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春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煦道:“茹部堂这么站着,我说话还要仰起头,脖子累得慌。”
  茹瑺:“……”
  朱高煦等他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他也没多少废话,径直说道:“弹劾茹部堂的奏章,朕也没怎么看,已经丢在宫里当废纸了,你别管那些事了。”
  茹瑺的脸色顿时有点泛红了。
  朱高煦继续说道:“记得朕做藩王、还没去云南就藩的时候,朕去茹部堂府上,是谈过话的,你应该记得那件事。朕觉得茹部堂的眼界很宽,你对当时势力已日渐渗透至西域的帖木儿论述,颇有见识。”
  茹瑺握拳道:“圣上赞誉,臣不敢当。”
  朱高煦问道:“朕今日找你谈话,想问问,茹部堂对朝鲜国之事可熟悉?”
  茹瑺谦虚地说道:“臣略有涉猎。”
  朱高煦听罢,便又问:“怀安大君是怎么回事?”
  茹瑺沉吟了一会儿,恍然作揖道:“朝鲜国李氏开国君主乃李成桂;怀安大君是李成桂的第四子、名叫李芳干(朴氏口中贤惠翁主的爹)。”
  朱高煦就是好奇朴氏的政治目的究竟是甚么;同时也想了解此时朝鲜国的情况,这才想到问问茹瑺。
  茹瑺道:“李芳干原来的爵位是怀安公。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当今朝鲜国国王李芳远、李成桂第五子,发动了朝鲜国第二次政变之后,做了朝鲜国国王;并削去了李芳干的爵位、改封怀安大君,并流放李芳干于济州岛养马。”
  朱高煦听到这里,恍然便大致猜到了朴氏的政治意图。
  朴氏家族与李芳干一脉,应该是政治同盟,属于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一方。朴氏家族的女子来到大明朝,是在他们那个政治集团一败涂地、毫无翻身机会、随时可能被连根拔除的情况下,想寻求外援的一种策略!
  这些套路,连大明朝太宗皇帝也干过。最近那两个滑稽装作鞑靼人的兀良哈部落,不就是“靖难之役”时期燕王府的外援?
  朱高煦开口道:“李芳远发动过两次政变?这真是个能人啊。”
  茹瑺点头道:“圣上所言极是。实际上李氏第一次发动政变、取代前高丽国王氏之时,李芳远的功劳也是最大的;至今为止,他已经谋划过三次成功的政变,可谓手段老练。”
  朱高煦问道:“李芳远对我大明朝的态度如何?茹部堂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茹瑺道:“臣以为,新罗、高丽、朝鲜历代最想要的地方,是辽东地区;高丽国王氏丢失王位之前,仍在调兵武力强占辽东地盘。
  到了李氏掌权之后,李氏为了巩固王权,遣使向大明称臣纳贡,礼数甚恭。李氏不是不想辽东,而是不能;李氏比前代王氏,更加明智了,他们认识到大明朝的强大,而今无机会夺占辽东,已然调整了向大明示好的国策。
  永乐初,太宗皇帝继位之后,大明与朝鲜的君臣关系更好了;乃因李芳远随使朝贡大明时,曾在北平燕王府私见过太宗皇帝。而今两国君臣相待,正在全面修好。”
  朱高煦用欣赏的目光看了一眼茹瑺,点头道:“朕大致明白了。”
  ……茹瑺告退之后,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盛觐见。朱高煦把薛岩的密卷、全都交给了张盛,叮嘱他好生保密保管;并命张盛细看了密卷之后,等高贤宁进京做了大理寺卿、便将密卷交给高贤宁,协助高贤宁密查先帝驾崩案。


第六百零四章 忧国忧民
  酉时下值之前,朱高煦又召见了一个人:礼部侍郎胡濙。
  胡濙自斜廊入内觐见,叩拜祝万寿无疆。朱高煦一边书写着字,一边抬起头说道:“起来。”
  朱高煦写完了手里的东西,犹自看了一眼,心道:这手字真不错,不得不自夸一下。他利索地放下毛笔,将字迹未干的纸递给旁边的曹福。
  “胡侍郎,你拿着这圣旨,自个去吏部找蹇义,让他给你办任命状等手续,从即日起,你做礼部左尚书、掌着礼部。”朱高煦不忘细心地提醒,“墨汁还没干,别弄花了。”
  胡濙愣了一下,站在那里有稍许时间没反应过来。等曹福把圣旨送到他面前了,他才回过神来,忙再次跪伏在地,叩首道:“臣何德何能……圣上垂爱,臣叩谢皇恩!”
