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幅手卷的画心上,没有任何题跋,也没有附加的收藏性题字,就只有画面,连钤印都不曾有。
  结合两边没了裱底的部分,很显然,这是从一幅原本更长的手卷上面截取下来的!
  只不过这将近两米长的一部分,构图和意境显得还是比较完整的。青绿山水,画的是一条长长的江流和两岸的不同景色。
  “常哥。”余耀抬头,“怎么只有一截啊?知道原因么?”


第198章 从天而降小玉人
  常欢喜坐着没动,呼出一口烟,“嗐,这就没法儿考证了,我得来就这样儿。老户家里收的,他们家里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老辈留下的东西。当时这画就这么卷着扔一笸箩里,也亏得我眼尖。”
  余耀一听,这是不好探究来历了。东西要是农村户里得来,经常说不清楚,因为不当回事儿。要不就是挖出来的器物。
  余耀又仔细审视了一下笔法,感觉有点儿像明末大家张宏的作品。
  张宏是明末吴门画家中的杰出人物,笔力峭,墨色润,山石的皴染结合是一大特点。从意境上来看,也比较空灵,有超凡脱俗的意蕴。
  张宏当年带领吴门画派,是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小高峰的。
  如果是张宏的手卷,价值是不低的。
  可这说的是完整的作品,要是没款没印,就不好出手了。没款没印也罢,关键还被截了,就这么一短截,怕是几千块也不容易找到感兴趣的人。
  余耀重新卷起,放回到小圆筒中,“常哥,这手卷你是想倒手了?”
  “你有兴趣?”常欢喜起身走上前来。
  余耀笑笑,也不说有没有兴趣,“就这么一截,出不了好价钱啊。”
  常欢喜点头,“那是,不过你今天帮哥哥我一个忙,回头‘江上月’我好好请请你和杰子。”
  “帮忙?”余耀也不差这一顿饭,只是常欢喜这话没说明白。
  “你看像谁的作品?”常欢喜递给余耀一支烟。
  余耀接过,点上吸了两口,有点儿琢磨出味儿来了。这常欢喜跑过来,原来不是为了卖画!
  “怎么个意思,常哥?像谁的没用啊。”
  “我这不是图个明白嘛!”
  “常哥,你跑这一趟,看得起我,我是得说两句。这青绿山水,像是明末清初的风格,这老绫子是清中期的,料想是重新裱过。但你要说具体像哪个画家的手笔,我可是眼拙了。再说明末清初有一堆人画山水呢。”
  余耀基本已经明白了,所以他看着像张宏,却没有说出来。有些事儿阻止不了,但也不能为虎作伥。”
  常欢喜笑道,“弟弟,你是明白人。随便说说嘛。”
  余耀打了个哈哈,“常哥说笑了,这能随便么?而且我脑子里就那么几个人,都对不上啊!”
  常欢喜压低声音,“那我就明说吧,像谁的,有时候可以变成谁的。要是变好了,给你抽一成,可以吧?”
  他这个想法,余耀已经明白了。
  觉得这画像谁的,就找高手接补一番,然后弄上题跋、款识、钤印,要是往大了弄,还可以补上名人收藏的题注,甚至某个皇帝的收藏印章。
  只要蒙出去,这幅画就坐上直升飞机了。
  “我听明白了,常哥。谁还跟钱有仇啊?不过,我真是眼拙!你说,要是拿一幅带款儿的让我看看真伪,我还有点儿把握。可咱又不是画家,对用墨、笔法啥的研究得不细腻,真是看不出是像谁的!”
  “两成!”常欢喜加码。
  “常哥你这是逼我。”余耀淡然一笑。
  “弟弟,哥哥我难啊!杰子知道,老太太在医院躺多少年了,里里外外都得花钱啊!”
  余耀心说,这个不假,但听濮杰说,都是他姐姐出钱出力还辞了工作伺候着,他一年也就去个一两趟。
  要不是常欢喜帮过濮杰的忙,余耀连明末清初的风格、清中期的老绫子都不会说。当然,这个也能说,常规掌眼的东西。
  但要告诉他像谁的,让他接补作伪去蒙人,余耀是不会干的。虽然余耀不说,常欢喜也可能再找别人,但这事儿,起码得独善其身。
  “我能确定的,都告诉常哥了,我不能瞎说啊,你想想,到时候适得其反还不是更麻烦?”
  常欢喜眉头微皱,转而哈哈一笑,“明白了,弟弟也是为我好!”心中却暗骂,难不成想和我对半劈?等着去吧!再找别人看就是了!
