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总?”
“您孙子啊,不是汉唐的艺术总监么?”
“你不说我还忘了提了,这我得谢谢你,这小子确实有变化,最起码对我关心多了。”才朋玺露出了暖心的笑意,“他去缅甸了,不然我就叫他来了。”
“这个时候去,翡翠公盘啊?”
缅甸翡翠公盘今年举行两次,夏季已经举行了一次,冬季的马上就要开了,也是在缅甸首都内比都。
“公盘,他们公司有专人参加,现在基本都是明料,工具又这么先进,没多少赌石的成分了。他是休假了,纯属私人行为,去淘一些囤积的老料。”
“我听说,私人的料子,可不好出关啊!”
“货主自有路子,这边看好货之后,他们负责过关,然后在华夏境内货款两清。”才朋玺说着,抬手晃了晃,“对了,这小子临走之前送我一件东西,正巧也是玉石印!你一并看看,还真有点儿值得讨论。”
“好。”
才朋玺收起玉盒离开客厅,余耀也收起了小玉人。
回来的时候,才朋玺又拿了一个精致的锦盒,比那个玉盒可大多了。
余耀打开一看,质地是黄灿灿的玉石,雕成了一方印。
“黄蜡石?”余耀看了两眼,便顺口说了一句。
“对,和现在桂省贺州玉的黄蜡石基本一致,比滇省的黄龙玉更细腻一些。”才朋玺应道。
桂省贺州产黄蜡石,连同其他颜色的同类玉石,比如荔枝冻,现在一并被命名为贺州玉。黄蜡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质的底子,和产自滇省的黄龙玉成分类似。
不过贺州玉黄蜡石的历史可要比黄龙玉早得多,最起码明代就有了;而黄龙玉是二十一世纪初才被发现的,因为成分基本就是黄蜡石,又产自龙陵,才被叫黄龙玉。
余耀点点头,开始拿起这方印细看。
原来,这不是一方印,而是一方玺!
方形底座,底边三厘米多点儿,高度也在三厘米左右,雕的是盘龙钮,龙头微微昂起,盘曲的身体上,鳞片和龙尾都雕得极为精细。
而且,这方玉玺,看年头儿,可比明代要早得多。余耀细看之下,感觉年份能到西汉!
汉代怎么可能用黄蜡石制作玉玺?
而且余耀翻看了印文,小篆,中间还用田字格隔开了。
文帝信玺!
嗯?这更不对了!
秦始皇之前,平头老百姓的私印也可以叫玺,秦始皇称帝之后,玺就成了特指,只有皇帝的印才是。
秦始皇在位时,主要就是一方传国玉玺;而西汉时期,除了传国玉玺这一方,还有其他六方: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号称“七玺”。
不同的玺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信玺,是皇帝征召调遣文臣武将用的。
如果,这方黄蜡石玉玺是西汉的皇帝信玺,那西汉只有一个汉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
但,汉文帝刘恒的皇帝信玺,是不可能带着“文帝”两个字的!
因为汉文帝是刘恒的谥号。其实他的谥号是“孝文皇帝”,不过汉代皇帝谥号的前头都有个孝字,所以一般就省略了。
华夏历史上,皇帝有过几百个。如今,除了名字,称呼大抵离不开三个范围:年号、庙号、谥号。
乾隆,是年号;唐太宗,是庙号;汉文帝,是谥号。
其中,谥号是皇帝被后世追封的;庙号,是皇帝被供奉在太庙中的称呼,就是牌位上的称呼。这两种,只会驾崩了才有。
年号,是登基后所用的纪年名号。皇帝活着的时候,只可能知道自己的年号。
所以,这玺文虽然是“文帝信玺”,年份也能到西汉,却不可能是汉文帝的玉玺。
余耀放下玉玺,站起身来,点了一支烟,“老爷子,这可真是值得讨论了。”
才朋玺微笑,“这小子,说我名字里有个玺,送给我最合适了,却也没细说怎么淘来的。不过,依我看,是西汉的总没错!”
“确实没错,是西汉时期的东西。”余耀点了点头。
第242章 重大历史发现
“文帝,西汉时期······”才朋玺扶了扶额头。
“西汉时期,除了大汉王朝,确实有过文帝。不仅有文帝,还有武帝。”余耀接口道,“不过,我没有想到的是,有文帝行玺金印,竟还有文帝信玺,而且是黄蜡石的!”
