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吧?那学派早就没了……”
“都是脱胎圣人学说,哪里会没了?圣学不灭,事功,心学,理学也都不会灭的。”
“听兄长这样说似也有道理,这位女县太爷当真是重实际,他们在县学的课你可去听过?都教些旁门左道的……”
“可这水泥,还有那超市里的东西都是这么来的。你没发现吗?因着这些,大家生活变好了。真是奇怪,为什么修修路,建建墙,也没见她压迫谁,怎么就能维持得下去?而且大家日子都变好了……”
“我知道……我听说,县太爷招了一群人,除了研究格物,还研究经济之学,专门琢磨怎么赚钱。”
“荒唐!一群读书人怎可做这等下贱之事?”
“可她的确也没压榨谁,就把事办起来了啊!”
“他们称为科学的学问很古怪,专门研究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人跑去看水流,说水流里有大学问,这简直疯魔了……”
就在几个县学学子议论着的时候,一群乡民已激动了起来,纷纷作揖躬身,齐齐喊道:“我等信大人,愿受大人派遣。”
“呵呵,你们只要把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左弗笑着道:“事要一个个做,若是家中有孩子,可以送学堂来读书,识字班你们也可以去,多认些字,以后种田都能种得比别人好呢。”
“大人,种田还要认字?”
“人在世就要懂学问,你不懂学问就要比旁人笨一点。你们看衙门里的大官人,为什么比你们厉害?就因为他懂学问。这些大官人不当官,便是回家当个种田翁也要比旁人厉害,因为这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智慧逻辑的过程。”
左弗耐心解释道:“所以我才要开这多识字班,今年还会将识字班开到各村去。你们的娃儿若是来上学,不但不用束脩,还有饭供应,若是离家远的,也有地方住。”
“大人爱民如子,我等敬佩。”
乡民们见左弗一点架子也没有,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左弗一个个回答,亲民的态度很快就印刻在了百姓心里。其实,这些百姓虽有自己的小算计,但本质还是很淳朴的。一个当官的若是能好好爱护他们,他们自然也会拥护你。
一个上午,左弗都在衙门前跟乡民们讲解杂交水稻种子的事。而等快结束时,她又道:“家中若有重病者,可呈报衙门,本官会想办法帮他们医治。”
顿了下又道:“若是家境贫寒者,患了肺痨,衙门会赠予特效药。”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肺痨的特效药从去年就从南京传出来了,可高昂的药价也生生将普罗大众挡在了门外。现在大人竟免费赠药,这简直就是菩萨啊!
将一群欢喜的乡民送走,左弗也感到虚脱了。尽管百姓拥护,可身为一个地方长官,说话还是要琢磨的。
毕竟,治理一个地方不容易,政策更不能朝令夕改,既要安抚到民众也要起到威慑作用,想做好这工作可不容易。
回了知县宅用了一顿午饭后,左弗又继续研究起了天花来。这些日子她没少研究这个,在淘宝也找到了相关实验设备。可就算有设备,左弗发现难度还是很大的。
首先,她还是得从牛痘病毒中提取病毒制作成天花疫苗,然后还得从刚接种的人身上再提取免疫球蛋白,这两种一起注射才能减少副作用,不然要死几个人,恐怕民众就不会愿意接受接种疫苗了。
而要做到这两点,她得找到一个发病的牛,然后还得找到一个甘愿“受死”的人……
后者难度太大了,而且一不小心就玩脱了,难道真要找个人渣出来干一些不人道的事?
第204章 这也管?
王巧生很快就接到了一个古怪的命令:寻一处偏僻之地,造一所房屋。
而这回给出的材质也是让他吓个半死,居然都是金属的!
