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千人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往常那不到1%的录取率,这次可能直接翻了十倍不止。即便是考虑到应聘者的数量也会比往常大上不少,成功选上的概率也一定会比历届招聘容易的多。
想要进这全亚洲待遇和福利最好的研究机构,这次招聘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然而……
觉得这次招聘会容易这件事情,绝对是他们想多了。
在第一轮初试的时候,不少人就已经感觉到了来自出题人的恶意,百万应聘者被直接刷掉了九成。
而剩下的十万人,在第二轮现场笔试的时候,更是被那难到离奇的题目折磨的七窍生烟,不少人甚至都是哭着走出考场的。
“这考题是谁出的?曹特么的这么bian态!”
“听说是陆院士本人出的……”
“陆院士本人?!不可能!他从休眠舱里醒来还不到一个月吧,咋可能给咱们出考题?”
“这有啥不可能的,现在他不好像还是东亚电力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理事吗?我听说泛亚合作的李光亚还邀请过他去担任科技部部长,只可惜他对从政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没有答应。”
“我听说的版本是总顾问。”
“管他的,反正在那种天才身上,一般的常理是不适用的!也许就这一个月的时间,他把这一个世纪的研究都给补上了呢?”
被这考题给刁难到的不只是应聘的考生们。
看着面前的这份从HR那边送来的成绩单,电磁体研究实验室的唐主任也是一脸的头大。
“一共3211人成绩达到A,5102人成绩达到B……恕我直言,第一轮笔试的时候倒勉强还好,第二轮笔试的题目难度我觉得还是有些夸张了。”
“居然有这么多?”陆舟脸上浮现了一丝意外,不由赞许点了点头,“不愧是我的徒孙们。”
原本在他的计划中,能够有四千人通过第二轮笔试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人随便选选,筛掉一半留下一半,培训一下基本上就能上岗了。
结果没想到,拿到B以上的考生,居然比自己预想中的多这么多。
“多吗?主要还是应聘人数的基数太大了吧,我倒是觉得太少了……”唐云舸苦笑说道,“说实话,您出的考题,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能会有些不太友好。”
一般来说笔试只是设置个门槛,筛选面试者的专业技能。
真正人才选拔还是在面试的环节,以及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或者学术履历进行审核。
东亚电力这边的用人缺口有两千,可不是两百或者二十,尤其是按照陆舟的要求,他打算将电磁体研究实验室作为一个全新的改革试点,不会从其他部门平行调动管理层的人员空降到这边来,只会在未来从这里向其他部门输送高管过去。
在如此庞大的用人缺口面前,适当的放宽标准是必须的。然而这两轮笔试下来,剩下的只有八千出头,想要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人,他们选择的空间就很小了。
“我的看法和你刚好相反,能够通过我设置的考题的应聘者,在我这边至少已经合格了一半。剩下的人里面你们就优中选优,看哪个用得顺手,择优录取就行了。”拍了拍唐云舸的肩膀,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放心,我对自己的眼光还是很有自信的,肯定不会坑你。”
唐云舸叹了口气说道。
“……我相信您。”
不管相不相信,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全息会议结束,淡蓝色的光粒从周围褪去,显现出了房间在被全息光束重构之前的模样。
将工作全部交代下去的陆舟,靠在沙发上伸了个懒腰,然后便起身回到了书房。
刚刚经历了一轮休克治疗,东亚电力的电磁体研究实验室目前正处在重建期,短时间内想要派上用场还是有些困难。
更何况,他设计的那个A1型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只是一个概念型的产物,即便将电磁场放大了几十倍,也没有达到1特斯拉这个量级。
而且说实话,对于这玩意儿能否用在可控聚变上,陆舟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也不可能依靠凭空想象就做出论断。
他只能说,照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大概能够研究出些什么。
坐在全息电脑前,陆舟思索了几秒钟之后,在全息界面上敲下了一行论文标题。
《高能量爆磁压缩电流发生器理论分析与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的概念模型》
“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看着这行标题,陆舟的嘴角牵起了一丝笑容。
偌大的电磁体实验室,只靠一些临时招来的新兵就撑起整个班子是不可能的。
如果情况乐观的话,这篇论文应该能吸引一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的注意,并推动更多有价值的成果诞生。
当然,如果能够由此将他们吸引到自己的项目里,那就更完美了……
第1498章 震惊学术界的电磁体
LSPM学术交流论坛。
和往日的宁静不同的是,今天论坛里的各个板块,都显得格外热闹。
一篇名为《高能量爆磁压缩电流发生器理论分析与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的概念模型》的论文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了LSPM预印本数据库中,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个名为“A1型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的全息模型。
由于之前陆舟在《未来》上刊登过论文的缘故,不少人都对这位来自一百年前的学者从事的研究产生了好奇,尤其是想知道他提出的那些二代可控聚变的研究思路是不是在开玩笑,因此对他的学术动态设置了追踪的选项。
也正是因此,在这篇关于脉冲式磁场的论文出来的第一时间,整个LSPM论坛上的用户,不管是学术界人士还是业余的科学爱好者,都无一例外的被震惊到了。
“卧槽,这是……陆院士的论文?!”
“不是瞎写的吧?”
“怎么可能……他才三十出头,还没老糊涂呢,再怎么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学术声誉开玩笑吧。”
“一个从一百年前醒来的学者能看懂现在的论文我不奇怪,但能够做出这种看的见的成果,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之前他不是发过一篇论文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不一样,上一篇论文只是综述性质的,亮点只是在于提出了一些可能实现二代可控聚变的技术思路,但这篇论文明显是涉及到了专业的层面,不但深入到了具体的研究课题中,最关键的是还做出来了一个看的见的成果!”
“有没有谁测试过,他提供的那个全息模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正在做了!我的导师刚才已经联系金陵高新技术园区那边和我们实验室合作的企业了,如果快的话最晚明天应该就能将样品送到我们这!”
要说22世纪的科研比21世纪多了些什么的话,那大概就是在快速验证方面的便利了。
无论是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3D打印设备,还是各个智能制造企业推出的定制化工业服务,都让脑洞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无限接近于零。
当然,前提是支付足够的信用点。
以及脑洞本身是成立。
因此,在陆舟给出了那个“A1型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的全息构图和详细参数之后,不少从事电磁体研究的相关实验室,都立刻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而结果,自然也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这个A1型脉冲式磁场生成装置虽然提供的磁场总量不是很大,但确实做到了论文中描述的那样,能够按照50Hz的频率将磁场放大数十倍!
不只是如此,最让人惊讶的是,稍微懂行一点的人都能看出来,这套装置还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不但在体积和磁场的量级上还能进一步放大,包括“热能输入端口”在内的一系列设计,更是为二代可控聚变装置量身定做的!
不少从事电磁体方向研究的工程师们,在看到了这篇论文之后,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怀疑人生的感觉。
以22世纪的学科发展速度,一般人想要将自己所学领域的知识完全吃透,并且追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
谁也无法相信,一个从一百年前醒来的学者不但没有被时代的列车彻底抛下,仅仅只是短暂的沉寂,便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之前还有不少人在猜测,陆院士已经失去了对学术的兴趣,就像牛顿当年做出的选择一样,放弃了继续在学术上攀登更高的山峰,而是投身到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