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可能的,”眯了眯眼睛,奥布里教授意味深长地说道,“相比起宇宙的年龄,我们的文明都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已。”
“根据学术界的观点,也许是三十亿年前,也许是四十亿年前,火星地核尚未冷却之前,这里曾经存在过比地球还要厚的大气层,同时星球的表面分布着淡水湖泊和海洋,理论上是具备诞生生命的条件的。而相反,那时候的地球才是人间炼狱,大概就像今天的金星一样。”
打开定位装置设置了坐标,最后一个从降落舱中走出的陆舟,抬头看向了远处正在靠近的火星车,打断了在公共频道内的闲聊。
“咱先别讨论学术问题了,大家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去基地了。”
说是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值得收拾的。每人的个人物品只有一只26寸的航天专用行李箱,嵌在降落舱的外壳之后。
当众人将贴着自己编号的行李箱从降落舱上拖出之后,远处的那辆火星车也开到了众人的旁边。
车门向外打开,一名个头不高不矮,行动矫健的宇航员从车上跳下,快步走到了陆舟的面前,声音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了。
“陆,陆院士,您真的亲自过来了?”
看着这位激动到紧张的宇航员,陆舟和他握了握手,笑着说。
“是我,别这么紧张,你叫什么名字?”
“范同!”那宇航员兴高采烈地继续说道,“我可以找您要张签名吗?”
范同?
这个名字陆舟倒是有些耳熟,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28异常点项目”的研究员,严格来说还是自己课题组下面的。
“这个等回去再说吧,你先去开车,一会儿我还有些事情要问你。”
“是!”
立正行了个礼,范同动作迅速地爬回了车上。
陆舟也转过了身去,开始招呼着其他人将随身行李绑在了火星车上,然后带头钻进了火星车里,吩咐范同驾驶着火星车开始返航。
因为着陆点本身就在基地附近的缘故,到没有开很久的时间,当他们接近基地的时候,正好看见三座半球型的巨蛋在蓝色尾焰的托举之下,缓缓从空中向下坠落,不紧不慢地部署在了科考基地旁边被圈出的空地上。
见到了这一幕,坐在火星车内的几名国际友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航天工程师罗蒙诺夫,盯着车窗外的两只眼睛都看直了,整个人呆愣在了那里。
“上帝……”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听到了这声喃喃自语,陆舟笑了笑随口说道。
“就像你看到的那样,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罗蒙诺夫转过了头,表情古怪地看了陆舟一眼
没什么特别的还行。
将数十吨重的殖民舱直接从外空间轨道上扔下,通过主动喷射装置完成减速,甚至是小幅度地调节着陆区域,精准地落在圈出的区域内……
罗蒙诺夫自问在
想到这里,罗蒙诺夫的心中不禁有些伤感。
虽然他是抱着学习的目的从莫斯科来到的金陵航天发射中心,心里也早已经做好了会被秀到的准备,但还是没有料到这其中的差距会如此之远。
从航天发射技术到外行星着陆,就他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中,竟然找不到哪怕一个俄罗斯航天集团相对领先的地方。
这些华国人不但完整地吃下了整个产业链,甚至将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都做到了他能够想象到的极致。看来他们确实落后时代太远了,以至于这其中的差距,已经不是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就能形容的了。
从刚刚完成部署的功能型殖民舱旁边路过,火星车缓缓驶入了科考基地的车库。
随着合金大门重重地落下,终于剪断了众人们久久不愿挪开的视线,同时也剪断了车船外喧嚣的黄沙。
缓冲室内喷出了清洗液,全方位地覆盖了火星车的每一个角落,随后一群人下车也纷纷接受了清洗液和纯净水的轮番冲洗。
等到换气装置给缓冲室内充入空气之后,他们才换掉了身上的舱外宇航服,并将其按照编号塞进了自己的柜子里,拿出了轻便的衣服换上。
这时候,一旁的合金门侧移开启,科考基地的最高长官梁有成队长,走到了一行人的前面,面向众人笑着说道。
“欢迎来到火星科研基地,鄙人梁有成,是驻扎在这里的科考团队的队长,希望未来的一个月甚至是两个月的时间里,你们能够习惯这里的生活。一会儿我会带你们前往各自的房间,晚餐时间是18点整,以上京时间为准,在此之前你们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跟着我参观下基地内部。”
“另外,你们的任务已经我听说过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直接告诉我就可以了。”
说完了之后,梁有成看向了陆舟,用视线询问他是否有什么要补充的地方。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了,晚饭之前自由活动,或者跟着梁队长参观下这里的设施,我没什么好补充的,”朝着梁队长点了下头,将这些人的安排交给了他之后,陆舟继续看向了站在旁边的范同,“范博士,你和我来一下。”
范同立刻抬头挺胸地站直了,点头道。
“是!”
在缓冲室的门口分开,一行人随着梁队长前往了各自的房间,而陆舟则是带着范同来到了缓冲室旁边的会议室里。
看着合金门关上,陆舟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扯过了一张椅子坐下,接着示意范同随便找个地方坐着,然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简单和我说一下这里的情况吧。”
“您想知道哪方面?”
“关于128项目的一切。”
听到128这个数字,范同的神色顿时一肃,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研究这件事情。”
“为了搞清楚那些断裂构造为何会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我尝试派出了遥控车对洞穴地下进行了探索,但碍于电磁波信号传播距离有限的缘故,只能采用线控技术来操作,因此遥控车的活动半径有限,我没法深入到特别下面的地方,但还是发现了不少可疑之处。”
陆舟:“可疑之处?”
“是的。”
范同点了下头,表情凝重地继续说道。
“地狱之门山脉下方的地形变化十分频繁,几乎每隔71分钟就会发生一次幅度较大的改变,34分钟一次小幅度的调整,至于那个地震构造则是随机出现,统计学上暂时没找到什么规律。一开始我们以为是火星的特殊地质构造,但后来根据地震波的分布、力度等信息反馈的结果,我们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没有任何迹象能够表明,是区域性的地震作用导致其地下构造发生如此奇特且频繁的变化。相比之下,更像是某种机械驱动的搬运作用。”
“机械驱动?”陆舟微微迟疑了下,随即笑着说道,“这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但似乎又没有更好的解释,”范同的脸上露出了头疼的表情,“理论上来讲,二三十亿年的时间,不管是多么伟大的工程,都会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然而除了人为因素之外,我实在想不到任何的可能性,可能导致那些隧道发生如此奇特的变化。”
“简直就好像……那里是活着的一样!”
第1400章 未来的粮仓
远在数千万公里之外的地球。
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的陈玉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
当看到那座降落舱平稳地从空中落下,着陆在火星地表的一刹那,她那颗悬在半空中的心,也总算是随着一起那倒塌的合金门,一并放松了下来。
新闻继续放映,主持人解说的声音从电视机中传来。
“……据载人登火办公室最新传来的消息,第二批登火人员已经成功抵达火星表面的科考基地。”
“根据计划,他们将在火星基地稍作休整,于24小时之后出发前往地狱之门山脉下方的遗迹,与地外文明展开第二次接触……”
同样坐在沙发上,靠在陈玉珊肩膀旁的韩梦琪也跟着松了口气,侧过脸看向了姐姐,喜笑颜开地说道。
“姐,我就说嘛,师父他肯定不会有事的。”
“我也希望,只是……总觉得还是有些担心,”陈玉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说道,“说起来,你的那部电影拍完了吗?”
说到那电影的事情,陈玉珊一直非常的期待。
虽然根据导演的说法,里面不会有太多关于陆舟感情生活的描述,但能够看到以自己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