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监考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坐到摆在皇极殿中间的小方桌后,待所有人都坐定后,才发下试题,题目是——‘大魏立国之初,灾荒战乱肆虐,至今日,任有强敌窥视,百姓流离,朝廷欲强军富民,然北方经蒙奴铁蹄,百废待兴,南方虽水土肥美,却也连年赋税不齐,依诸君之见,有何道而使上有裨于经费,下无妨与修养欤?’
  恩……,题目果然还是上辈子那个题目,虽然委婉地说了一大段,但直白来说就是,国库缺钱,啥事都干不了,朕很着急,你们来想想办法……?但是不能妨于修养,所以增加赋税是不行的,又特意提醒说南方水土肥美,你们可以从此处着手。
  总得说来,这道题是真不好答啊,题肯定大家都看得明白,但策论的答案也代表着你自己的政治立场,谁敢轻易表态?所以看到考题时,贡生们都是冷汗连连,只有开了外挂的林方旭,此时心态好得很,还能在心里感慨,‘圣上果然对江南世家不满得很呐。’
  同一天,在京郊京师营举行的经营招新便没有殿试那么引人注目,但阵势也很豪华,五军府右都督大皇长哥儿朱宣,亲自带着五军都督府一干人主持招新考试。
  经营招新,兵源主要还是来自各大卫所推荐,各个卫所都有一定名额,名额多少,由卫所整体实力决定。
  姜世云等三十来个官家子弟,比起将近五千左右从各个卫所来的老兵油子,就像进了狼群的羊,连姜世武这么个心大如斗的人此时都暗暗吞了吞口水,姜世云这么个芝兰玉树地小哥儿此时却双眼放光,满脸崇拜地看着他的人生偶像,大皇长哥儿朱宣。
  参加京营考试的百来位小哥儿此时都和姜世云差不多,正因为大皇长哥儿,才让众多小哥儿除了嫁人生子外,又有了另一种选择。
  待台上朱宣讲了一些勉励的话后,五千来人便被打发到,重新布置过的营房,先进行文考,由于之前林方旭笃定说题目必定不会太难,姜世云也没感觉到什么压力,打开试题卷,一共有三道题:
  题一为‘默写《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
  题二为‘《武经七书》指哪七书?’
  题三为‘何为兵者,诡道也。’
  知道不会难,但没想到这么不难,试题开头,居然还特意提醒了,只要答对前两题,便可过关,并鼓励诸君不要轻易放弃,姜世云心里感叹,‘看来五军都督府的大佬,对大家的文化水平期望不高啊。’
  可即使如此,姜世云依然看见许多五大三粗的汉子,不是偷瞄旁边,便是悄悄回头,有极个别为了看前桌答案,脖子伸得老长,屁股都快抬起来了。
  甚至几个明显来自同一卫所的汉子,竟然互相传起纸条来,监考的京营众位都使、把总并不在意,只在纸条实在乱飞得过分的时候,才走下来,一人后脑勺赏了一巴掌,没收纸条完事儿。
  姜世武见此,对着坐在旁边的姜世云“噗呲、噗呲”两声,示意他将答题纸移到这边一点,要求默写的那段论语里面,他还有一句话记不得了,姜世云看他一脸着急,只好将纸稿移过去,心中感叹,‘自己之前那么认真补习,这次说不定能那个文考第一呢。’
  然而姜世云高估自己了,和殿试需要第三天才知道结果不同,京营文考结果下午就出来了,二十来个五军都督府文职人员一起阅卷,先把只答了前两题的三千多人和答了第三题的一千多人分开排名,然后再合到一起,快得很……!
  最终结果便是,姜世云只得了第二,得了第一的是英国公的二孙子沈定远,姜世武也过了,五千多新生,文考只刷下来百来人,可见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对文考似乎也不是太在意。
  文考过后第二天才是武考,武考一共考两天,姜世武兄弟过了文考后,便和沈定远等世交子弟,一起回了城,商量着明天如何好好发挥。
  说起来,沈定远和姜世武兄弟也算是从下一起长大,他年岁要大些,小时候带着姜世武、姜世云四处胡闹。
  十三岁时,英国公做主,被送到了定辽卫历练,隶属辽东都司,本来凭本事是可以得到推荐名额的,但身为国公府嫡系子弟,哪里好意思和其他普通平民出身的袍泽,抢这少而又少的机会。
  姜世武问道:“沈二哥,你这些年在辽东呆得可好?我看你都黑了。”
  沈定远摸摸自己小麦色的皮肤,不在意道:“有什么不好的,比在京城自在多了,骑着骏马想跑多快就跑多快……!何况,你呆在京城也没比我白多少啊”
  姜世云倒是不关心他的肤色,只问道:“沈大哥若是进了京营,还会寻机会回去么?”
