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央视会再做一期专访节目,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遥远的事情暂且不提,就在霞光号启程前往火星的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地球上也是发生了不少事情。
  就在NASA紧锣密鼓地推进着阿瑞斯计划与深空之门计划的时候,华国这边也没有闲着。无论是星空科技,还是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开拓月球资源的脚步都没有停下。
  随着月宫号一期工程完工,六名宇航员正式入驻之后,人类文明的触角终于真正意义上伸向了这片荒芜的土壤。
  高悬在轨道上的空间站就如同好望角的港口,为从旧世界前往新世界的人们指引着航向。或许十年,也或许二十年,仰望着这片星空的人们,便会在无数轮的日升日落中,见证这里的繁荣……
  当然,这还不是最令人振奋的事情。
  经过了无数个日月的设计与实践,陆总设计师提出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输系统”,终于从图纸上走到了现实。
  在征集了网友们的意见之后,“地月转移轨道运输系统”的第一台航天器被命名为“鹊桥”号。
  整个鹊桥号的设计思路与祥瑞号相仿,都是引擎后置单项推进,利用各引擎的速度差实现推进方向的控制。唯一不同的是,电推进系统从五座推进器缩减到了四座新型号的推进器,机型也从原本符合流体力学的长梭形,改成了长方体,并且删去了机翼的设计。
  如果说以前像是一架飞机的话,那么现在则更像是一艘舰船,在地月系统之中直来直去往返的那种。
  随着鹊桥号的“下水”,并且由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送入近地轨道之后,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对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再次上升了一个新的量级。
  往后从近地轨道至月球轨道的物资运输,都将由这款专门为外层空间航行设计的电推进航天器完成。而装备货运舱的鹊桥号,在保证运输效率的前提下,对地月转移轨道的单次运载力已经达到了500-750吨这个恐怖的数字!
  目前,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正在考虑从国际空间站租用一个节点舱,用来安装“用于中转物资”的货舱。
  如果这项合作能够谈成的话,国际空间站将成为从近地轨道至地月转移轨道的物资中转站。
  从今往后若是有什么东西需要从地球送去月球上,只需要由小型火箭或者其他航天器将其送至这里,最后再由“鹊桥号”一次运走便可。
  如此一来,即便是不具备大型火箭发射技术的航天企业,也将能够参与到月球轨道施工的工程之中!
  大推力推进系统将不再是前往地月转移轨道的门槛,通往月球最困难的一段航程,将由星空科技的“巨船”来承担。
  或许连陆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一个行星际运输公司的雏形正在建成。
  大概也不会有人想到,当初马斯克创立Space-X公司时便怀揣着的梦想,此刻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在太平洋的对岸慢慢地变成现实……


第800章 开矿
  金陵高等研究院。
  航天科技研究所所长办公室。
  当看到陆舟带来的计划书之后,刚刚结束办公的候光微微愣了一下,下意识问道。
  “……在月球上采矿?”
  陆舟点了下头,言简意赅道。
  “是的。”
  见陆舟不像是开玩笑的表情,候光重新从桌子上拿起了眼镜戴上,翻开了计划书的扉页,照着摘要的部分认真地看了起来。
  大概过了两三分钟,他往计划书的后面随手地翻了几页,随后将它放在桌子上,推了推眼镜看着陆舟,谨慎说道。
  “计划书我看完了,大致上……您是希望设计一款能够部署在月球表面,自动开采浅层矿床的装置?”
  陆舟:“没错。”
  没错……
  这回倒是换了个词。
  听到这毫无波澜起伏、就像是再说今天吃什么一样的语调,候光不由苦笑了一下。
  “可是咱这月宫号才刚刚完成一期工程,现在就开始弄这个月球采矿……是不是有点儿步子迈得太大了?”
