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双谱》中,严子陵人物画配的文句是: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
这个文句,相对直白一些;而范晔在《后汉书》中的评价,则更为深邃有意味。
这也说明,雕刻这块无双谱玉牌的玉匠,绝不是一般的工匠,喜欢《无双谱》,却又洒脱率性不流俗。
“你说得很对。他问的问题,也和这个有关。”才朋玺接口道,“他说,能有如此想法的玉匠,虽未留款,但也能推测。只要我说出是谁,说得合情合理,那就算对了!”
余耀笑了笑,“才老先生见识非凡,这个不光因为他过于自负。”
“你觉得这块玉牌,是乾隆朝哪个大师名匠的手笔?”才朋玺忽而反问。
乾隆一朝,在玉雕方面,大师名匠还是不少的,而且距今年代比较近,很多都有史料可查;而且皇宫造办处的史料还很详细。
不像之前才朋玺说的董进,是宋代玉雕大师,但留下来的史料,少之又少;即便是明代声名赫赫的陆子冈,流传至今的,也是传说多过史料。
“朱永泰擅长大件,风格简朴浑厚;姚宗仁擅长鉴古,风格严谨精炼。他俩的风格,应该都不会透出这种飘逸中的率性。”余耀沉吟。
朱永泰和姚宗仁,可算是乾隆时期最著名的两个玉雕大师,同时也是宫廷名匠。
朱永泰最著名的一件玉雕作品,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大禹治水玉山子。
这件作品,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用的是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玉,属于和田玉山料的范畴——这件山子块头儿太大了,也不可能是籽料。
它高达两米四,有一万多斤重。原料肯定还会更大更重。从开采原料到完工,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其中,光是从山上开采下来,运到山下,就用了三年!
当然了,这么大一件玉山子,设计,出样,临画,雕刻,打磨,等等,不可能由朱永泰一个人完成;但雕刻,主要是他完成的。
大禹治水玉山子现藏故宫,也是清宫中最大的一件玉雕。朱永泰参与完成的清宫玉雕大件,并不止这一件,著名的还有云龙玉瓮,以及已经流失海外的兰亭大玉山。
和朱永泰一样,姚宗仁也是苏州人。不过,姚宗仁进入造办处比朱永泰要早,是在雍正朝时期。后来,乾隆皇帝对他更为器重。
光靠玉雕是很难让皇帝器重的,姚宗仁善于鉴定古玉,乾隆又偏好这一口儿,经常找他辨识真伪。
姚宗仁做过不少玉佩玉牌之类的玉件,擅长古纹饰,工艺精湛,比如故宫曾经展出过的两件白玉斧形佩,分别署款“乾隆年制,洪字七号”和“乾隆年制,荒字八号”,在清宫档案中能查出就是他的作品。
不过,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不像是他的作品。
听余耀说出了朱永泰和姚宗仁,才朋玺也不怎么惊讶,这两人名头很大,若是估计连他们都不知道,他也不会问余耀这种问题了。
“芝亭虽然擅长诗文牌,但看背面刻字,应该不是。”余耀继续思索,自言自语。
“芝亭”是一个款名,余耀也不知道这个宫廷玉雕大师的真实姓名,但是清宫传世作品中,有过“芝亭”款。同时,他特别擅长诗文玉牌,构思巧妙细微,雕工干净利索。
不过,芝亭的刻字风格文秀雅致,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背面的行草刻字,不仅表面飘逸率性,还暗含些许疏狂。
听余耀说出芝亭又自我否定,才朋玺不由看向余耀,眼神变了变,不过仍未说话。
正在此时,余耀回看才朋玺,“才老先生,这应该是朱时云大师的作品!而且应该是他从清宫逃跑之后设计雕刻的!”
才朋玺仰面一笑,复而低头轻拍手掌,“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朱时云,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大师,最擅长的,就是在玉石上刻字。在苏州名声大振之后,他被苏州织造选送进了清宫造办处。
不过,朱时云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时云不定,是个淡泊率性的人,在造办处呆了一年多,居然找了个生病的借口,偷偷跑出宫去,而且一去不回。
造办处时间长了找不到人,直接一纸公文到了苏州,要求苏州官衙进行查办!余耀没看过再多的史料,也不知道朱时云下场如何。但是,他却见过一些被认为是朱时云制作的玉器,其中也有刻字的。
虽然只是图片和影像资料,虽然没有落款不能完全认定,但以余耀此时的眼力,基本就可以厘清,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就是朱时云的风格;而且,眼前的雕工之精之巧,非宫廷玉雕大师不能为之!
