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稀里糊涂接的!”
不仅重,而且不止一个“任务”。
第240章 缺角吻合的玉印
压力山大,迷雾重重,脑子已不够用。
“但你的眼力,也已算得上当世无双!”
余耀的有点儿发懵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余耀吓了一跳,揉了揉太阳穴,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潜意识使然。
“好,不就是买定离手概不退换么?我这又没说不干了······”
余耀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被电话吵醒的时候,只觉得头疼。
电话是杨锐打来的。
“我说,今儿逛不了了,给我派任务了。”杨锐有些沮丧。
“昨天捡漏把运气都用光了,歇歇也好。”余耀也没大有心思逛市场。
“行,先这样,回头再联系。”
挂了电话,余耀起来洗漱一番,又在酒店吃了早饭,随后便打了才朋玺的电话。
“我派车去接你。”才朋玺听余耀说完之后笑道。
“那不浪费时间么?您告诉我地址,我打个车过去就行。”
才朋玺给的地址在东城的边缘,是一条胡同里的四合院。
胡同东西走向,四合院坐北朝南,比白永海的宅院是小多了,只是一个一进的院子,大门并不在正中,而是在院子的东南角。
按照易经八卦,东南是巽位,所谓“坎宅巽门”,在八卦之中,东南巽位为“风”,门开风位,应了顺风的意头。而正北方坎位,主房,为“水”,守财,防火。
这套四合院虽然面积不算大,但很规整,北屋正房三间加上两间耳房,三明两暗,共有五间,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南屋四间,还有巽位的门楼算是占了南屋一间。
这套院里除了才朋玺,还有一个负责煮炊洒扫的保姆。另外,那个余耀在江州见的中年人也住在这里,应该是司机兼保镖。
才朋玺称呼这个中年人为小满,余耀开口叫了一声“满先生”,他却连忙说让余耀叫他老满就行。
才朋玺将余耀让进客厅,客厅里多是老红木的家具,不过倒是新的。靠北墙有一张紫檀描金葵花式圆桌,两边各有一张紫檀圈椅,这一套,是清三代的老家具。
圆桌上方的墙壁上,挂了一幅大中堂,字不怎么样,仔细一瞅,落款“庚辰七月下游御题”,盖了两方宝印,原来是乾隆的书法。
才朋玺没有招呼余耀到客厅中央的整套长椅茶几那里,而是让他到了圆桌边坐下,保姆上茶。
余耀坐下之后,斜上指了指这幅大中堂,“老爷子,这字儿也能入得了您的法眼啊?”
才朋玺笑笑,“这宅子,处处应了风水之妙,这幅字,天子手笔,镇宅辟邪。”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余耀拿出了一个小锦盒放到桌上,“老爷子,这件东西您且上上眼。”
“噢?你这是让我开眼还是掌眼啊?”
“自然是掌眼,这东西是我偶然得来的,年份应该是秦代,只是这玉质······”
才朋玺点点头,打开锦盒,取出了小玉人。
结果,上眼之后,才朋玺神色一变,轻轻放下,“你且稍等!”
说着,便出了客厅。
才朋玺回来的时候,也拿了一个小盒,不过他这个小盒,却是一件玉盒。
和田白玉,圆形,盒盖满雕云纹。这白玉圆盒不算老,可也不算新,瞅着能有大几十年的光景。
才朋玺将白玉圆盒放到桌上,“你打开看看。”
余耀打开一看,里面还做了软木的内胆,内胆里凹出一长方形,里面是一条长方体的玉块。
余耀看了这条长方体玉块,大吃一惊!
居然也是一般玉质!
这还不是最吃惊的,最吃惊的是,这条长方体的玉块,一端缺了大半个角!
从断口来看,赫然能和紫檀古琴镇纸里的小玉块吻合起来!