  陆舟摇了摇头说道:“不算很大吧,而且月宫号计划本身就是服务于月球资源开发的工程,两者之间并不冲突。现在第一架鹊桥号已经正式服役,我认为已经是时候将我们的脚步从月球轨道,迈向下面的月壤了。”
  21世纪二十年代是“月球时代”的起点。
  在月球上开矿,若是放在几年前说这话,听起来或许还有些难以实现,但放在2021年的今天,却并非是一件困难到无法实现的事情。
  无论是NASA的深空之门计划以及向Moon-Express公司签发的牌照,还是欧空局的月球采矿计划以及与火箭制造商ArianeGroup签订的合约,都将开采月球资源的时间表确定在了2020年-2030年这一段区间之内。
  以Moon-Express公司于2020年前发射的MX系列探测器来说,已经能够从月球上采集并带回20公斤的月岩标本。而根据其为响应“深空之门”计划公布的新型采矿设备研发计划来看,将着力于解决在低重力环境下开采浅层矿床的问题。
  当然,对手们的动作其实都是次要的了,最关键的还是陆舟不想再等下去了。
  完成特殊事件任务链“地月掌控”第二阶段任务的关键,便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半永久性质的科学考察站。
  如果只是打通主线的话,以目前星空科技的技术实力,完成的难度不会很大。
  然而仅仅只是通过主线,任务的奖励就相当可怜了。
  根据列表中给出的支线任务,抛开那些明显不现实的不谈,其中几个勉强有希望做到的任务,陆舟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而这其中之一,便是在月球表面开采并冶炼生产100吨钛合金,以及从月壤中收集50吨稀土原矿。
  现在月宫号一期工程刚刚完成,二期工程马上就要开始,需要用到大量的结构性材料,而月球上恰好有着丰富的钛矿储量。
  如果能将其中一部分结构性材料的生产任务放到月球上,在有限的成本内实现月球系统内的“自产自销”,无疑可以削减一部分的成本。
  而与此同时,这也是陆舟目前来看唯一一个可以把握住的,在月球上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了。
  等到月宫号二期工程结束,剩下的三期工程就只是在原有的成型空间站上进行的一些修饰性改造。
  到了那时候,就算他按照系统任务的要求,生产出了那么多钛合金,也只能由他自己来买单了……
  当然了,虽说在月球上采矿是有理论基础的,但这其中的挑战也是很大的。
  无论是月球上低温低重力的工作环境,还是月面上高昂的人员配置成本,对于还将部署在月球表完成生产任务的设备的自动化技术,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侯光挠了挠后脑勺,思索了一会儿。
  对于陆舟突然扔出来的这个想法,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来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甚至于就算是想劝也不知道该从哪劝起,于是开口说,“……既然您是这么觉得的话,那计划书就先放我这儿,我找几个做这一块的人研究研究……不过恕我直言,工业生产恐怕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这玩意儿还是得问问这方面专家的意见。”
  陆舟点了下头说道:“你说的我已经考虑过了,昨天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的周会上便已经讨论过这个议题,相关的技术论证已经在做了。”
  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他继续说道。
  “沈机那边我会联系,还有航科、航工两大集团。这个项目不只是我们来做,国内自动化领域以及空间设备领域的顶尖机构都会参与进来。我可以给你交个底,项目开始之后课题组里至少有三名院士及以上的大牛,课题组的组长是我挂名,但具体的工作还是得麻烦你这边多盯着些。如果人手不够的话,你和我说,我再想办法。”
  一听到陆舟这么说,侯光连忙开口说道。
  “够了够了,肯定够了!再多也消化不了。”
  一般院士级的大牛,往下还会有无数长江学者、杰青、正副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在读博士等等一大批科研狗。一个课题组里能有一名院士,只要别是什么特别冷门或者用不上那么多人的研究方向,基本上就等于凑齐一支科研领域的集团军了。
  更别说三个院士……
  到时候只怕光是协调项目组内的关系,把这么多科研劳力组织起来,都有的他忙活的。
  想到这里,侯光心中也是不尽一阵感慨。
  在国内学术界,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