还有一点,这位大师朱时云偷跑出宫的举动,反应了他的性格;这块玉牌,无论是设计特色,还是飘逸之中透出率性的构图和字体,都是和他的性格相契合的。
一见才朋玺这个样子,余耀当然知道自己是说对了,“不细察不知道,这块无双谱人物玉牌这么有来头。最起码,从市场价值来说,绝不输于这件玉鸠首啊!”
“市场价值和心头所好是两码事儿。不过,好在我现在又有机会拿回我的玉鸠首了。”
余耀点点头,但心头的两个疑问却愈发强烈,他想了想,先问了一个:“老爷子,当时你们斗宝,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您走眼了?”
第143章 新鹤天,老提油
才朋玺将玉牌拿回手中,轻轻盘摸,“一串五彩鹤天珠。”
余耀一听,大致便猜到了几分,“难不成,不是老鹤天?”
“对。他居然自己做了一串!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倭国得到了秘方。我认成了老的。”
“据说老鹤天的染色秘方,倭国也失传了。您的这位对手,看来真是有自负的资本啊。”
“我也没想到他掌握了如此惊人的手段,不光色彩,包浆也很自然!”才朋玺轻轻摇头,“他早些年在倭国留过学,倒是有些人脉根底。”
“我还没见过真正的传世老鹤天。现在市面上的新鹤天,档次普遍不高。”余耀低语。
鹤天,算是倭国的特产,一般都会做成珠子。鹤天珠和虬角异曲同工,虬角是海象牙染色,鹤天珠是远古动物牙齿化石染色。
将牙齿化石打磨成珠,然后用天然的染料,秘法染色。因为牙齿化石本身就有纹路,染色之后,色彩和纹路相得益彰,十分漂亮。
鹤天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早期鹤天珠染色,主要是红色,配合牙齿化石的白底色,很像丹顶鹤的头顶。
实际上,鹤天刚传入华夏的时候,就曾经直接被叫做鹤顶红,还引起过误会,有的人认为是丹顶鹤的头骨制成。其实,丹顶鹤的头骨很薄,根本制不成珠子。
在文玩产品里,还有一种被称为鹤顶红的珠子,也叫鸟头珠。黄色基底,上有一个红色圆形,如同黄眼红瞳。这个也曾被误认为是丹顶鹤头骨制成。
实际上,鸟头珠是用盔犀鸟的头骨磨制的,因为盔犀鸟头骨的头胄是实心的,外红内黄,就此可制成这种鸟头珠。鸟头珠在华夏古代就被作为文玩产品的原料。不过,如今盔犀鸟是hsd公约一级保护动物,严禁国际贸易。
鸟头珠和鹤天珠都曾被叫做鹤顶红,其实和丹顶鹤都没有关系;鸟头珠是盔犀鸟天然的头胄颜色,而鹤天是动物牙齿化石染色。
有种毒药也叫鹤顶红,其实不过是砒霜。
鹤天的染色古法秘方,据说已失传。
现在新做的鹤天珠,比起老鹤天,色彩的自然度和融合度,都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老鹤天珠往往有包浆,质感更为润泽,在倭国是广有拥趸的藏品。
最关键的是,才朋玺说和他斗宝的人,拿出的是一串五彩鹤天。
所谓五彩鹤天,就是在同一颗鹤天珠上,染上五种颜色。天然的染料,在小小一颗珠子上,染上五种颜色,还不能混色,即便掌握了古法秘方,这个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
在传世的老鹤天之中,单色最多,两三种颜色少见,五种以上的颜色那就堪称珍品了。
在倭国的史料中,曾有记载,有著名工匠仿照彩虹七色,制成过七彩鹤天,当时就被高价竞购。不过,余耀还没听说过真正的传世品。
“严格来说,鹤天也不算玉器呵!”余耀轻声说道。
“若是虬角,我自然可以说不是玉器。但鹤天的原料是化石,化石也可以归到玉石类之中,虽然可以争议,但我也不便强辩,如此反会被他说成吹毛求疵!”才朋玺应道。
余耀点点头,“那才老先生让他看的,必是真正的玉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