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人听得一头雾水,既然这样,那我们之前还商议个什么劲呢,难道圣上看好的后生,就这点水平不成?
  这些自然不是林方旭主要想表达的,只听他又继续道:“前朝炀帝年间,全国没有哪里土地兼并不严重,国库亏空更厉害。炀帝为了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想了一个办法,派了心腹太监去浙江宁波府开了市舶司,每年就靠这么一个地方衙门便能让炀帝生活奢靡无比,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内不说,甚至还能时不时接济朝廷财政,可见商之一业,利润之巨。先帝在位时,头几年鼓励农耕,百姓逐渐恢复元气后,也未曾说过要抑商控商。如今浙江、福建等沿海各府更是借海船之利,丝
  绸、瓷器买到了海外各处,然而就在这商业大兴之时,朝廷商税却比农税还低,甚至每年只收到该收数目的三分之一不到,更不消说走私偷税盛行,最终导致商税至今已是名存实亡。”
  到此时,包括商谭、孔玠这些小年轻都已经猜到他要说什么了,商谭更是冷汗直流,‘东升啊东升,你真是马蜂逮着最大的捅啊!江南隐田还只是得罪南方士人,你这是要得罪全大魏的士人啊!出名的浙商、晋商、徽商等,哪个不是和朝廷官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东升啊……,你快别说了吧!’
  商谭的担心,并没有通过意念,传到自己好兄弟心里,只听他又继续道:“臣认为重整商税,严惩走私逃税,才是解决朝廷经费的最有效手段!”
  林方旭一番话说得并不慷慨激昂,更不痛心疾首,甚至平平淡淡得真像是在表达一些拙见,谦虚地等着前辈指教。
  然而就是这么一番话,却让平时和稀泥,和和气气的李阁老,阴着脸斥责道:“林六首读了这么多圣贤书,怎么一点读书人的风骨都没有,竟是个与民争利的小奸臣!”


第七十一章 
  平时不争不抢的人; 第一次这么大反应; 不知道的还以为真的是多有风骨呢; 可惜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谁还不知道谁呢?
  就连商谭此时都在心里吐槽; ‘不触碰到自己利益时; 别人再怎么吵都无所谓,等涉及到自身时; 反应却比谁都大。’
  林方旭每次去文渊阁时,李阁老的存在感都是最弱的; 整天一副你们说的都对; 我都支持的样子,专注和稀泥; 打圆场,让林方旭曾一度惊叹,原来阁老也并不是都在为国劳心劳力; 也有混日子的啊。
  然而就是这么个你以为混日子的人; 人家身后却站着整个庞大的山西晋商集团,大魏朝如今最厉害的商贾之一; 财力雄厚又非常团结,同时大力支持山西儿郎科举仕途。
  山西儿郎李默; 便是晋商在朝堂之上最大的代言人; 前朝李氏族人也是走西口的代表,后来蒙奴南下,败退后到如今边关任然防范严密; 西口是走不成了,晋商们便纷纷转道南下。
  江南各地的许多盐商、海商,晋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其余诸如浙商、闽商、徽商等干看着人家日进斗金,竟也束手无策,无他,山西土地贫瘠,被迫背井离乡的人都异常坚韧且团结。
  林方旭并不想和这样的人对上,只是人家都指着鼻子骂你奸臣了,怎么也不能就这认下啊!
  林方旭面无惧色,冷笑道:“商税始于西周,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洪武四年,先帝爷为更好的管理商税,下令在府、州、县设立税课司,专门督促各地商税的征收与监督。呵……,依照阁老的意思,难道先帝爷也在与民争利?!”
  林方旭帽子扣得太大,李阁老也是万万不敢认的,气得须发皆张道:“黄口小儿……!你修得无中生有,污蔑老夫!从来农桑赋税便是一国的根基,你在这里大肆宣扬行商坐贾,若人人都去经商了,田地要何人来耕种,你这是在掘我大魏的根基啊!”
  董阁老此时慢悠悠开口道:“李阁老无需动气,年轻人初入朝堂,想法难免有些不切实际,说清楚便好。”
  赵松涛也在一旁帮腔道:“是啊,是啊……,林舍人比起旁人来说起点要高许多,直接留京城,也没有去地方历练过,确实有些太想当然了。”
  朱显宗看着几人,你唱白脸,我唱红脸,话里话外将林方旭贬得一无是处,似乎廷议过后就要将其贬黜出京一样,而其他人要么幸灾乐祸,要么事不关己。再看看孤伶伶垂手冷眼看着一切的年轻人,有些于心不忍,刚想要出言相帮,却见站在殿中间的年轻人突然笑了起来。
  朱显宗诧异道:“林舍人为何发笑?可是想到什么有意思的事了?”