这条长方体的玉块其实也很小,长有三厘米左右,底边至多一厘米半。一端缺了大半个角之后,就成了尖角。
古琴镇纸里的小玉块,当然更小,就是这长方体玉块一端大半个角的大小。
这长方体玉块的另一端是完整的,底面上还刻了字,应该就是个小印章。
两字小篆:和众。
“这······”余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才朋玺开了口,“家师在世时,从未跟我提起过这一枚小小的玉印;我不是跟你说过他临终所藏的东西么?这枚玉印就在其中,就这么放在白玉圆盒里。我看,这白玉圆盒像是他专门为这一件小小的玉印定制的。”
说到这里,才朋玺递给余耀一支烟,两人点了,才朋玺叹了口气,“这都怪我!要是我早就答应家师,应该就会告诉我这玉印的来历了!”
余耀一听,那就是才朋玺也不知道了!
不过,这种特殊的玉质,现在来看,已经出现了两件东西了:一件小玉人,一件小玉印。
两件都是秦代的东西,如果这种玉质,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现在来看,在秦代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他们俩现在算是不知情的人。
郎先琨可能是知情的。他得到玉印之后,专门量身定做了玉盒内胆,最起码是非常珍视的。
不知道这件小玉印是何时被摔掉了一角,但如果照杨四海“琴棋书画”的说法,如果是谭如肃父亲的旧藏,那时间应该比郎先琨要早!
也就是说,这件小玉印在谭家得到之前就已经“分体”,后来谭家和郎先琨分别得到了小玉块和缺了小玉块的玉印。
就连这么一小块“缺角”,谭家都这么珍视,更说明这小玉印非同寻常。
这件秦代的小玉印,并非有据可考的珍贵之物,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历史名人的东西,“和众”二字,更像是私印。郎先琨当年没有将小玉印放进鬼眼门秘藏,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归根结蒂,谭家和郎先琨珍视的,还是这种玉质!
才朋玺和余耀想的一样,“家师如此重视这件小玉印,乃至于我没接受传人之命之前都没告诉我,但这小玉印本身的形制和特点并不出奇,那他重视的,就是这种玉质了!”
稍顿,“我本以为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想到,你又拿出了一件小玉人。而且比这件小玉印还大,还是完整的!”
第241章 文帝信玺
余耀苦笑,心说你还不知道,这小玉印的缺角,原本也在我手上!
才朋玺却接着问道,“这件小玉人,你到底如何得来?对方居然并不珍视,就这么出手了?”
“老爷子,你想想,一般人见到这种玉质,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余耀反问。
“嗯,首先是不识得,那往往就会归结为地方玉种。”
“那不就是了?不过,这小玉人并没有在市面上流传,这是刚刚在中原省出土不久,就被一个铲地皮的弄到了,我是从他手里买下的!”
“怪不得!我曾经长期查访这种玉质,却是一无所获!”
余耀想了想,“老爷子,还有件事儿,我应该跟您说说。好在现在还没和特殊文物调查局签署保密协议,他们只是征用了我的东西。”
接着,余耀便把缺角的小玉块的事儿给说了。
郎先琨的旧藏小玉印,居然能和小玉块吻合,才朋玺又是土字口传人,确实是应该说的。
这也算是他们“鬼眼门内部”的事儿,才朋玺定不会外传。
“什么?”才朋玺先是一惊,转而沉吟道,“这倒不算是个坏事儿。特殊文物调查局的力量,肯定比我们要大要广。”
“对,而且我手里还握着这件小玉人,托了底,咱们也可以查,并行不悖,所以我才答应。”
才朋玺点点头,“既然现在发现了两件,那么说不定还有第三件······”
“这?能再发现新东西最好。但我感觉。希望很渺茫!否则咱们不会没有听说过,他们也不会如此珍视。”
才朋玺却道,“有些东西,在民间的隐藏是很深的。虽然肯定多不了,但也不一定就没有了。”
余耀心想,这也有一定道理。比如鬼眼门秘藏中的“荆轲刺秦王”元青花大罐,又有几人知道呢?
“这个咱们随时碰头,也急不得。”才朋玺喝了口茶,“中午别走了,留下吃饭吧。”
“本来也没饭辙呐,正好。”余耀应了句,“对了,才总最近怎么样?”
“才总?”
“您孙子啊,不是汉唐的艺术总监么?”
“你不说我还忘了提了,这我得谢谢你,这小子确实有变化,最起码对我关心多了。”才朋玺露出了暖心的笑意,“他去缅甸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