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在庐江驻留了大半个月,宣称要征剿山贼,实际并未主动进攻。一箭未发就离开了舒城,离开舒城后又按部就班,并无急于求战的迹象,诸将心里多少有些意见,只是没人会说出来。昨夜伏击成功,一战而歼灭郑宝、张多所部主力,总算出了一口恶气。现在又要正式发起攻击,心情顿时大好,轰然应诺。
  孙策命人通知程普,让他来接收俘虏。郑宝、张多等人被斩首示众,其他山贼由程普负责处理。两股实力最强的山贼水寇主力被歼大半,庐江的山贼水寇已成一盘散沙,有程普负责收尾绰绰有余,就不用孙策费心了。
  安排妥当,在新年第一天的朝阳照耀下,大军拔营向汝南进发。
  考虑到对手全是骑兵,来去如风,一旦遇袭,步卒会来不及布阵,孙策将大部分亲卫骑都派了出去,让他们行使斥候的职能。每五十人为一队,各有正副队长各一人,一旦发现敌情,即派两骑回报,轮流转换,确保情报能迅速可靠的传递。这也是让他们进行战前预热,如果遇到对方小股斥候,可以不用请示,即刻投入战斗,并确保取得胜利。
  孙策本人也没闲着。在阎行、马超率领的白毦士的保护下,由郭武、陈武等人陪同,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骑兵身上,却将一万多步卒主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了郭嘉。
  一天后,孙策到达颍口,收到了孙贲送来的消息:入境的三千骑兵向东去了,眼下正在沛国境内蕲县一带,看起来像是要进入徐州。
  孙策暗叫不好。他不知道刘和等人究竟想干什么,但是他知道陶谦与徐州世家相处不好,控制力还不如他。陈登父子光明正大的依附袁绍,陶谦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一旦这些骑兵进入徐州,徐州的形势会比汝南还要困难,陶谦内外交患,甚至可能因此一败涂地。
  孙策与郭嘉商量,决定率领亲卫步骑追上去,牵制刘和等人,让他们不敢分兵四处袭扰,减少破坏。郭嘉则率步卒主力跟进,再让徐琨、孙贲、吴景分别从各自驻地出发,向徐豫边境集结,配合徐州军围歼这三千骑兵。
  战略层面的方案已定,战术层面尤其是短兵相接的形势瞬息万变,也无法预判,只能由孙策临机决断。孙策在这方面也有天赋,郭嘉对他有信心,只是提醒他不要本末倒置,别把自己当斗将,逞匹夫之勇。
  孙策答应了,随即率领义从营、白毦士和亲卫骑共一千五百人出发。为了安全,也为了便于补给,他没有急于越过淮水,而是沿着淮水南岸东行,先进入九江境,取道寿春、西曲阳,就食于沿途各县,减少辎重负担,轻装前进。
  吴景收到消息,下令沿途各县乡亭做好接应准备,并亲自赶到当涂与孙策会合。
  与程普相比,吴景这个九江太守做得更艰难。九江太守周禺是名士,与九江的豪强相处得很不错。周禺兄弟被杀,九江为吴景所占,那些人很不爽,虽然没有明面上反对,却也不肯主动配合,暗地里还组织反抗。这一带没什么大山,但水泽很多,大大小小近百个,夏天雨水多时连成一片,方圆数百里,那些人划着船,穿梭于纵横密布的芦苇荡中,别说征剿,进去之后还能不能绕出来都是个问题。
  吴景很苦恼,半开玩笑地对孙策说,早知这个九江太守这么难当,当初就听孙策的建议留在平舆了。这才一年多,他的头发就白了一半。
  孙策知道这一带不好治理,地势低尘,沼泽遍布,直到后世还有微山湖、洪泽湖、高邮湖等一系列的湖泊。况且原始森林密布,虎豹之类的猛兽都随处可见,藏几伙盗贼还不是小菜一碟。
  不过有治理吴会的经验在先,孙策并不着急。盗贼只是末,世家豪强才是本。盗贼不是被世家侵夺土地,不得不落草为寇,就是受世家资助支持甚至直接控制的黑社会。控制住世家豪强,盗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到时候是抚是剿,都会比现在容易得多。
  当然,吴景这么辛苦,和他本人能力不足也有关系,要不然他当初也不会建议吴景留在平舆。
  “等打完这一仗,你还是回平舆吧。”
  吴景连连摇头。“算了吧,平舆也轻松不到哪儿去。你整治了那么久,花了那么多心思,结果袁绍一来,几乎整个汝南都动摇了。”
  “几个跳梁小丑而已,不足为患。跳出来更好,跳出来我才好收拾他们。这种有眼不识泰山的蠢货,没有资格在乱世生存下去。”
  吴景打了个冷颤。孙策看起来云淡风轻,可是他却听出了孙策的杀气。孙家父子都喜欢杀人,但又略有不同。孙坚是逼急了就杀,不问后果。孙策能忍,轻易不杀人,但他要么不杀,杀起来就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直接灭门。这次汝南世家响应袁绍,正好给了他机会,到时候不知道要杀多少人。
  “有没有不和袁绍眉来眼去的世家?”
