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虻氖焙蛞膊晃剩孟裎沂歉龆傥逡谎偷茸潘衤┝耍 
  吴臣不由大笑,“不过老关,这两年你手里的硬通货可越来越少了。”
  “不是我这儿少,是市面儿上越来越少,都特么在大藏家手里呢,像上官这样的!”关元礼撇嘴,“所以我说,就这幅董源,那真是值得收藏的东西!”
  “不能这么说,这幅对联就是硬通货啊!”余耀此时站到了一幅对联跟前。
  裱工不错,上书行楷: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是从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中摘出的两句。
  题识:朴存兄正之。落款:艮峯黄家驹。钤印两方,白文“黄家驹印”,朱文“艮峯”。
  关元礼笑着应道,“不骗你,周末有一对小情侣来,可能是旅游闲逛的,那小姑娘摇着男朋友的胳膊大喊‘黄家驹哎,想不到他写字这么好看’!”
  “知道那个黄家驹的,肯定比知道这个黄家驹的多啊!”余耀也笑了笑,“不过,这幅对联的价值不光在他的字上。”
  写这幅对联的黄家驹,号艮峯,清末生人,举人。他是安徽歙县人,曾创办新安中学堂,晚年回居故里,曾参与民国《歙县志》的编纂。算不上书法大家,但也有一定名气。
  “余先生的眼力真不是盖的!”关元礼知道他看出了关键,“这是黄家驹送给黄宾虹的对联,值钱就值在这里,不然我也不会挂这么显眼!”
  朴存,是黄宾虹的字。宾虹是他的号,他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黄宾虹的名气,自然要比黄家驹大得多。
  黄宾虹的祖籍也是歙县,比黄家驹年长,曾经和黄家驹一起在新安中学堂任教席。
  “这幅字,也带着心系故园的感情,是他的精品。”余耀接着又感慨道。
  “货卖与识家,余先生要是看上了,我豁着不赚钱,也让你拿走。”关元礼起身走到了余耀旁边。
  “别听他忽悠。”吴臣也起了身。


第269章 大明隆庆年造
  吴臣一边走上前一边说,“老关卖东西,要是少了百分之百的利,那得太阳从北边出来。”
  余耀却直接说道,“关老板可能不知道,我也是开古玩店的,这对联我是感兴趣不假,但,也算是抓货。”
  “这样啊!”关元礼点了点眉心,“这副对联,我是七万来的。”
  “你看吧?”吴臣接口,“黄家驹的对联,三万算高的了,带上黄宾虹的关系,翻一个跟头差不多够可以的了。他出的,比行价还高!”
  “来得高我有什么办法?”关元礼嘿嘿。
  余耀摆摆手,“这路东西,没有行价。不过这个价儿我是不能入的,我再看看。”
  “慢慢看。”关元礼应了一句,又招呼吴臣回到桌边坐下了。
  吴臣一直拿不定主意要不要收了“董源”,坐下之后话也不多。关元礼絮叨了几句之后,看出来他在琢磨,干脆借个由头去招呼余耀去了,让他自己琢磨会儿吧。
  余耀看了一圈挂着的画,这些画当中,有几幅清人的真迹,但都不是名家,剩下的,就都是仿作了。
  实际上,关元礼最近手头确实没什么好货。那幅《晴岚飞瀑图》,若看成明仿,就是最老的一幅。
  最里侧的墙边,还有个货架,摆着些砚台、笔洗、水注之类的小玩意儿。
  余耀扫了扫,拿起一方端砚看了看。
  “我是真服了你了,上手都是最好的!”关元礼在一旁开了腔,“踏天磨刀割紫云!这可是清中期的一方上好的端石紫云砚。”
  “可惜没有铭。”余耀又放下了。
  “要是带铭文,特别是有点儿名头的,我还能这么摆么?”关元礼接口道,“不过,这方砚台深紫带青花和火捺,做工又精到,肯定不是普品。我估摸着,可能原先是配木盒的,铭文在木盒上。”
  “关老板你真是会说啊!”余耀扭头扫了扫几口青花瓷缸,本想从里面拿两幅字画看看,可转念一想,这里面的,肯定还不如挂出来的好。
  就在想的这会儿工夫,余耀发现,其中有一口青花瓷缸,和其他几口不一样。进来的时候没细看,这站在旁边了,好像瞅出点儿意思来了。
  其他几口青花瓷缸的大小、造型、图案是一致的,青花海水云龙纹,外壁横落“大明宣德年制”的款儿。