  林方旭对着太子拱拱手道:“回禀殿下,臣确实因为想到一些事情,不是多有意思,倒也值得一笑!”
  朱显宗本就有意帮他,此时自然配合道:“哦……,什么事可笑?我看诸位大人也此时也无聊得紧,你说出来让大家也听听。”
  林方旭面带微笑,语气轻松道:“臣之所以发笑,乃是因为李大人是不是忘了此次廷议的初衷?诸位大人聚在这里是为了解决江南赋税问题,而孔阁老最后总结,江南赋税问题的根由便是土地兼并严重。”
  说道这里,林方旭扫了李阁老一眼,又继续道:“李大人认为收了商税,便是鼓励经商,最后会导致土地无人耕种,可就下官所见,很农人本就无可耕之地!别的地方暂且不提,单说臣之家乡,许多无地百姓全靠给人当佃户渡日,若是某日东家不愿租了,一家人只能四处找杂活,挣口粮。呵……,收商税会不会导致人人经商,臣确实无法肯定,但土地无人耕种这一点,
  臣认为李大人大可不必担心。”
  建文帝在林方旭说完后,心情愉悦,赞赏地看了林方旭一眼,心想,‘真是一群自私贪婪的人啊,当这大魏的天下是他们家的不成?仗着官宦不用交税便侵占土地,嘴上说着不与民争利,但事实上,那些个大商人,不是他们的族人就是他们的管事之流,一个个不知道靠着经商搂了多少银钱。’
  李阁老听林方旭说完后,脸色愈加阴沉,哪里还有一点平时的和气模样,其他人更是面色复杂地看着正中间的那个年轻人,‘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横冲直撞什么都敢说。’
  可惜就是这么一个不按套路,不按规则行事的人,说出的这番话为难住了一大群高官,就连孔阁老也不知道该怎么总结。
  偏此时,皇帝还笑着问道:“诸位觉得东升的办法如何?”
  问完不等人回答,又感叹道:“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但朕却觉得年轻人的思维有时还要开阔一些。朕以前让你们想法子,一个个就只知道盯着那稻麦桑麻,盯来盯去,国库也没见丰盈,倒是依然年年亏空。”
  听着皇帝语气不满的训斥,众人不由面皮一紧,只听皇帝又点名道:“管阁老,你负责户部,管着整个朝廷的经费开支,你来说说,这商税需不需要重整?”
  在此之前,管阁老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今天廷议有自己什么事?可惜,事情就是这么出人意料,他就这么巧的摊上了,只得无奈回道:“回禀圣上,税课司初建时,国家初立,急需休养生息,朝廷鼓励农耕,商业便一直不兴,商税更是如杯水车薪,后来便渐渐不再重视。如今若是要重整商税的话,税课司需要重新安排调度人手不说,就是如今行商坐贾的人多不多,商税该如何调整,再加上查处偷税走私等等,这千头万绪一时间也是难以理清的。”
  建文帝听完心里不悦,说白了不过推脱之言,事情太难就不用做了?
  见众人听了管阁老的话后,都是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建文帝无法,只得又把林方旭拎出来,问道:“东升既然提了重整商税,不知还有没有其它想法?”
  林方旭此时觉得自己特别亏,领的是跑腿的俸禄,干得却是阁老的活计,其他人当真就没有办法了?也不尽然吧!不过是谁也不愿意自家利益受损,干脆装聋作哑罢了。
  “若要短时间就整理完善,确实难如登天。”林方旭先是赞同了管阁老的话,接着又发表自己的看法道:“商税具体种类繁多,但臣认为其中真正占大比重的只有几样,盐税、茶税、酒税、矿税等自然在其中,然而所有这些却都比不上市舶税。”
  林方旭说道这里,见好些个人又黑了脸,得……,这又是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了,算了,从提重整商税便已经是差不多得罪光了,再得罪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又接着道:“前朝衰帝曾仿效其父,又在福建泉州、广东广州增设两处市舶司,加上原来浙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