  胡濙表现得如此惊诧,可能是因为他还没适应新皇的风格。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朱高煦与前面几任皇帝相比、当然办事风格有差别。胡濙或许没料到、朱高煦办事会如此痛快。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道:“平身。”
  胡濙又是一阵感恩戴德,小心翼翼地从地板上爬了起来。
  东暖阁里没有外人,朱高煦便又径直说道:“朕在‘伐罪之役’期间,麾下多武将、少文官。如今伐罪讨逆功成,治国不能只靠武将;所以,只消不是废太子之党羽首恶、你们的位置不会被取代的。”
  胡濙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答复,只道:“是,是。”
  此时皇帝、大臣说话,很多时候都不会说在明面,得有言下之意让人猜;朱高煦却不一样,直接就说出来,倒也省事了。
  朱高煦也不想和胡濙说太多不相干的话,他马上又开口问道:“胡部堂,你在礼部当官好几年了,在国子监、直隶各县学应该有很多士子称你为老师罢?”
  胡濙沉吟片刻,神情凝重地作揖道:“臣虽为人师,圣上却是臣等之师。”
  朱高煦点点头道:“朕听人说,建文朝兵部尚书齐泰、是不主张建文君臣削藩的。‘靖难之役’时期,齐泰也多次出言劝诫。朕觉得他被定为奸臣,好像有点冤枉。”
  胡濙的眉头已经紧皱起来,神色非常严肃。或许他已领教了新皇办大事、也是十分轻巧痛快的作风,此时已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果然胡濙沉喃喃道:“圣上所言极是,可是太宗皇帝‘靖难’之时,齐泰的名字是上了檄文的。太宗皇帝名正言顺……”
  朱高煦听出了胡濙的言下之意,立刻毫不顾忌地打断胡濙的话,“朕不会给建文君臣翻案的。只说齐泰一个人冤枉,他其实在‘靖难之役’时期,心是向着靖难军的。你找人写点文章,帮他平冤,办得到吗?”
  胡濙想了一会儿,忙拜道:“臣领旨……办得到!”
  朱高煦点头道:“很好。胡部堂叫你那些门生写文章,从气节上、道德上、大义上,彻底给齐泰平反;把他写成一个道德高尚、忠孝两全、德才兼备、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的人!就算他做过啥不好的事、对‘靖难之役’不利的事,你们也要着重写他的苦衷、心是为国为民的,最多算是办法不好。”
  胡濙的脸有点红,但还是斩钉截铁地下定决心道:“臣必不负圣上重托!”
  “朕是个讲信用的人。”朱高煦随口道。
  胡濙对这句话有点困惑,但没有多问。
  朱高煦这句话说出来、确实不合时宜。因为他是指在巫山桃源之时、许诺过齐泰的事;而这些事,胡濙显然毫不知情,他也不可能理解朱高煦的意思。
  朱高煦轻轻抬起手一挥,胡濙便作揖告退。
  今日比较重要的事,都办完了;朱高煦自问办事还比较效率。但是御案上摆着的奏章,仍旧没有批阅完,最近几天的奏章特别多。
  他瞧着那些奏章,忍不住开始寻思、想改革批阅奏章的制度。
  别的革新,他现在不能急着做。但是批阅奏章的法子,并不涉及国策大政的定论,改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大明朝从洪武年间之后、便没有宰相了。太祖皇帝的精力特别好,七十多岁的时候每天还亲自批阅奏章;而太宗皇帝,便没有太祖那么好的精神了。太宗的法子、是把日常批阅奏章的差事拿给太子做,然后派人监督太子,再定期检查太子处理的政务。
  朱高煦也没有太祖皇帝那么好的精神,他连太子也还没有。他相当不习惯、成天在这里处理政务。
  因为朱高煦做藩王的时候,藩王府的那点政务根本不重要、地方上还有官员在操持诸事,他早就习惯几乎不管政务的逍遥日子了。
  只不过现在不能再那么干了,大明江山已是他的,当甩手掌柜必定不行;何况万一被人从皇位上干下来,下场之凄惨可想而知。
  朱高煦准备多想一下,望着那堆奏章怔怔出神了许久。
  ……
  最近这些天,家眷全被逮进诏狱的人,只有袁珙、谭清、杨荣三家。别的“首恶”只是其本人进了诏狱,别的家眷都被看守在家中,等着三法司确定罪刑。
  反倒是那些人家乡的宗族、亲朋,更倒霉!大理寺快马送去公文,叫地方州县官员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