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治豪看完了青铜敦,显然也很满意。这时候,他忽然瞥见了余耀手上的持莲童子,“我靠,好东西啊!我看看。”
“随身带的。”余耀见他都开口了,便提起来让他看了看。前面那句话意思是,你不要上手。
随身带的玉件,是很讲究的。这个喜欢玉器的也都清楚,别人随身带的东西,你可以看,但不能随便触摸。
“明代的?”
“当然不是,明代的圆雕,难有这么好的玉质,工艺也不一样。”
“不会是唐代的吧?看风格像。”
余耀收起持莲童子,“唐代还没有玉坠呢!”
玉坠和玉佩不一样,玉坠是立体的,说白了圆不溜丢的,多是根据玉料随型雕刻,行里老人喜欢叫疙瘩件,现在一般叫手把件。
玉佩一般比较扁平,可以当贴身脖挂。玉坠不行,一般都是把手里玩儿,腰挂也是为了能随时取下来盘玩。你贴身戴胸前,能把衣服撑起来一个包,不知道的还以为你长了个瘤子呢。
当然,也有人戴脖子上挂衣服外面,这样挂着,不太可能随时取下来盘玩,这就成了一件简单的饰品,往往就没有了盘玩和滋养玉器的乐趣。
余耀说得没错,唐代还没有玉坠,也就是没有手把件,随身的玉器都是玉佩。
宋代才开始出现玉坠,这和宋代的收藏大热和世俗化的背景有关系,玉器除了满足佩戴的需求,多了感受和炫耀的功能。
没玩过玉件的可能不太容易体会,手里攥着一块好玉,来回盘摸,因为玉的特殊质感,心理产生的满足感甚至安定感是很强烈的。
同时呢,在收藏大热的背景下,拿在手里,也更容易炫耀。刚才余耀是随手拿着盘玩,谢治豪一下子就看到了。要是想故意炫耀,一抬手,“哎哟,老兄,有日子没见了!我新得了一块玉,这两天没出门,净盘它了!”
那些把玉坠挂脖子上搁衣服外面的,除了装饰,也带着炫耀的成分,不过炫得有点儿简单粗暴。
余耀这一说,谢治豪用中指轻敲额角,“对,对,那就是宋代的了。只不过,宋代的玉件风格一般有收敛的特征,这件的风格有些奔放。”
“有点儿见识啊!”余耀笑了笑,“不过,收敛是一种精神特征。这件乍一看童子的状态外放,欢快喜庆,但你看面貌眉眼,依然是比较含蓄的。”
谢治豪拱拱手,“对你我只有一个字,i服了you!”
这时候,在青铜敦展柜另一侧的那个古稀老者,忽而看了几眼余耀,微微沉吟之后开了口,“小伙子,你这件持莲童子,可否也让我一观?”
余耀看向古稀老者,他头发花白,但梳得一丝不乱;浓眉高鼻,却很慈祥。穿一件青灰色对襟唐装,脚蹬圆口布鞋。老者说话的时候,中年男子也跟着礼貌一笑,看向余耀。
“老爷子客气了。”余耀对老者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又提起了玉坠。
老者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抬手示意余耀收起,“谢谢了。”
“老爷子有何赐教?”余耀本来也没想好怎么对谢治豪说这件青铜敦,干脆攀谈起来。
“赐教不敢当。的确是宋代之物,不过,这玉坠,工偏软,像是董进的手艺。”老者淡定自若,“他的东西,还是犀角雕好一些。”
余耀彻底呆住。
短短一会儿工夫,能判定出宋代的玉坠,已经算是高手!但老者居然连玉雕师都给说了出来!
这是什么水平?!
董进这个人,余耀也不过是只知道他是宋代的玉雕师,同时也擅长犀角雕刻。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更别说工艺特征了。
这不光是眼力的问题!必有精研玉雕工艺的基础,而且对古玉器的见识定然很广,学养也定然很深。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140章 鸠首
余耀收起玉坠,恭敬道,“今天能遇上老先生这样的高人,真是三生有幸。”
“小伙子,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说不出你刚才对这位小胖哥儿说的话。”老者微微摆手,“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还得多谢老先生指点。老先生眼力惊人,要不然我守着玉坠,还不知是作者是谁。”
老者笑了,“你以为我能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啊?董进兼工犀角,有落款的习惯,这荷叶上,他落款了!不过只有一个‘董’字,所以我才说像是董进的手艺。”
“啊?”余耀拿起持莲童子,又看了看背面的荷叶,却没发现任何刻字。
“你顺着主叶脉,跳着看,注意区分旁边的支叶脉。”
在老者的提点下,余耀这才发现,在荷叶主叶脉上,隐约间隔刻有三个字形:艹、千、里。
因为每个字的部分笔画,都是借助叶脉本身的纹理,同时三个字分别隔开,而且和相连的支叶脉一样粗细,若是不加提醒,极难发现。笔画和叶脉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原来如此!”
