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弗似乎在无意中开启这样的模式,一些人嘴上不说,可心里却有了其他想法。比如能不能走走左弗的门路,再组建一个南洋开拓团啥的。
撇去这些人的心思不提,再说清廷那边。
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明隆武十二年的八月二十五发生了一件震惊明清两国的大事!
顺治帝新纳的妃子董鄂氏被封为了贤妃,而此时距离她入宫连一月都不到。虽说这晋升速度很快,不过一旦获得帝王宠爱嘛,这等事升迁速度虽少见可却也不会让人意外。而且,大明人也不会无聊去关注清廷的后宫八卦。
但这件事之所以震动清廷,甚至连明人都被震动概因这个董鄂氏来头不简单。
撇去她那一系列的显赫出生不提,就说这人的身份吧,有那么一点不寻常。
今年七月初三,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而这位董鄂氏正是其未过门的妻子。这定下婚约的人才挂,后脚就进了皇宫大门,这要是没点猫腻才奇怪呢!
虽说满人跟自己嫂子好,弟媳好也挺正常的,但是吧,已经入关多年的满人为了团结汉民,比历史上更加积极地提倡满汉一家,重用汉人,对汉人剥削也不似历史上那么严酷。于是乎,一群士大夫便积极促进满人学习汉族文化,毕竟这等事也是有传统的,华夏从来就是一个文明型的国家。
一个文明型的国家的想法是很朴素的,你消灭了我,但是你灭不了我的文化,你为了统治我就只能接受我们的文化,最后你也就变成了我。
这想法或许对于后世人来说有点难以接受,但是吧,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做法的确是起到了延续的作用,哪怕跟最初有些不一样了,但有些东西毕竟还是保留下来了。
所以,接受了汉家文化的这群人也慢慢变得文明起来,这等事莫说是汉民了,就是一些接受过教育的满洲贵族们也很感到十分吃惊。
这老公死了,你立刻就跟人勾搭上了?你这个当兄长的抢弟弟老婆?这要不是事先勾搭上的,怎么人一死就入宫了?更别提还有小道消息说,博果尔的老娘在家里哭闹,说董鄂氏是狐狸精,不是东西!
舆论场当场就炸了,其实之前已经炸过一次了,只是家丑不可外扬嘛!大家还想遮掩一番,可现在好了,他们的天子似乎不这么想,不但立刻将人封为贤妃,还特么将她老爹封为了三等伯。
如此高调,如此宣扬,便是想遮都遮不住了,这不,消息很快就飞过长江到了大明。这下好了,大明人这下更有理由说他们满人是野蛮人,堂堂天子抢弟弟老婆,没准可怜的博果尔就是撞见了未婚妻与帝王的奸情才活活气死的……
诸如此类的话在大明传得沸沸扬扬,而一群士大夫更是大书特书,拼了命地向几大报社投稿,连皇家日报都投了。他们对顺治本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然后扩展到整个种群,对满人也进行了集体嘲讽,认为这些野蛮人必然会败给大明,北伐成功指日可待!
民众也很嗨!忽然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这种愉悦度甚至遮盖了澳洲第二批黄金的到达。那啥,黄金跟咱小民关系不大,但是嘴炮攻击别人这等事却能让自己愉悦,所以,还是打嘴炮爽!
左弗看了相关消息,想起曾经的历史,不由感叹历史惯性的强大。这董鄂氏在本时空没有跟随父亲来到江南,可她依然将汉家文化学了个透,已经接受了汉家文化的顺治帝忽然碰上这么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怎能不心动?
毕竟大清现在的后宫都被一群蒙古女子占领着,没文化也就不说了,还有些粗暴,而那些满洲女子也大多没文化,忽然来了个娇小可人又懂子曰诗云,甚至连经史子集都有涉及的女人怎能不引起顺治帝的关爱?
