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照片,余耀的手像被火烧了一样,腾地就将报纸扔了出去!
  这张照片,虽然是一小半身黑白照,自是比不了现如今的高清图片,但是余耀也能认出,赫然就是刚才进店那个中年人!
  这特么的是真的撞鬼了啊!
  我说这年头儿怎么还有这种打扮!
  还有,那张报纸发行日期是农历九月初四,报纸上说的“昨日”,就是九月初三!
  今天,也是九月初三!
  忌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本来应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日子啊,怎么自己就出了这种事儿?!
  鬼爷,我和您应该没什么关系啊?怎么就找上我了?
  余耀站在柜台边,瞅着被他扔在地上的报纸,抖抖索索又点了一支烟。
  他现在是又惊又怕。
  还带了那么一点儿好奇。
  一代宗师?
  这个人到底是谁?刚才还没顾上看······
  抽完了一支烟,余耀一咬牙一跺脚,硬逼着自己上前拿起了那份报纸,重新放到了柜台上。
  既然都找上门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民间一代传奇,古董文物鉴定大师许太炎······”
  啊?原来,他就是许太炎?
  余耀一时间又有些游离了。
  作为一个理论水平和历史知识远远高于眼力的古玩小贩,余耀是知道这个许太炎的。
  民国年间,有“文物三言,半壁江山”一说,说的是在文物古董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
  所谓“三言”,是三个姓氏都带言字旁的人。
  许太炎,谢流斋,谭如肃。
  不过,这三个人,不是一路人。
  许太炎最具传奇色彩,在文物古董鉴定方面是个天才。他曾在琉璃厂开店,在当时的行里颇受追捧,有“许一眼”的雅号,不管真假,一眼定性。但他的背景十分神秘,据说人脉颇广,却从不为官方做事。
  谢流斋,却是个专门“出口”文物的古董商,他在沪海开了一家古董公司,同时在西洋也有公司,如今不少堂而皇之摆在外国展厅里的好东西,就是他搞出去的。
  谭如肃,则是当时最大的古董造假集团的掌舵人,以古画为主,青铜器、瓷器也有涉猎,其中不乏以假乱真的超级高仿。不客气地讲,现在说不定哪位收藏家甚至哪个博物馆里,还有谭氏集团做出来的东西。
  “我姓许。”
  这声音再度在余耀脑海里响起。
  余耀的心里,却好似稍稍踏实了一些。
  因为,如果真是许太炎,此“鬼”就非同一般,一代宗师啊!应该不会难为自己这么个小人物吧?
  余耀一边想着,一边将这篇只有不到四百字的新闻看完了。
  敢情民国时候的新闻也玩儿标题党,写许太炎去世,死因却不知道,这就算离奇了?余耀还想看看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结果只是猜测许太炎应该藏有国宝级文物。不过,倒是怀疑了一下倭国人。当时倭国人已经入侵华夏,同时大肆搜刮古董文物。
  有用的不多,但其中一点还是引起了余耀的注意。
  那就是许太炎当年在琉璃厂有一家店铺,也叫“格古斋”!
  这似乎能解释他“显灵”到此的原因?
  难道,是他老人家在“下面”缺钱了?
  余耀再度回忆了一下整个过程,他似乎并无恶意;自己呢,又帮他烧了纸钱,整整五刀啊,这要搁在“下面”,够买个花园别墅了吧?
  既然这样,应该不会再有麻烦了?
  钱眼儿里的金光,要不是幻觉的话,会不会是一种表示收到钱的“反馈”?
  胡思乱想一通,余耀又摸出那枚鬼脸花钱。
  这东西,可不敢卖了!
  从店里找了根红色挂绳,余耀小心翼翼将这枚鬼脸花钱穿系了起来,而后,打开了柜台里侧一角的小保险箱。
  小保险箱里,也没啥东西,除了几千块现金,还有一个不大的锦盒。
  余耀将穿了红绳的鬼脸花钱小心翼翼放进去,拱手拜了拜,“许大师,小店的名字是个巧合,无意冒犯您。我这纸钱也烧了,够您在下面花了。您看,是不是就不用上来了?主要是怕您累着······”
  说完之后,余耀拍了拍心口,感觉舒缓了一些。
  瞅了瞅保险箱里的那个锦盒,余耀不由自主又拿了出来。
  这个锦盒里,是他前两天捡漏的一件白玉扳指,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就靠它了!