老者又道,“宋代的玉文化,开始向下渗透,受到文人的影响,玉雕工匠也开始留名留款。不过这一件是隐藏的暗款罢了。我有一件董进的黄玉卧羊,留的是‘千里草’的明款。”
“老先生是古玉收藏大家啊!”
“谈不上。”老者转而指了指展柜里的青铜敦,“你对这件战国青铜器也感兴趣?”
“陪朋友来看看。”余耀应道,“老先生这是想拍?”
“国内的拍卖会上难得有一件上三代的青铜器,先看看再说。”
此时,老者身旁的中年人轻声道,“老爷子,那件······”
老者点点头,转而对余耀说道,“这次拍卖会上,还有一件宋玉,小伙子你看了没有?”
“我还没看拍卖图录,刚来进来时也没看到。”
“一起去看看如何?”
“好啊!”
话音刚落,谢治豪扯了一下余耀,“这青铜敦······”
“我看完了,回头再说说,又不是马上拍。”余耀可算找到理由了,“遇上老先生是缘分,我跟着学习下。”
谢治豪无奈,“那你们先去看吧,我去看看明清瓷器。”
余耀嗯了一声,老者微微一笑,便一起先行离开,中年人跟在了后面。
谢治豪转而走向了瓷器展区,心里嘟囔着,这老者一看就是只进不出的藏家,眼力再高也没什么聊头儿。
余耀跟着老者来到了一处展柜前,老者点了点里面的玉器,“你看看可是宋玉?”
这是一件玉鸠鸟,和田玉质地,玉色青白偏白。长约十三四厘米,宽约五六厘米,高度将近十厘米,鸠鸟长嘴,圆眼,尾巴微微翘起,鸟爪收起,位于腹部两侧。
雕工非常细腻,连羽毛都刻画地很清楚,很多细节也表现得很写实,栩栩如生。
玉鸠鸟腹部下方还有一个圆洞。
因为这是一件玉鸠鸟杖首。
杖首,就是手杖的头,扶手部分。在这玉鸠鸟下方的圆洞里安上一根木棍,就是一柄完整的手杖了。
若说起手杖的扶手,可谓五花八门,各种质地、各种形式。鸠首,也就是把手杖扶手做成鸠鸟的形状,在古代,是一种尊老的传统造型。
这其中还有个传说,说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曾被项羽军队追赶,受伤腿脚不便,狼狈躲在了树后的灌木丛中。追兵到此,正欲查找,恰好一只斑鸠落在树上,自在鸣叫。追兵便觉得既然斑鸠如此放松,此树附近便不可能藏人,就此离去。刘邦脱险后,对斑鸠很是感激;称帝后,规定了鸠鸟杖首的制式,供腿脚不便的老人使用。
这个传说并不可信,也就是当做谈资。不过,至少从汉代开始,推行鸠首杖尊老是真的。
汉明帝曾经祭祀寿星,并举行宴会,招待了一批古稀老人,同时每位参与宴会的老人,宴后都赐给了酒肉粮食,还有一柄手杖,就是鸠首造型。
手杖的鸠首,以铜质和木质多见,玉质的相对少见,因为贵。不说别的,玉石自古以来就不是便宜东西,鸠首可不是小件,光这么一块玉料的成本就不低,还得加上雕工。
这一件玉鸠首,不光玉质很好,而且雕工也属上乘。余耀细细体察了一番,灵动,雅致,这种风格,应该就是宋代的。
这时候余耀才去看标牌,也明白了老者刚才为何如此问他。
拍卖行断错代了!
这件玉鸠鸟杖首,起拍价六十万,而年份则标注为清代,虽然后面还加了个(仿宋),但终究是断错代了。清代的仿古玉雕,得其写实之形容易,但是宋玉的那种骨子里的收敛,暗含的风情,清代的工匠是仿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