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当小白鼠的何止是那几个宇航员,我感觉整个NASA都成了他们的小白鼠。不是有传闻吗?新弗吉尼亚殖民地的黑匣子,其实并没有和坠毁的残骸一起留在火星上,而是被他们带走了!”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毕竟当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疑点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说到上一次登火计划的美国航天员,比较有意思的是,就在华国宣布登火计划消息的同一时间,那位被霞光号从火星上接回来的前任BFS飞船舰长约翰逊先生,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颇令人深省、且在很多美国人看来都难以接受的推文。
“……我想整个北美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们的航天技术有多么令人震撼,BFS飞船和霞光号的区别简直就像是风帆战舰和铁甲船。这个比喻足够形象,因为当我们还在对飞船上的能量精打细算的时候,他们的能量已经富余到可以用来制造同轴旋转的仿重力室!虽然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多余,但当时的我简直被惊的下巴掉在了地上。”
“我想,我们的差距根本不在航天上,而是在比起航天工程这个宽泛命题更为基础的一些领域。比如材料,比如能源……就像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控核聚变。”
“我毫不怀疑,早在两年前甚至三年前,他们就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到火星上去,并让他们舒服的待在上面。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仅仅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慎重,以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也许我们的总统先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了,这场毫无意义的对抗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灾难之外,到底还带来了什么!”
相比起其他人而言,同时坐过BFS和霞光号两艘飞船的约翰逊,可以说是最了解两者之间差距的人了。
毕竟整个北美,除了他之外,恐怕也只有另一位还醒着的宇航员,感受过那种深入灵魂的震撼。
那篇推文在发出之后,短短一小时的时间里,便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转发,引起了不少渐渐怀疑这场航天竞赛究竟是否有必要再进行下去的美国人的反思。
当然,即便是这样,仍然不乏一些狂妄自大的人。
比如NASA的特聘工程师、深空之门计划的负责人之一、麻省理工大学的航天工程学菲尔歌德教授,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便措辞强硬地说道。
“这是一次草率的航天计划!”
“我相信他们在航天技术上取得了某种程度的优势,但我仍然无法从他们的草率安排中看到任何成功的希望!”
“如果他们真正为自家航天员的生命着想,对生命还心怀敬畏,那最好还是重新考虑一下发射安排,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好好研究下发射计划。”
“不要将自大当成勇气,否则这将成为人类史上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惨剧!”
…
(你们的点赞是我爆发的动力!还差几百个赞就省top1了,冲上去咱们明天继续爆发!)
第1350章 远行星殖民系统
金陵航天装配中心。
这座占地上百亩的高科技工厂,集散着全华国尖端航天设备的零件,由星海一号量子计算机提供云信息服务,并通过流水线、多轴电驱机械臂、大小型号物流车、货运无人机等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完全无人的标准化生产。
这里就像是一座熔炉,熔炼并铸造着共。和国所有国民对于宇宙的梦想。
心怀敬畏地站在这座庞然大物的高墙边上,登火计划的负责人之一常和志主任,与袁焕民院士等一众航天科技集团的高级工程和高管们一道,安静地站在这里等待着什么。
约莫过了十分钟左右。
终于,一辆黑色的轿车在几辆军车的护送下,相当低调地开进了园区内,踩着整点停在了厂房的门口。
随着车门的拉开,一位面容威严的老人,和一位年轻人几乎同时从车上走了下来。
不必多说,那位老人的身份,任何华国人都不会陌生。
至于那位年轻人也是一样。
甚至别说是华国人了,他那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学术成就早已经征服了国际学术界,但凡有关注过科学界相关新闻的人,在看到他之后都能够下意识地叫出他的名字——
或者,至少也会知道,“陆教授”这个名字。
注意到众人脸上严肃的表情,老人和蔼地笑了笑说道。
“不用这么严肃,我只是来这里看一看……那个殖民舱,就在这座厂房里?”
注意到老人看向了自己这边,陆舟笑着点了下头。
“已经装配完成了,里边请吧。”
“陆院士先请!”
一番客气之后,一行人一同走进了这座位于航天装配中心正中央的厂房内。
环顾了一眼四周那充斥着金属质感的高精尖自动化设备,老人颇为感慨地说道。
“全国各地的工厂我看过不少,只有这里,我是见一次,震撼一次。”
那一辆辆物流车就像是川流不息的蚂蚁,和机械臂、传送带等等一系列的机械设备的互动是如此的流畅,以至于没有一丝一毫的停顿。
整个工厂就像是一个整体,这里的每一颗齿轮,都在AI的协调下运转着。它的速度也许并没有运转到最快,但每1毫米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
就仿佛……
连运动轨迹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样。
“这是我们集团开发出来的最新型工业云服务技术,除了航天装配中心之外,这套系统目前在深市、沪上等一线城市的物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还有金陵高新技术园区和沪上领港工业园区的部分制造企业。而根据我们客户的反馈,通过自动化技术制造出来的标准化配件,在国际市场中赢得了相当广泛的好评!”
看了眼老人脸上震撼的表情,陆舟思索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AI的应用和产业的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凭借着量子芯片、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我们现在勉强算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人口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迁移,由此会带来包括工作岗位流动、受教育时间延长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考虑的。”
“就业率确实是个问题,”老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阻碍技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等到技术足够成熟,这种自动化技术迟早会从高端产业向下迁徙……你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
陆舟:“基本正确。”
“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社会福利,加大公共开支,发展第三产业……都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我相信社科院的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肯定比我更专业。”
“社会福利这个恐怕还是有些难度,”老人皱了下眉头,思索说道,“我们的情况和别的国家还是有些区别,首先人口就是一大问题。”
“短期来看是个问题,”陆舟点了点头,“但我相信,只要生产力足够发达,别说是十四亿人了,就是人口再翻一倍,也是能够维持高福利社会的开支的。”
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忽然转头看向了跟在身后的秘书。
“记下来了吗?”
那秘书点了点头,合上了手中的速记本。
“记下来了。”
“很好。”
点了点头,老人看向陆舟笑着说道。
“这件事情等我回去之后会开会研究的,咱们还是先看看那个准备送去火星上的殖民舱吧。”
陆舟微笑着说道。
“就在前面,我们已经到了!”
穿过了一扇合金门,在一处空旷的厂房内,众人看到了一座由钢筋支架覆盖的鸵鸟蛋状的银白色航天器。
这座航天器的占地面积约莫得有半个篮球场的大小,单是这么看上去,实在让人很难将它和航天器联系到一起。
相比之下,它更像是一座空间站。
在看到这台装置的第一眼,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庞大的体积给震惊到了。
尤其是袁焕民院士等等来自航科集团的工程师们。
相比起其他外行的“过个眼瘾、看个热闹”而言,他们更清楚想要将这玩意儿送到天上去究竟有多困难。
目瞪口呆地盯着这座据说是殖民舱的航天器看了很久很久,袁焕民院士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玩意儿……你们打算怎么把它送到火星上去?”
这个问题问进了不少人的心坎里。
包括登火计划的负责人常和志主任、以及挂名月球轨道施工委员会的大长老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因为这个问题看向了陆舟。
面对众人询问的视线,陆舟微微一笑,解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