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每天都能看在大鸿胪官署前,看到那些滇国人,围着出入的官吏,打听消息。
搞得长安人都有些怀疑了。
而乌孙人和滇人不同。
若滇人靠的是学习、模仿,从而与汉室关系越来越亲密。
乌孙靠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纽带了。
自永始以来,汉家高层,特别是军功贵族们,便和乌孙、精绝这样的西域王国,形成了紧密的利益纽带。
西域封国所在地,那些适合耕作的绿洲中为贵族们耕作着土地的人,大部分都是乌孙、楼兰、精绝等国的奴婢。
就连监工,也基本都是出自这些国家。
汉家贵族们,所做的不过是派些擅长耕作和建设水利的农稷官去指导罢了。
而那些不能耕作的荒漠、盐泽、冰川地区,就更是如此了。
目前西域汉家贵族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各自封国内的矿藏了。
像是计示水、尹列水流域发现的金砂河、玉石河,每一个都是各家的宝贝。
需要大量的人力,前去淘金、开矿、切玉。
而乌孙等国,提供的廉价劳动力,是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
尤其是随着顶级贵族们,越来越爱惜羽毛,不肯蓄奴,也不愿蓄奴。
乌孙人、楼兰人和精绝等国提供的‘雇佣劳工’,便成为了香饽饽。
一个青壮,一年给个三千钱的雇佣费,就足够这些国家的贵族们打鸡血了。
而三千钱,在内郡,别说青壮了,小奴一年的基本开销,都要五千钱!
更不提,因为是雇佣关系,不算奴婢。
而且,连管理什么的都是西域王国的人在负责,于是连死伤都算不到清清白白的大汉君子头上。
近些年来,西域地区,更是出现了全新的‘承包制’。
一些列侯,将自己封国的矿藏‘承包’给乌孙等国的贵族。
以一定的价格,将自己封国的某个矿藏承包出去。
发包人拿到后,只要给钱就可以带人采矿。一切所得,都可以落到自己袋子里。
但西域王国中,黄金、美玉的销路很差。
所以,就只能卖到汉室来。
于是,左手倒右手,很多人发现,这样子做似乎比从前的模式利润还高。
一时间,西域各地风行不已。
现在连都护府的道路修葺、桥梁维护,甚至地方水利建设工程,也开始采用承包制了。
结果一用之后,都护府上下纷纷点赞。
都说这是军民两便的好事情。
故此,乌孙人在长安比滇人混的更好。
这些白皮肤蓝眼睛的异族人,甚至能出入宫阙,打探消息。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滇国使臣也寻着味了。
干脆跑到乌孙使团下榻的馆舍,专门找乌孙人打探消息。
而乌孙人对这个和自己相距不止数万里的西南王国,也是很有好感。
念着反正是举手之劳,而且说不定将来可能还要有求于彼,常常将一些不太机密的消息,也告知滇国使团。
“我听说啊……”
“汉丞相和诸位执政,都已经定下初步的方略来了……”
“那天子之法的总则,大抵这几天便要公布,供天下贵族、士绅与官吏阅读,听说还准许提意见……”
和往常一样,乌孙使者一打探到消息,便急匆匆的将此事告知了滇国使者。
滇国的正使叫武信,乃是滇国最大部族的首领,也是滇国目前执政的国相。
他听完后,眼睛就亮了起来:“敢问贵使,可有那总则的条文?”
对习惯了从汉室抄答案,而且,常常抄的比汉室的答案还认真的滇国人来说,第一时间掌握长安最新动态,乃是执政的根基所在。
特别是如今的这个事情。
关乎到了几乎所有滇国权贵的切实利益!
乌孙使者神秘的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张白纸,悄悄的塞到了武信手中:“足下带回去,悄悄的看,看完以后记得焚毁……不然若为大鸿胪所知,恐怕难免有些麻烦……”
武信闻言,连忙点头,道:“贵使今日之恩,吾国必有所报!”
乌孙使者闻言,立刻笑了起来,这正是乌孙人想要的承诺!