  打开锦盒之后,余耀又禁不住拿起了扳指。
  包浆莹润,手感一流,开门的熟坑。扳指的外立面上,上下刻有回纹,中间则是阴刻了一首唐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根据余耀之前的判断,这是一件乾隆朝苏工老玉件,虽然比不了内务府造办处的官作,但也算精品了。
  可此时的余耀,眉头却忽而拧成了一个疙瘩。


第3章 捡漏?打眼!
  这扳指,原来不是捡漏了,是特么打眼了啊!
  扳指本身,是乾隆朝的老扳指不假,但这回纹和诗文,却是后刻上去的!也就是说,原先是一件素扳指!
  这在行里,叫老玉新工,辨识难度往往极大。
  同样是乾隆朝的老扳指,素扳指和诗文扳指,价儿那就差大了!
  素扳指,一般五万之内就拿下了,因为没什么工艺嘛。但若是雕工精湛的诗文扳指,一个字儿一万往上加价,最后整体再加点儿,卖到三十万也不是很难。
  这件扳指,余耀是十万收的,要是能三十万卖出去,的确也算是个漏儿了。
  古玩行里,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今年拢共也赚不了仨瓜俩枣的,这已经入秋了,就等着出手这扳指。结果,还没出手,钱就折了一半!
  余耀有点儿肝儿疼。
  又点上了一支,狠吸几口,鼻孔冒烟。
  等等。
  好像差个事儿。
  真是差个事儿!
  我什么时候有这等眼力了?
  当时看这件这件扳指,又是手电,又是放大镜,也没看出来是老玉新工啊!
  回来之后,还翻了很多资料,对比细节和特征,也没瞅出有啥问题。
  这?
  余耀放下扳指,又从货架上拿起一件笔筒。
  放下笔筒,他又拿起一方砚台。
  直到清晨五点,他才抱着一个罐子昏昏睡去。
  他又做梦了,仿佛看到了一条热闹的古玩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摊子,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物,有长袍马褂,有西装革履;有华夏的,有西洋的东洋的······
  也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余耀,好像听到了店外的砸门声,“鱼头,快点儿开门,都几点了,还不起来!”
  余耀爬了起来。
  哗啦一声,怀里的那个罐子就此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几瓣。
  余耀定了定神儿,看到罐底完好无缺,小心捡了起来,拿着往外面走。
  摔了摔了吧,反正就这个底儿是真的,之前看不出来,没想到上面是后接的又做了旧!
  将罐底放到货架上,余耀开了店门。门外,站了一个高大的肌肉男,一头自来卷儿,浓眉大眼的,瞅着有几分威猛。
  “就知道是你这个扑街!大早上的吵什么吵?”余耀反身回到八仙桌旁坐下,拧开一瓶矿泉水,咕咚咚灌了一口。
  他真叫扑街,虽然写出来不是这俩字儿。
  濮杰和余耀是发小,如今干的是夹包袱和铲地皮的活儿。
  早些年,夹包袱和铲地皮,虽说都是古玩行里的路子,但却很难混为一谈。夹包袱是走街串巷老宅门里收货,铲地皮是下乡进村从农民手里刨食。
  不过如今时代不同了,濮杰说白了就是个跑货的,哪里有香味儿,就到哪里蹭饭吃。
  “这都十二点多了,大什么早什么上什么?”濮杰顺手掏出一支烟点上,看了一眼余耀,“我看你睡毛楞了,不过楞点儿好,大买卖来了,别特么震着你!”
  “震你妹啊!”余耀也掏出一支烟点上,“你介绍的买卖我还敢接么?就那白玉扳指,是特么的西贝货!”
  这会儿该轮到濮杰楞了,“不会吧?玉质多油润,包浆多瓷实,要不是我最近手头紧,能让你捡了便宜?”
  余耀哼了一声,“你什么时候手头不紧?”
  濮杰忽而转了转眼珠,“我说,你这眼力吧,有时候我还真不敢恭维。要不是余叔给你留了个铺底子,你指不定还得跟我混。”
  “素的!后添的工!”余耀拿出了那个锦盒,拍到了八仙桌上。
  濮杰这下不说话了,从锦盒里拿出了扳指,翻来覆去看着,末了,还拿起了放大镜,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