虽说男人大多是大猪蹄子,可也是情感需求的。理性又有文化,还宛若江南女子般柔弱的董鄂氏会受宠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左弗还知道,她的恩爱还远不止如此,再过一月,她又会被封为皇贵妃,甚至顺治帝还会为她大赦天下。
这份荣耀莫说是妃子了,连皇后都只有颁发恩诏的待遇,可以这么说,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清近三百年的历史,后宫女子有此待遇的只此一人。而她死后,更是不附帝谥,拥有独立谥号的待遇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而其丧礼更是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无一个后宫女人可以享受这些待遇,所以从这些细节来看,顺治帝对这位董鄂氏当真是爱得刻骨铭心,感天动地。
只是这份感情虽令人动容,但身为帝王如此行事却会给朝局带来动荡。本就不受宠的皇后这下更受冷落,差点还闹出废后的事来,后宫与前朝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各种立山头的事立刻就变得更加明显起来。
而本就因多尔衮与母亲不合的顺治帝为了董鄂氏与皇太后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董鄂氏也在这种环境中最终抑郁成疾,而仅过半年顺治也走了。当然,官方给出的答案是天花,但到底是什么,后世猜测有很多,更是闹出了清宫四大疑案来。
所以这段熟悉的历史如今正发生在左弗眼前,她也是感慨万千,没想到,她也做了一回历史鉴证人……
不过嘛……
这二人的感情虽令人感动,可眼下她是大明人,若是不利用这个机会做点什么,似乎也有点对不起自己的“高官厚禄”。
这念头一起,也就控制不住了。于是她也学那些士大夫投稿,但与那些士大夫的批判不同,她是写推理,让博果尔的死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头上绿幽幽的可怜人,并最后总结道:“虽说董鄂氏未过门,但是未婚夫七月初三刚离世便入宫为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显薄情。若论人情,怎么也得守上三年再嫁人云云……”
没做什么激烈的批判,可这话却比批判更恶毒。文章刊登后,金陵晚报连夜印刷了几千份,然后连夜运往长江边,船开到对面,用发射器将这些东西都发射了出去……
左弗做完这些事,不由阴测测地笑了:深情的顺治爷啊,心爱的女人被辱,你会不会也来个冲冠一怒为红颜呢?
第660章 嘴炮打起来
顺治果然震怒了!
董鄂氏不但体弱多病还多愁善感,为了与他在一起不知受了多少指责,而这一份大明的报纸更是直接将人给弄倒了,这不,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了,御医看了都说是心病,只让天子多陪伴以作宽慰。
常州日报,金陵晚报,琼州日报,甚至是皇家日报都是大清获取情报的来源处。别看隔着一条长江,但想弄到这些报纸并不难。或者说,锦衣卫在左大友的暗示下是有意让报纸传过去的。
就像他女儿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起大明的蒸蒸日上,大清就显得苦逼多了。从舆论上打倒敌人,让其内部分裂也是十分高明的手段,左大友经常跟女儿探讨国事,见识增长,所以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只是对于清廷来说这报纸可以获取情报,而对于那些治下的有钱人权贵们来说却也是一种消遣的方式。尤其是那些连载小说,十分让他们着迷,还有那些记录海外风貌的文章也十分受欢迎。其实左弗根本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将报纸发射过去,因为就算她不这么干,这报纸早晚也会传到大清的。
只是直接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也让想瞒消息的人瞒不住了。开玩笑,这些明军沿着长江沿岸四处洒报纸,大清文盲虽多,可认字的也不少,这一传十,十传百的,等到官方发现这事,整个扬州城里的人都知道了。
这下好了,来往的旅客又将这事给四下传,等报纸到达顺治帝跟前时,不光他知道了,董鄂氏也知道了。
面对着心里默默有些钦佩的人对自己做出如此评价,多愁善感的董鄂氏怎能不伤心?左弗虽是大清的敌人,可却不能否认她是人杰,一个女子力挽狂澜,将原本要灭亡的大明生生救了回来,并在她的努力下,整个大明越变越好,就从这点看,哪怕这个人是敌人还是值得敬佩的!
更别提出使大明的大臣曾带回消息,为了维护百姓左弗当场杖责国丈,皇后胞弟,为了百姓宁愿丢了乌纱帽,宁愿去跪宫门吃大明皇后的洗脚水,如此铮铮铁骨之人怎能不敬佩呢?
而且,她多次在报纸上提到要解放女子的劳动力,多次抨击后人对圣人之语的误解,多次捍卫女子的权利,就这点来看,无论她是哪国人,董鄂氏还是十分感激敬佩的。
本以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