  接着,常欢喜收起了小圆筒,却又从口袋里掏出了扁平的小玉件儿,“还有件小玩意儿,当是谢谢弟弟的礼物了!”
  这个小玉件和常见的塑料打火机差不多大小,只不过很薄,还不到一厘米厚。
  是个小玉人,头顶右侧有发髻的轮廓,阴刻线勾勒出眉眼鼻嘴还有两撇小胡子,腰部还有两条横线和里面的×线组成的腰带状纹饰。
  余耀一见这件小玉人,心里咯噔一下子,也不知道表情上有没有露出端倪。
  这是老天爷特意扔下来的吗?!
  这件小玉人的玉质,居然和紫檀古琴镇纸里取出的小玉块儿一模一样!!!
  “常哥。”余耀咽了口唾沫,“这哪来的啊?”
  常欢喜看了看余耀,“好东西吧?玉质咱们两说,但这玩意儿能到秦吧?”
  这一点,就是不懂古玩的,也能瞅出一二,这小玉人的发髻和面部,很容易让人一下子想到兵马俑。
  当然,对于高手来说,不能只看这个,后来仿古的东西多了去了,但这阴刻线条工艺,能断出是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结合造型,就可以判定是秦朝的了。
  这东西像是出土的,因为阴刻线的缝隙里,能看出土痕。但是,却没有明显包浆,也没有丝毫沁色,这也说明,这种玉石的质地,是很特别的。
  “常哥的眼力,我还能质疑嘛!”余耀挤出一个笑脸,“不过,我也不知道,该表示多少?”
  常欢喜说送,那是不可能真送的。这件小玉人,肯定是要出手的东西;只不过原先未必打算一定在余耀这里出,有可能是临时起意。
  而且,他张口说出“到秦”,有可能已经找人看过,也到别的地方见价了。
  “余老板看着来就是了。”这要谈买卖了,常欢喜立马又改了称呼。
  “这么着,常哥,我见识浅,你先说说怎么来的,让我有个参考不是?”
  常欢喜嘿嘿一笑,“早就听说你谨慎,这还是信不过我?怕来路有问题?”
  “我都认不出是什么玉石,地方无名玉种,又是小件儿,挖出来不交公都没人问的,能有什么问题?”余耀摆摆手,“这不是想跟着常哥长长见识嘛!”
  看到有人讨论小玉块与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的关系,这个,我也不能乱回复,弄不好就剧透了。不过,一些常规和史料上的东西可以说说个人看法。先说这个璧字,是有两个意思的,一个是圆孔玉器的形制,一个是美玉的通称。至于和氏璧和传国玉玺。第一,楚人卞和得玉璞在荆山,献宝不成被刖两足,最后才在玉璞中剖出了一块玉料。和氏璧因卞和而得名。这里面,和氏璧可能是一块玉料,也可能真被雕成了玉璧。第二,传国玉玺是不是和氏璧雕成,主要有两说,一说是,如果是,和氏璧就是一块玉料而不是玉璧;一说不是,而是取材蓝田玉(说别的也有),传国玉玺和和氏璧是两宝,并未合二为一。实际上呢?和氏璧和传国玉玺如今都没发现可以确证的实物。所以,不管正史也罢,野史也罢,专家也罢,玩家也罢,所有的说法因为没有实物,都可以看做是一家之言。争论不出结果的。


第199章 两两相对,云里雾里
  常欢喜眉头舒展。看来,余耀是想买的,不然不会问这么多。问来路,也是一个鉴定的佐证。
  只是他当然不知道余耀的特殊发现和手里已有的同质小玉块。
  在他看来,这个小玉人,底子是无名玉种,工艺又很简单,摆到市场里,怕是一万块也未见得好卖。这还是因为年份够老。
  “这东西,自然不是熟坑,余老板的眼力也能看出来。都是自家兄弟,实不相瞒,我是在热乎乎的席面儿上吃了一口。”
  “什么?现吃的?”余耀一愣。
  所谓吃了热乎乎的席面儿,说的是有些铲地皮的跟着土夫子,不下墓,就在边上守着,直接挑选现拿出来的东西出价儿收走。不同地域土夫子的黑话不同,这个,还有叫“出锅头一口”的,总之一个意思。
  “你刚才还说就是挖出来的也不在意。”常欢喜呲了呲牙,“放心,买卖完了一拍两散。其他东西我都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