  很一般的现代仿品,就是活儿能细点儿。
  这一口,造型基本差不多,但偏细偏高。其他几口的口径应该在六十厘米左右,高度不到半米;而这一口呢,口径应该不到半米,但是高度却超过了半米。
  最主要的,是青花发色和图案都不一样。这缸上的青花发色,蓝中带紫,但不是嘉靖年间“佛头青”那种紫,更加绚丽,这也是引起余耀注意的第一视觉因素。
  图案是山水和人物,几个人在山路和凉亭间,游览休息的样子。
  余耀弯腰低头,扒拉了一下里面的卷轴,顺势仔细观察了一下。
  这口青花瓷缸的外壁,没有款儿。
  一般瓷缸这种器型,大多不会在底部落款,会横落在外壁靠口沿之处。而这缸的外壁只有画片,没有款儿。
  但也不是没落款。
  款儿在哪儿呢?在缸的内壁、靠近口沿的地方。
  横着从右至左的楷书:
  大明隆庆年造。
  隆庆是嘉靖的儿子,万历的老子。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几年,所以市面上隆庆官窑的东西也很少见。
  “这口青花瓷缸挺有意思。”余耀看完之后,笑着对关元礼说道。
  “你这?难不成,人家是买椟还珠,你要买缸还画?”
  “我就是觉得这画片不错,游山玩水挺惬意,而且釉好,仿得不错,拿回去摆客厅养个鱼什么的挺合适。”余耀应了一句。
  他随口带了个“仿得不错”,搁在一句话里,说得很自然,想看看关元礼的反应。
  关元礼没表露出什么特别的表情,但却说道,“这一口和其他的不一样,那几口是我批发的,这一口是我收上来的。”
  “我说呢!”余耀立即点头,“现在哪能有这种青花发色?随便做做就比清末的‘洋蓝’好看!也算是个老东西了!”
  所谓洋蓝,是清朝末年,青花瓷器已经日落西山,出现的一种蓝中透紫的发色,看着不太舒服,有点儿刺眼。
  实际上,这口大缸的蓝紫色,和洋蓝是有差别的,底色略有接近,但只是绚丽,并不刺眼。
  但余耀这么说,传递给关元礼的意思自然就是,这是一件清末仿的明代隆庆官窑。
  余耀盘算着,就算关元礼真是收来的,那估计也是收字画或者别的东西搭的,肯定是没当成隆庆官窑真品来看的,不然哪能用来插放字画卷轴?
  当然,不是这些年的新仿,他也应该是能看出来的。
  所以,余耀才迅速反应,接了这么一句。
  关元礼沉吟了一下,他看余耀好像真是看上这口缸了,但是他又不信余耀是要拿回去养鱼,便有点顾左右而言他地说道,“你说这隆庆官窑,怎么落款和明代其他官窑都不一样呢?别的都是大明某某年制,他非得来个大明隆庆年造。”
  余耀一脸谦虚,“我也不太懂隆庆官窑。不过倒是知道这个皇帝,他老子嘉靖聪明透顶,又沉迷修道炼丹,所以他一直活得挺压抑,可能是登基之后有点儿放开了,改出不一样的官窑款儿,算是一种释放。不是还有著名的‘隆庆开关’么?也是放开了。”
  “诶?你这一说还挺有意思!”
  “是挺有意思。而且现在市面上我还没见过仿隆庆的东西,反正真官窑也碰不上,那玩儿也玩儿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余耀这算是进一步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明知是仿品还要买。
  “你真想买啊?”关元礼盯着余耀的眼睛,好似想看出点儿什么来。
  “我这人就这样,有时候一时兴起。”余耀咂摸了一下嘴,“不过,多少也有点儿犹豫,这缸吧,釉不赖,青花发色不像大部分洋蓝那么刺眼;可这清末的仿品画工就是不行!你看这人物,比例失调,都是小短腿儿,直接拉低了逼格。”


第270章 我想起来了
  关元礼扭头看了看吴臣,转而又对余耀说道,“你说说你,跑到我这‘国画天台’,结果一幅画没看上,却看上搁画的瓷缸了!”
  吴臣这时候起身走了过来,“我说他是大师吧,大师能让一般人琢磨透么?”
  “得,这么着吧,余先生,这青花瓷缸呢,明明带着款儿,你说是清末仿的,我也不和你争。不过,我总不能赔钱,你说是吧?”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