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往常一样打开了工作邮箱,PRX的编辑弗兰克看到了这篇论文。
  “等离子体湍流?”眉毛感兴趣的挑了挑,弗兰克读完了论文的摘要,继续向正文的部分看去。
  不过很快,他便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因为论文写得不好,而是因为那些数学公式他根本看不懂……
  再次确认了稿件的作者和研究机构,弗兰克不禁弯了弯嘴角,用调侃的语气说道。
  “投稿人是来自普林斯顿的数学教授……真有意思,你说他是不是把原本打算投给数学期刊的稿件投错了?”
  一般而言,除了牛逼期刊的主编之外,大多数期刊的编辑并不具备审稿能力,通常只是具备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经验,更有的甚至只是具备一般的学术素养。
  所以,看不懂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端着咖啡站在弗兰克的旁边,模样看起来瘦高的兰森特抿了口咖啡的同时,凑近看了眼屏幕上投稿人的姓名,脸上顿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陆舟?我知道这个人,今年菲尔茨奖得主。”
  弗兰克看了同僚一眼:“你还关注数学界的动向?”
  兰森特笑了笑说:“为什么不呢?数学和物理从来都不分家,更何况今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解决了一个关于NS方程的世纪难题。”
  NS方程的相关新闻弗兰克还是听说过的,他甚至还看过《纽约时报》的报道,据说那个幸运的家伙甚至拒绝了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无论怎么说,一个知名学者的投稿,还是得慎重对待的。
  视线重新回到了稿子上,弗兰克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将稿子的质量是否过关这件事情交给审稿人去定夺。
  “你觉得给谁审稿比较合适?”
  兰森特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开口说道。
  “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专家,我想想……有了!德国的克雷伯教授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记得他是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螺旋石7—x实验室的负责人。”
  “行或不行,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应该更有发言权!”


第436章 螺旋石的困境
  当稿件漂洋过海地发到克雷伯教授邮箱的时候,螺旋石7—X实验室的会议室内,正在进行一场很严肃的会议。
  坐在这里的有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甘瑟·海辛格教授这样的大牛,也有亥姆霍兹联合会派来的负责人,也有来自PPPL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IEAR)、华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等ITER工程参与方的访问学者。
  如果拉泽尔松教授没有从PPPL辞职的话,此时此刻坐在这里的人也应该有他。由于He—3原子探针技术在等离子体观测方面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到现在“He3项目组”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但现在,坐在这里的并非拉泽尔松,而是他的助手拉弗恩·布歇尔——一位年仅三十多岁的博士。坐在一群大佬们的旁边,这位新人表情有些局促,在会上不怎么敢说话。
  至于为什么会议气氛如此严肃……
  还得从上个月说起。
  就在上个月,螺旋石7—X终于完成了水冷偏滤器的安装。
  原本根据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计划,水冷偏滤器将彻底解决反应室温度的问题。
  然而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
  被加热到一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确实被约束在电磁场之内,水冷偏滤器也确实发挥了作用,但第一壁温度上升的速度,还是超过了现场工作人员的预期。
  随着大量来不及散失的热能被堆积,第一壁材料温度不断升高,渐渐开始威胁到仿星器轨道的安全。
  为了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关掉了设备,提前终止了这次试验。
  最终,完成水冷偏滤器安装之后的仿星器,高温压等离子体的约束只维持了6分钟。
  比起国际主流研究方向托克马克装置的一百多秒来说,这个成绩已经相当出色了。
  但对于仿星器而言,这个成绩却称不上有多漂亮。
  看着手中的研究报告,克雷伯面对着会议桌前的专家和学者们,做着简短的报告。
  “……水冷偏滤器已经安装完成,但现在问题是,等离子体的约束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根据反馈的数据显示,从227秒开始,少量脱离束缚的等离子体与第一壁接触成为热量堆积的主要原因,最终导致第一壁材料上热量的累积速度超过了水冷偏滤器的冷却效率,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听完了克雷伯的报告之后,来自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厄多尔教授忽然开口了。
  “你的意思是,问题不是出在水冷偏滤器上,而是仿星器中的等离子体失控了?”
  螺旋石7—X实验室虽然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设施,但包括这台仿星器在内的整个研究设施,却是马普学会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共建的。
  作为德国境内仅次于马普学会的第二大科研组织,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聚变能领域还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不是失控,是等离子体的自然发散,就算是恒星也不可能让每一颗等离子体都规规矩矩的绕着轨道跑,总会有那么几颗等离子体撞上第一壁,而这是可以接受的误差。”对于来自亥姆霍兹联合会的质问,克雷伯强调了一遍说道。
  厄多尔教授眉毛挑了挑:“只是几颗?”
  克雷伯:“……这只是一种比喻,我当然没法给你一个具体的数量。我只能告诉你,至少相比起主流的马克托克装置,我们在磁约束上做的已经很出色了。”
  眼看着两人要吵起来,海辛格教授轻咳了声,打断了两人的争论。
  “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继续争执。”
  停顿了片刻,海辛格教授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更改现有的控制方案,一个是更改我们的冷却系统。”
  要么通过更精确的电磁场控制减少在第一壁上的等离子体,要么换一个性能更强的水冷偏滤器,提高冷却性能。
  “改进现有的控制方案恐怕很难,”克雷伯教授摇了摇头,“如果有更好的控制方案可以替代,我们早就用上了。”
  一直没机会开口的布歇尔试图插话道:“那更换水冷偏滤器呢?”
  “这不现实,哪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装,也不可能。”海辛格教授摇了摇头:“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得在赶在2020年之前兑现我们做出的三十分钟承诺……而我们最多只有两年的时间。”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沉重,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正如海辛格教授所言,时间才是一切的关键。
  水冷偏滤器可不是电冰箱,这种毫米甚至是微米级的工程,每一步的难度都高的夸张,想要重新组装尚且不容易,更不要说重新设计装置了。
  从15年到现在,他们花了整整三年才将现在这台水冷偏滤器装到螺旋石7—X身上。
  而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下两年的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再花个三年,重新设计并组装水冷偏滤器。
  说实话,给科学划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就算是某个领域的最权威者,也不可能提前预知,某个技术需要多久才能做出来。
  它可能就诞生在明天,也可能根本上就是错的。
  但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不继续画这块饼,就不会有人在他们身上投钱……
  ……
  时间到了12点,会议临时解散,安排在下午两点之后继续进行。
  坐在实验室一楼的餐厅,克雷伯点了杯咖啡,坐在了靠窗的位置,打开了工作用的笔记本电脑,习惯性的登录邮箱看了眼未读邮件。
  “审稿邀请?”
  看着躺在邮箱里的那封邮件,克雷伯的眉毛饶有兴趣地挑了挑。
  严格来讲,他并不是一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家,而是一名等离子体物理及聚变能方向的工程师。
  再加上比起主流的托克马克装置,仿星器算是一个“冷门”的研究方向,国际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研究机构并不多。
  美国物理学会旗下期刊的审稿邀请,他记得上一次还是五年前的事情。
  原本是不打算将会议间歇的休息时间拿来审稿的,但克雷伯还是架不住心中的好奇,点开了论文。
  虽说他不算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但在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时间长了,理论上的东西他也不算陌生,审稿能力和资历他还是有的。
  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