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来,如今丞相不在长安了……”辛庆忌心里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嗯……”金阏点点头,然后笑着道:“所以丞相命下官,将阁下直接带去新丰……”
  “……”辛庆忌的笑容顿时凝固在脸上。
  他们这一代人,最崇拜的人,自然是那位丞相。
  同时,最畏惧和害怕的,也是那位丞相!
  特别是辛庆忌这种‘犯错’的人。
  然而,无论怎么害怕和畏惧,辛庆忌终究逃不了,也无处可逃。
  便只能是硬着头皮,鼓起勇气,跟着金阏,从长安外的道路,拐入前往新丰的道路。
  如今,从长安往新丰,是极为快速的。
  因为,一条前所未有的沥青路,连通着帝国的政治中心与工业中心。
  而道路上,更是时时刻刻,都有着大队大队的车马、商队,在相向而行。
  所有的车马上,都满载着各种物资。
  粮食、原材料,都是运向新丰的。
  而各种手工制品与工业品,则是运往长安,等待装上通向帝国各地的马车。
  随着辛庆忌一行,越来越靠近新丰。
  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终于,在越过临潼,进入新丰辖区后。
  他们的眼睛,都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从前,新丰是一个农业粮食产区。
  境内大多数土地,都是农田,这里更是如今天下大名鼎鼎的‘新丰麦’的原产地。
  当年,新丰的百姓,只是靠着卖麦种,都赚的盘满钵满。
  但现在,新丰境内的农田在不断萎缩。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又一个的作坊、工坊,密密麻麻的遍布道路两侧,将曾经的农田逐步挤压。
  在河道两旁,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
  这是第三代的高炉了,采用了最新的耐火砖和冶炼技术,每座高炉日产生铁可达数千斤之多。
  滚滚铁水,每时每刻都从炉中流出来,然后被数十甚至上百的工匠,进行锻打、锤炼,成为铸铁块。
  接着,成型的铁块被送到一辆辆重载马车上,这些四马拉拽的马车,行驶在由原木铺垫的轨道上。
  并由这些轨道,运向下一个地点。
  而入蜘蛛网一样,遍布视线的轨道,是新丰目前最大的特色。
  它们连接着整个新丰的所有作坊,并成为各个作坊运输的纽带。
  所以产品的生产、加工、合作、组装,都由这些轨道联系起来。
  这使得新丰的生产效率,冠绝天下。
  天下四成以上的生铁、六成以上的精铁和七成以上的粗钢,都在这里生产、加工。
  一半以上的箭矢、铁甲和八成以上的火枪、火炮及其零件也都是在这里。
  得新丰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谚语,更成为了全天下的共识。
  当然,作为代价,此地已经成为了汉室天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粮食、饮水,都已经不安全了。
  现在,新丰辖区的粮水,全部从长安输送。
  而大部分的百姓,也都已经从农民变成了工人或者工坊主。
  也就骊山那边,还在遵循着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虽然,辛庆忌和金阏都不是第一次来新丰,更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但他们依然充满了敬畏与震撼。
  因为这庞大的工坊区,连绵不绝的轨道网,还有那些无时无刻不在吞吐着浓烟,流出铁水的高炉。
  都代表着力量,象征着毁灭。
  它们毁灭了一切已知世界的抵抗,瓦解了所有内外的敌人。
  枪口之下,人人平等,炮口面前,王道教化!
  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切,辛庆忌满心敬畏与震撼的问道:“丞相,究竟要什么?”
  是啊,如今的帝国,已经内外无敌,那位丞相,却依然在孜孜以求的督促和命令着少府,不断的加强建设。
  以辛庆忌所知,去年,丞相就已经从新丰和少府抽调了八千多工匠,前往了太原、雁门,打算在当地复刻一个新丰。
  此外,早在永始三年,辽东郡辖区的永安县,就已经开始建设类似新丰的系统。
  为此,国家每年投入了不计其数的资源和资金进行扶持、建设。
  一个已经天下无敌的国家,却还在孜孜以求的建设和强化自己的力量与体量。
  所以,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在问着这个问题。
  包括哪些位高权重的卿大夫们。
  “我听说……”金阏在旁边低声的道:“今年正月,丞相召集卿大夫们,宣布将于三五年内,退位让贤……”
  “就是因为卿大夫中,有人不愿继续支持丞相的大策……”
  “故此,丞相才要釜底抽薪,逼迫所有卿大夫执政一体辞官!”