才朋玺道,“南越国?我想到过这个,不过一时还未查证。”
“对,以前在羊城发掘的南越王墓,发现过文帝行玺金印,但并未发现其他玺印。没想到,您的孙子居然在民间找到了一枚黄蜡石的文帝信玺!”
“这个考古事件我知道,好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我确实没太留心。”
“南越国疆域,包括了当今的粤省、桂省。这黄蜡石就产自桂省,看来,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利用了。不过,可能只是偶然发现一块玉石,因为色黄如金,故而珍视之雕刻为玺。后来流落民间,也不是没有可能。”
“南越国应该只是大汉的属国,用玺倒也能想得通,那就是反了。但以谥号为玺文,这又是为何?”才朋玺对这段历史确实不够了解。
“南越国的武帝文帝,并不是谥号,因为他们和大汉的礼制不一样,而且,这段历史也有点儿特殊。其实,南越文帝之前是南越武帝,就是他先自称武帝,他孙子才自称文帝。”
南越武帝名叫赵佗,曾经是秦朝大将,平定岭南之后,就此驻守为官。秦亡之后,中原大地楚汉争霸,岭南的赵佗也没闲着,接连拿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建立了南越国。
最开始,他自称武王。
这南越国的地盘,除了如今的粤省、桂省,还有闽省一部分,还有琼岛,还有如今越南的一部分。如今的港岛,自然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国都定在番禺,就在如今羊城的大范围内。所以,才在羊城考古发掘了南越王墓。
刘邦建汉之后,思虑再三,觉得不宜攻打南越国,就此派出使臣陆贾,游说赵佗,赵佗最终接受了南越王印绶,南越国由此成为大汉的藩属。
刘邦不想打南越,原因有二。第一,多年战乱,刚刚建汉,休养生息是当务之急;第二,南越在地理上有天然屏障,就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道山岭,“岭南”的岭,也是指这五岭。
游说赵佗成功,也是因为刘邦用对了人。刘邦这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使臣陆贾,堪比苏秦张仪,打项羽的时候就追随刘邦。
刘邦死了之后,吕后掌权多年,最后周勃夺军,陆贾也功不可没。
而赵佗从武王“变成”武帝,正是在吕后掌权期间。起因是吕后想收回南越国,派兵攻打,结果汉军没过岭就败退了。
刘邦已死,脸又撕破,赵佗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称帝了,自称武帝。
吕后死了之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继续采取了他老子刘邦的策略,而且又把陆贾派去了。这一次,赵佗表面上接受藩属王侯的身份,但在南越国内,却继续称帝。而汉文帝刘恒,也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而南越文帝,是赵佗的孙子,名叫赵胡(一说赵眜),是赵佗的继任者。
赵佗自称武帝,他孙子赵胡就自称文帝。赵佗是大将出身,自夸武力战功,而赵胡想表达的,自然是文治之长。
所以,这个文帝不是谥号,是自称的尊号,赵胡活着的时候就用上了。
虽然历史上一直将赵佗和赵胡称为南越王,但他们自己是称帝的。
文帝行玺,金印,在羊城考古发掘南越王墓的时候被发现。却不料,文帝信玺居然是黄蜡石的,而且是才持璜在民间发现的!
“老爷子,这枚文帝信玺的来路,您孙子没细说,但大概总有点儿吧?”余耀介绍完之后,接着问道。
“他说,是在桂水无意中捡的漏儿,还说让我自己研究研究,也是一大乐趣,别的什么都没说。”才朋玺道,“我当时欣赏之后,暂时收起,还没来得及研究。结果你正好来了,还真省了我的事儿了!”
“这是个重大历史发现啊!”余耀叹道。
“我孙子送我的宝贝,我可不能捐出去。”才朋玺警惕道。
“嗐!老爷子,您想哪里去了?”余耀解释道,“我只是感慨一下,别无他意。”
“你这和特殊文物调查局合作,我才觉得你话里有话。”才朋玺笑了笑。
“两码事儿。民间那么多大收藏家,手里的东西多了。我个人觉得,都是保护和传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