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调雨顺的时候; 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一亩最少也有一石的收成; 像林家村那种沿河的肥沃良田; 每年收三石稻谷是常有的事。
  按照朝廷三十税一的标准,三十亩地征收一亩的粮食,上等地一般按照两石二斗粮食的标准手收; 下等地按照八斗的标准,新开的荒地、山间的坡地、养鱼的水塘等又是另外的算法。
  但不管怎么算,总得来说,若真的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标准交税,那委实算不上多,百姓不说家家富足,但只要勤快辛苦一点,家有余粮还是容易办到的,可惜就林方勤所看到,所听到的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如此。
  南北刚统一时,朝堂北方士族势力庞大,江南等地前两年还能三十税一,但随着南方世家渐渐步入朝堂后,土地兼并、隐田隐户等问题也不再遮掩。
  一年年下来,普通百姓除了朝廷赋税外,每年还会有许多加饷和分摊,到先帝晚年时期更是越演越烈。
  就五仪县一地来说,先帝病重的那两年,杂七杂八的各种税交下来,地里的产出甚至要少上一半还多,直到当今圣上登基后,才慢慢有所好转。到李县令在任时,每年差不多是十五税一的样子,比起杭州、金华那些世家扎堆,十税一,甚至八税一的地方要好很多了。
  勤劳一点的农户,若是风调雨顺,再加上没病没灾,每年即使多交这么些杂税,除了年底没什么结余外,倒是还能每天三餐都吃得上杂粮饭,偶尔还能买半斤肉,全家人打个牙祭。
  但就今年这样的产量,地少一点的人家怕是只能顿顿喝稀粥,勉强混个水饱,只要不饿死人,家里不减丁便是天大的幸运了。
  但林方勤知道,现实情况怕并没有这么美好,粮食减产了,税收必定是要提高的。隐田隐户多,普通百姓十亩地交一亩地的税,才能凑够朝廷赋税,那现在呢?
  今年一亩地的产量还没有去年半亩多,遵照江南赋税的潜规则,林方勤觉怕是五仪县都要改成八税一,甚至更多了。
  林家今年是不用交税的,原因是他家小弟挣气,林家现在也算是官宦之家了,属于特权阶级,但即使如此,林方勤也不能安心的置身事外,毕竟林家大部份族人还是要交税的。
  林方勤将家里的炒制完成的秋茶送到岳父那里,回家的时候,收粮官已经领着粮差运了粮食回县城。
  赵时悦在林方勤进门时,便迎了上去,在林方勤耳边低声道:“你总算回来,大伯父让你回来便去他那里一趟,我瞧着似乎有什么急事要跟你商量。”
  林方勤估摸着是粮税的事,不知道今年又加到了多少,等他到大伯父书房时,大爷爷、六爷爷都在,三位长辈都是忧心忡忡的样子。
  林成文一直认为林方勤是方字辈儿郎里最担得起事的,也非常看好他,直到林方旭考中状元后,林成文便彻底决定,培养他作为林家宗族负责人,也就是未来
  族长。
  所以当林方勤进门后,林成文有意考验锻炼他的判断力,也不多解释,只告诉他今年赋税并没有增加,甚至还减少了,按照十八税一的标准收的粮。
  林方勤听完后皱了皱眉头,他倒没有因为自己之前猜测错而气恼,毕竟能减赋税是好事,谁又愿意看到饿死人呢?!他只是觉得不合常理,不合那些世家的做事风格,总感觉哪里不对!
  六爷爷和他想法一样,此时眯了眯眼,严肃道:“减了百姓的粮,那缺的税粮从哪里来,总不可能他们自掏腰包吧!这事有蹊跷啊!”
  林成文等人自然也是这种想法,心思重的人,面对别人突然递过来的馅饼难免要多想一些,这个馅饼会不会有毒,吃不吃得?
  林方勤想起年初去京城看完旭哥儿时打听到的一些传闻,以及旭哥儿私下告诉自己的一些事情,笑了笑,宽慰三位长辈道:“今年气候不好,估计是有些人动了恻隐之心吧,我们普通老百姓收着好处便是,倒不需要担心这么多。”
  林成文却接受他的宽慰,只觉得这小子是故意的,气恼道:“你小子装什么蒜呢,是找你来说这个的吗?你平时跟旭哥儿有书信,又总是四处跑,就没点其它想法!”