  这是长安城里的一个猜测,一个在表层下流传的故事。
  某几位卿大夫执政,觉得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了。
  甚至想要将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世世代代让子子孙孙把持。
  而丞相对此痛恨至极,于是毅然决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迫所有卿大夫与其一起辞位让贤,好叫国家与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决心。
  这个说法,流传甚广,真假不知。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既然这个说法一直存在,丞相也没有否认、辟谣,那就说明,它可能是真的——因为若是假的,那位丞相肯定会出面,或暗示或公开否认辟谣。
  而其没有,那就说明,故事或许接近真相!
  辛庆忌在旁听着,目光灼灼,似乎把握到了什么,于是,对金阏拱手道:“多谢兄长提点……”
  “我可什么都没说……”金阏笑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一点好。
  不必挑明了,只需起个头,其悟性自然能悟到。


第1280章 召见(1)
  抬起头,张越就看到了那座已经建设完成的铅弹生产高台。融化的金属铅溶液,从高处滴落到高台下的水池。
  不一会儿,水池中便滴满了数百颗大小不一的圆形铅弹。
  这就是地球上现在最先进的杀人武器——火绳枪的铅弹。
  也是火绳枪为什么一定要排队集中的缘故——准头太差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想要加工出膛线,制造出来复枪,起码还得攀个十来年的科技树。
  至于底火,也就是雷酸泵,那就得看,汉室的化学科技树攀得怎么样了!
  以目前太学里那小猫三两只的化学家来看,至少还得培养一代人!
  这还是最理想,最乐观的情况估计。
  没有考虑其他问题与正治因素。
  所以,在中短期来看,排队枪毙,依然会是汉室军队的主要作战手段。
  甚至很可能,有生之年,都见不到散兵线了。
  这让张越有些遗憾。
  自从夺取了大权后,他便全方位的毫不掩饰的拿着空间当外挂。
  八年来,除了小麦外,他还改良、进化了水稻、粟米、棉花、高粱、甘蔗等十几种粮食、经济作物。
  其中最强的,莫过于甘蔗与棉花。
  他几乎是竭尽全力的,将这两种作物的潜力给挖了出来。
  番禹、交趾、日南等地适合种植甘蔗的地方,几乎都被开成了甘蔗田。
  尤其是交趾、日南两郡,在他的严令下,水稻种植面积被缩减了七成。
  剩余土地,不是拿来种甘蔗,就是用来种香蕉、荔枝、龙眼。
  如此,造成了这两郡的畸形经济。
  其百分之八十的粮食、百分之七十的布帛、百分百的药材需要安南都护府从江都等地转输。
  这样一来,此两郡便成为了安南都护府的挂件。
  即使未来子孙不肖,也不可能脱离中国而独立。
  原因很简单——没有江都的大米、齐鲁的布帛,他们吃什么?穿什么?
  甘蔗和水果吗?
  纵然他们能忍受巨大代价,进行转型,但没有了中国的庞大市场,他们的经济也要马上崩溃。
  同样,在西域也是如此。
  西域各地如今遍布的是各种种植园。
  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葡萄,以及畜牧业为主的放牧经济。
  其几乎所有的粮食,特别是小麦、面粉,都是从河西运去的。
  为了确保这一战略顺利、彻底落实。
  张越甚至在三年前,亲自率军,巡视了整个西域。
  及于大宛,勒马尹列水,观兵于天山,约束诸国,召见各地的贵族。
  为此,他不惜对西域各国让利,宣布对各国粮食进行补贴。
  以确保各国的粮食安全得到满足。
  也就是现在的河西四郡,每年粮食都在增加,特别是随着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河湟地区的开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