转了!”杨锐忽而忍不住叫了起来。
  此时的灯罩,确实微微抖动了一下,但并不是明显的旋转。
  “许是时间太久,需要个预热过程。”上官雨应道。
  又过了一分多种,灯罩终于开始缓缓旋转起来,速度比较慢,而且时有卡顿。
  四周并未出现什么影像。
  灯罩的转动越来越快。当然,这个快只是相对一开始来说的,实际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最后,达到了匀速,也是一个比较沉缓的节奏。
  灯罩匀速转动了大约半分钟之后,四周真的开始出现了光影!
  一开始是斑驳的,后来逐渐扩大,逐渐融合,逐渐清晰!
  有点儿像幻灯片。
  四人恍若被环绕在一片河山景色之间,高山嵯峨绵延,密林随山势起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因为贴片随着灯罩旋转,如果只定格看一个地方,画面是动的;如果随着灯罩旋转的速度频率来看,又好像有一种立体的感觉。
  这样的东西,在现代科技面前,其实本不值一哂。但这是几百年前的东西,靠的仅是一灯一纸一烛而已!
  “太神奇了!”余耀忍不住叹道。
  而正在此时,余耀发现,画面之中,还出现了贴片上看不到的景象!
  那条大河,在贴片上有入海的远景,但是在小小的贴片上,这部分景致看不太清楚,而且是在贴片两侧的末端,是“分开”的。
  现在贴片在灯罩上合拢,这部分景致被放大了,只见海边一块高耸且相对平滑的崖壁之上,竖着刻了四个字。
  字在光影中,并不算很大;而且,光影闪烁,也不算很清晰;但仔细看,还是能认出来的:
  还我河山!


第322章 识古不穷,迷古必穷
  杨锐也发现了,一拍余耀肩膀,“还真被你说着了!”
  “他提前就料到会有字隐藏其间?”上官雨被惊了一下子,林丰草也投来讶异的目光。
  “别误会,我当时只是抒情了两句。”余耀解释。
  杨锐接口,“他说,明亡之后,有些人眼见河山落入鞑子之手,却无能为力,也只有关起门来在家里叹息了!大体就这个意思。结果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绘制这月影贴片的人,肯定就是这么想的啊,还不敢让人直接看出来,得配合灯架点灯才行。”
  上官雨笑道,“得,给孟老爷子的润格还真是给少了!”
  余耀知他是开玩笑,不过孟老爷子的人情他也记下了。
  盯着月影灯,余耀又沉吟道,“月影灯一般都是成对的。我看,这贴片也可能有一对!这一张还我河山,另一张不知道是什么,要是一起来,说不定还有更多奇观!”
  林丰草摆摆手,难得开了个玩笑,“这一张‘还我河山’,另一张‘反清复明’?知足吧,落一张就是你的造化!”
  “古玩上,是不能太过苛求。”余耀呵呵一笑,“得,看看上官的吧。”
  玩古的人,确实不能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