  见把大伯惹急了,林方勤也收了笑脸,郑重道:“旭哥儿很多事没有明说,倒是隐隐提过,圣上对江南世家不满,但眼下的事肯定跟圣心无关,不过应该也并不是一点联系也无。”
  林方勤思考了一会儿,又接着道:“侄儿刚才说有人动了恻隐之心并非玩笑话,怕是真的有人看不下去,要拿挑破江南加饷侵田这些事了吧。”
  都不是没见识的人,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屋里的气氛也有些沉闷,林成文觉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想润润嗓子,可惜揭开盖子才发现杯子早就空了,有些烦闷地将杯子重重磕在了桌案上。
  林炳光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平时精神矍铄的老人,此时却恍惚道:“我才四五岁的时候吧,头两天一家人还聚在一起吃饺子,突然一天就兵荒马乱地收拾东西,连夜回了林家村。脚还没落地的时候,爷爷又领着父亲离开了,只留下一群妇孺孩童。过了三四个月,爷爷和父亲才扶着太爷爷的棺椁回来。”
  林炳光说到这里时,声音有些暗哑,眼睛也有些发红,缓了一会才继续道:“都说太爷爷青史留名了,林家也跟着得了名声,可我从小到大却只看到了林家是如何地被那些人排挤打压,爷爷父亲是如何为族人前途四处奔波受辱,族人又是如何艰难地护住传承不断!够了……!够了,为民请命这种事,林家已经做过一次了,这回就让别人去吧。”
  林炳耀或许是大半辈子都在走南闯北,见过的起起落落要更多些,内心也更强大些,此时虽然也有些心酸,却还能玩笑道:“呵……,大哥你真是想太多了,以林家现在的境况,就出了旭哥儿一个小修撰,你就算想参与,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带你玩儿呢。”
  林方勤看过自家小弟默写的殿试答卷,想着里面所答的内容,再看看大爷爷被笑嘻嘻地六爷爷挤兑地气也不是,笑也不是,突然有些心虚,低着头不敢多话。
  可惜林成文却不放过他,问道:“勤哥儿,我们这些人,大半辈子都快过去了,怎样也都无所谓了,若真的有什么事,宗族里还要你们这些年轻人自己拿主意才行。”
  林方勤听完后,将旭哥儿的事先丢在一边,毕竟隔得太远,也管不到他,自己先把眼前的事安排好再说,便对着大爷爷郑重道:“大爷爷,正如六爷爷所说,以林家现在的境况,应该不会有什么牵连。只是前些日子听说有些族人想要将土地投靠在旭哥儿名下,孙儿认为此事怕要缓缓,眼下怕是不行的。”
  林炳耀听完后赞同道:“恩……,确实需要缓缓,这次若是真要拿隐田做文章,林家还是不要去赶这个风口的好。”
  林炳光不用考虑也同意道:“交了这么多年税,也不差那几年,放心好了,我会跟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的。”
  几人将该考虑的事都让林方勤陪着他沿河走了一会儿,又交代林方勤这些时日,多多打听一下别处是怎么收的税,还有各地有没有异常的情况。
  林成文给侄子安排好任务后,才语重心长道:“勤哥儿,你大爷爷说的一些话,你不必太在意,他年纪大了,难免太过于感伤过去。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开就沾不到你头上的,你可以写信给旭哥儿,让他见机行事就好。”
  林成文见大侄子面色诧异,笑道:“怎么?奇怪伯父为何这样说?呵呵……,江南这片土地,真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你觉得以商家和许家的地位会不知道?商老爷子是旭哥儿的师公,许昭更是他的授业恩师,旭哥儿现在又兼任中书舍人,绕不过去的……。不过你大爷爷担心的也不无道理,林家眼看就要起来了,你还是要告诉旭哥儿,一定要量力而为,切不可冒失。”


第六十六章 
  林家这两年陆陆续续添了好些人; 房子便有些住不开了; 后来林方勤做主; 在原来的大四合院后面又加盖了一进,林家人便都搬去了新盖的更大; 更精致的内院; 前院除了客房和书房,只住了赵娘子一家和老王头一家。
  秋日的天空格外澄澈; 月朗星稀,月光从窗户照射进来; 满室皎洁; 新盖的房子仔细闻,似乎还飘散着一股若有如无的桐油味儿。
  赵时悦从孩子们的屋里回来时; 林方勤刚把给旭哥儿的信写好,见他进来,笑道:“都睡着了?”
  赵时悦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