集装箱彩钢板房其实要比木料的活动板房便宜许多。之前,城外的宿舍之所以不采用这个,是因为想让乡民们的住宿条件好一点。
但现在既然要用作实验,那显然集装箱的彩钢板房更合适一些。不但更牢固,而且许多东西功能性的东西可以定现成的。比如淋浴房,移动卫生间啥的。
而他们做的工作就是要铺设好管道,挖几个用来储存污物的大池子,并做好病毒灭杀的准备。
而这种集装箱房,都是淘宝直接定制好的,直接定制成形,王巧生只要寻好合适的地方,按左弗的要求规划好位置就行了。
很快,王巧生便在离宫路附近寻了个不错的位置用来满足左弗的要求。
这儿离着夏城桥不远,而很多年前,隋炀帝的夏城行宫便是建在这儿。这条窄窄的小路在当年便是贵人们离开行宫的路。近千年的时光过去,夏城行宫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可关于它的传说却还是留了下来。
离宫路两边早已不见了昔日繁华,隋的覆灭也给这里打上了一层不吉祥的色彩,居民也大多搬离了这里,只剩下了荒芜的良田以及几块石碑矗在那里,显耀着过往的荣华。
这地方离着常州城不远。出了德安门,走运河,很快便能到达这里。这本该成为一个富庶的卫星村,但因着隋朝覆灭的阴影一直都显得很落魄,而这种落魄正好便宜了左弗。
在这儿建立一个实验中心,那是再好不过了。
随着工程展开后,大量的建筑材料被运到了这里。为了保证地下水源不被污染,左弗让人挖了很深的大坑,买了沥青与水泥层层铺设,管道接通处也是做了严密的防护。
这等事马虎不得,一旦马虎了,那可真是自取灭亡了。
而除去这些,左弗也要在这里建一道墙,在入口处甚至要装一个消毒装置,免出什么意外。
建外墙的工程量有些大,而如今劳动力严重不够,左弗已跟崔玉舒商量,从全常州征召闲散劳动力,也大力接收难民,来了都安排住处,还给各种家当。
这样的事崔玉舒是极度乐意干的。这年头,天爷不给面子,到处都有难民,大家都为这事头疼,左弗若是有能力接收难民,那其他县,甚至是州府的官员就对常州感激。
官场上多一个朋友无疑是件好事,这样能累积名声又能累积人脉的事不干才是傻子。
只是崔玉舒也很忐忑,若是这文书发出了,左弗能有那么多粮供应吗?
对此左弗的回答很粗暴,直接带着崔玉舒去了李谂的庄园。现在这儿已改名为亲民园了。李谂建在庄园内的仓库也都被左弗拿来装物资了。
“这,这么多粮?!”
崔玉舒震惊了,“这里得有多少粮食?”
“呵呵,足有几百万斤。”
左弗冷笑,“这么多米吃十辈子都吃完,这些乡绅可真够贪的。”
“蠹虫啊!”
崔玉舒愤慨地道:“往日老夫让他们赈灾,却总说家中无余粮,看看,看看,这是什么?!”
“这回有七八个乡绅属于罪大恶极的,没收了家产后,我往南京送了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什么?!”
崔玉舒眼睛瞪老大,忽然道:“等等,你当初写告示时不是说只有一百万斤粮么?怎么……”
“这么多粮食一次性送过去,你觉着有多少能落前线将士手里?我已给陛下送了密折,他已经允我留下这些东西,多招收难民,训练精锐,为北伐做准备。”
“北伐?”
崔玉舒身子一颤,“陛下有这念头?”
“大人这话问得奇怪。”
左弗望了他一眼道:“清军当初打着替先帝报仇的口号入关,可如今我大明既未亡,陛下也登基了,自然还是要恢复祖宗河山的。”
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事也不能着急,我们先把自己手里的事做好,要对百姓好一点,这样他们才能拥护我们。”
崔玉舒摇头,“如今鞑子的船都被你和你父亲烧了不假,可,可我大明也没能过江的船了啊!”
左弗嘴角抽了下。
崔玉舒这个说到点子上了。
自宣德九年,下西洋之事就陆续停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诸大臣的反扑,许多船厂被迫关门,唐宋元三代累积下来的造船技术也因着年深日久而失传,其中位于南京的龙江造船厂如今也只造些小船。
而将要渡过大江,仅靠小船是不行的。他们是进攻方,靠小船横渡长江,运送能力有限,且很容易出事,将船相连,那可能变成另一个赤壁之战,所以想要北伐,还是要造一些适合渡江的船。
这等船不能小,也不能太大,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