这滇国,虽然与乌孙相隔山海,理论上是永世都不可能产生什么冲突的。
但问题就在于,这滇国乃是汉朝先帝所封,正儿八经的外藩王国。
而且排序很靠前——滇王拥有着如今让整个汉朝治下属国都羡慕不已的‘金印银授’。
永始后,汉朝重定宗藩系统,明确属国地位与权力。
这滇国就被列在了宾服之中,乃是少数几个列入宾服的属国。
乃是西南诸国之首,当代滇王更有‘贤王’的名声,哪怕是那些高傲的汉朝士大夫,对这位国王也常有夸赞。
滇国的昆明学院,更是汉朝的太学也承认的。
其学生拥有报考太学的资格!
这一点是乌孙人到现在都不能做到的。
对乌孙而言,学习滇国,也在国内建设一个儒家或者法家学院,培养人才的同时加强与汉室的羁绊,死死抱住这根大腿,乃是当务之急!
第1314章 天子立法(2)
回到汉室给滇国使者专门安排的使馆后,武信立刻迫不及待的关上门,然后躲进书房里,将乌孙人给的纸条拿出来。
一看之下,武信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上国善政,果然是上国善政啊!”
纸条上,只有三句话。
一:天子者,天下之子,社稷之后也,故其承天下而履万邦。
二:执政大夫,选于州郡,立于中枢,奉天下以尊天子,而守制度、尊典章。
三:君拜臣,则臣拜君,君不拜臣,则臣不拜君。
只是看完这三句,武信就已经激动的手舞足蹈,兴奋的想要冲到那丞相官邸前磕头大喊:张丞相文成武德,千秋万岁!
没办法,若这三句话是真的。
那么也就意味着,汉室这部天子法的总则和精神已经出来了。
第一句话,虽然看似是点明了君王的重要性,强调了君王的地位。
但实则,潜台词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却和从前汉朝报纸上的那些文章里说的意思差不多。
皇帝,只是天下人的儿子。
因为历史和传统的缘故,天下人将天下的治权,授予有德之人。
但倘若皇帝不能履行承天下而孝万民的职责的话。
汤武革鼎,武王伐纣,就是顺天应人,吊民伐罪,理所应当。
第二句话,则是明明白白的确定了执政卿大夫的地位——不是你皇帝(国王)任命,而是天下百姓从天下州郡的两千石、列侯与贤能之人中选拔出来服务天下的大臣。
特别是那最后几个字,堪称是点睛之字!
所谓守制度,遵典章,不就是汉丞相曹参当年与那位惠帝说过的话吗?
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所以,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皇帝你做个样子,垂衣裳就可以了,天下事,还是交给专业的执政大臣来做吧!
再配合前一句,总结起来就是——皇帝只能在涉及天下、社稷这样的大问题上有发声的资格,而其他大小庶务、正治、人事,他都将统统不得干涉。
因为,按照汉朝人现在的理解。
所谓天子,便是受命于天的君王。
只不过这个天,被儒生和墨家、黄老的士大夫们,悄悄的从从前‘不可知、不可测’冥冥中的上苍、上帝,改成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也就是天下百姓共同构成了冥冥上苍,他们的意志和诉求,集合在一起,产生了上帝。
所以,天子乃是天下人之子。
必须孝顺百姓,忠于天下、社稷。
不然就是不孝!
现在,这两条将这个原则彻底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换而言之,也就在另一个意义上,将执政大夫的地位,抬到了和皇帝近乎相同的地步。
只不过,可能皇帝是受命于天下,而执政大夫,则只是受命于一部分的天下。
但,三公,特别是丞相,必然是和皇帝一般,受命于天下的主宰者。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丞相的权力和地位说不定还要高一些。
因为天子只是受命于天,有监天下。
但丞相却是受命于天,总览阴阳,通治上下。
所以第三条,特地将前面两条的精神强调一般——君拜臣,则臣拜君,君不拜臣,则臣不拜君。
看看,大臣向天子提出要求与责任了。
若是手握大权的独断君王,看到这三条,必是火冒三丈,说不定要怒而拔剑。
但,武信却是兴奋的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