  沈定远想了一下道:“太平年月,留在京营除了训练,还能做什么?京营每年招的新人都要去其它卫所驻防几年,我到想到时候申请回辽宁卫,毕竟习惯了,小云你们也一起吧,那里我已经混熟,到时候罩着你们。”
  沈定远说完,颇为热情地看着两人,姜世武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姜世云却犹豫着道:“我到时候再看吧,现在说这个还早了些。”
  京营结束得早,殿试却到了天黑才散场,众人中午在宫中蹭了顿御膳,临出宫时,还一人领了包点心,林方旭三人提着点心坐上回武安侯府的马车。
  车厢里,出身杭州世家的许仲康,突然问道:“我观今日题目,圣上是否要对江南等地世家……”
  商谭不等他说完,立马打断道:“子健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许仲康自知说错了话,讪讪闭嘴,过了一会又似乎还是忍住不,想要一吐为快,欲言又止半天,林方旭实在看不过去,语重心长道:“许师兄,就算正如你想的那样,自有朝堂诸公去着急,你何必在此自扰。”
  许仲康恍然大悟道:“也是,自有人比我还着急,许家也算不得什么顶级世家。”
  商谭好笑道:“先不管这些,说起来就今日这题,你们是如何答的,为兄刚拿到
  题目时,甚至以为自己怕是要交白卷了。”
  许仲康无精打采道:“还能怎么答,我是从兴水利,修沟渠,鼓励农桑等事说的,老生常谈得很,不过东升你到底答得什么?居然让圣上赞不绝口。”
  说起来从文会开始,东升怕就入了圣上眼了,这次殿试,傍晚快交卷时,圣上和诸位大人估计是议完事,一群人又转了回来,林方旭的试卷刚交上去,便被圣上命人,承了上去。
  翻看过后,圣上竟大赞道:“好、好好……,此法甚好,甚好,这份答卷堪当头名,林公后人果然名不虚传。”如此,结果虽然还未出来,众人便觉得林方旭这六首之名,怕是跑不了了。
  许仲康问完后,见林方旭只笑笑,也知道自己问得冒失,以东升的脾性,答卷里怕不是又要得罪一堆人了。
  商谭虽然也很好奇,但却不刨根问底,便转移话题道:“明天小武他们武考,不如让大表哥带我们进去看看?”
  林方旭听得很心动,忙应道:“行啊,我房子也租好了,明天正好没事儿。”
  第二天一早,林方旭三人便特地提前,到前院等着姜世民,等姜世云到时,就看到姜世武正在跟林方旭等人吹牛道:“我还当文考有多难,本来都做好被淘汰的准备了,没想到也就那么回事儿……若是我从小就好好读书,说不定还能考个秀才什么得呢。”
  姜世云毫不留情地戳破道:“二哥既然这么厉害,要不再把子贡问政背一遍!”
  姜世武被戳破也不尴尬,还振振有词道:“今天武考,我背它干嘛……小云来了,那我们就快出发吧,林小弟,呆会让你们见识见识哥哥的厉害。”
  军营重地,平时自然是不能随意进入的,今日有所不同,参加招新的考生或多或少都有些亲友送考,校场周围特地搭了些看台,方便亲友团摇旗呐喊,咳……,当然,毕竟是严肃的考试,不能那么轻浮,但鼓掌喝彩还是有的。
  说起来最低调的反而是那帮京中子弟,无他……,输了,人家要说你丢了祖上威名;赢了,人家还要挑剔你赢的是否漂亮光彩,是否对得起祖上威名,总之为了祖上的威名,还是低调点吧,所以一群子弟中,竟然只有姜世云兄弟有三个文人组成的亲友团。
  其实要林方旭来说,京营招新真正的较量,其实在各大卫的兵士争夺推荐名额时,就已经结束了,此时正在进行的比试只有两个目的:
  一、考验各卫所推荐兵士的实力,排除能力不足走后门的,同时也可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