  吴景想了想。“有一个,我还向他借过粮。”
  “谁?”
  “鲁肃。他是东城人,征剿全椒、阜陵山贼的时候,我途经东城,军粮吃紧,找他借过粮。”
  孙策看着吴景。“既然有这样的人,阿舅何不招至麾下?”
  吴景苦笑着摊摊手。“我何尝不想。可鲁肃不肯依附袁绍是因为他攀附不上,索性观望,未必就肯屈就俯就于我。当初他借我粮食,我就曾想邀他入幕,以表谢意,被他婉拒了。”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鲁肃是何等样人,吴景根本没看出他的志向,把他当作欲攀附袁绍而不得的普通豪强,鲁肃自然也把他当普通人看待,怎么肯屈尊俯就。英雄惜英雄,不是什么人都能入眼的,只有遇到周瑜那样他看得上的人,他才会坦露心胸。如今周瑜太忙走不开,就让我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吧。


第909章 鲁肃
  东城现属下邳国,在东汉前期却属临淮郡,所以史书上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其实在这个时代,临淮郡早就不存在了。汉晋之际三国纷争,疆域不定,记载常有错乱。
  东城在当涂东南,有三百里之遥,而且中间有一些沼泽地。项羽当年在垓下战败,本想逃回江东,就是在阴陵一带迷路,误入沼泽,耽误了时间,这才被汉军追上。孙策此刻打算赶去东城拜访鲁肃,吴景强烈反对。他觉得孙策是小题大作,鲁肃不过是一介豪强而已,不值得孙策这么费心,派一个信使去就行了。
  孙策没有接受吴景的建议。如果鲁肃这么容易请,那他就不是鲁肃了。不过他没有和吴景解释,只是说我第一次掌骑,长途急行军是我演练项目之一,只是顺道去一趟东城而已,并非刻意。
  吴景将信将疑,只得放行。看着孙策行色匆匆的背影,吴景直摇头。
  “年轻人就是毛躁,不知道轻重缓急。”
  孙策不知道吴景怎么评价他,他也不在乎。这就是代沟。四十而立,这个年纪的中年人正处于人生之中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面对年轻后辈,他们有经验和一定的地位,面对年长的前辈,他们的体能还能支持思想,所以会有一种迷之自信,尤其是对年轻后辈喜欢挑刺。以程普的宽厚尚且挑剔周瑜,更何况吴景。
  孙策常常觉得吴家的精华都被母亲吴夫人一人独占了,舅舅吴景一点光也没占着。如果不是身份特殊,仅凭他自己的能力,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这个九江太守就做得很不称职。
  孙策用两天时间赶到了东城。与淮北紧张的局势相比,东城显得特别宁静。这和东城的形势有关。东城属下邳国,却在下邳的西南端,离最近的淮陵和高山都有两三百里,和九江郡的阴陵反而更近一些,但也有一百三十多里。那里打得再厉害,消息传到这儿也泛不起什么涟漪。
  当孙策率领一千多骑出现在城外的时候,东城县吏民大惊失色,四散奔走。
  鲁肃家并不在城里,而是一个独立的坞堡,不算特别大,但是看起来很坚固。上面有人瞭望,孙策等人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他们就敲响了报警的铜锣,等孙策来到坞堡前,吊桥已经拉起,堡上人头攒动,矛戟如林,弓弩都已经上好了弦,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孙策勒住坐骑,打量着鲁家的坞堡,暗自叹息。吴景真是个庸才啊。鲁肃是个普通的豪强吗?就算没有穿越者的优势,仅看这架势也知道鲁肃不简单。这么大的坞堡,没有三五百人根本守不住。从城头井然有序的人员分布和波澜不惊来看,这些人也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精锐,说明鲁肃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