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仕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强自镇定,笑着对吕惠卿说道:“吉甫既然有此思考,想必也有对策了吧。”

    众人闻言精神一震,目视吕惠卿的眼神也火热了许多。

    吕惠卿看了一眼众人,这才说道:“说不上好法子。一是大家集思广益,再想想看还有哪方面可以改革,再出台一两条变法法令。这样可以告诉官家,我等变法还没有完,还要持续下去。”

    王安石点点头,道:“相信以大家的智慧,应该还能想出其他条令来。”

    众人点头,到手的权力,当然不能放弃。

    吕惠卿又道:“第二个嘛……王参政,我等最好能有退一步的心理准备。”

    “退一步?”王安石大是疑惑,“何谓退一步?”

    吕惠卿小心地说道:“做好与司马君实等人妥协的准备,尽最大的希望保住条例司。”

    王安石顿时不悦了。

    这是让他牺牲某方面的利益来换取敌人的退却。

    吕惠卿不再说话,心里苦笑不已,他知道王安石性子强硬,要他妥协,实在是强人所难之事。不过政治本来就是妥协的产物,随着沈子贤的回京,加上这次战略如果成功,朝中形势必然大变,再以以前的法子来应对肯定不行。

    再说了,如今四年过去了,变法派已经形成规模,算是打下一片江山,只要能保住这片领地已经算得上绝大的成功。朝堂之上,进攻不进攻,只要能守住打下的领土,对敌人来说,还是一大威胁嘛。

    吕惠卿是实用家,他想问题更倾向于有用,而不是什么面子与大义。

    王安石还没有说话,王雱却是跳脚不已:“退却?这怎么行!王某说了,不能退,只要退一步以后就会有两步三步。三个月前我说不能让沈子贤如意,现在怎么样,就是因为当时不够坚决,退了一步,如今人家却要欺负到头上来了!吕吉甫,你安得什么心!”

    王安石这次没有开骂,沉默思虑。

    “子华,你说呢?”王安石问韩绛。

    韩绛却问王雱:“元泽,你说不退却,又该怎么做?”

    王雱冷然:“还能怎么做,找沈子贤的把柄,发动御史弹劾,让他出京!现在没有把柄,就攻击范尧夫,行围魏救赵之策,让他们手忙脚乱没有时间来对付条例司。”

    “章某也觉得可以在范尧夫身上做做文章,不能弱了我等气势。”章惇向来不是妥协之人,支持王雱的建议。

    邓绾跃跃欲试,兴奋地说道:“王参政,邓某也觉得不能放松对范尧夫的弹劾。他与沈子贤是司马君实的左膀右臂,如今两者皆在京城,司马君实如虎添翼。去其一臂,也对我等有利嘛。”

    王安石心里一动,今早还说对范纯仁暂缓进攻,如今看来有推倒已定策略的必要。

    他问吕惠卿:“吉甫,你认为怎么样?”

    吕惠卿暗叹一声,他知道王安石心动了,以他强硬的性子,怎么可能有多大的妥协?

    至于出言继续弹劾范纯仁之人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也清楚,王雱与章惇可以说是性子使然;邓绾就完全是私心作祟了,一旦范纯仁下台,最有希望接任御史中丞之人就是邓绾。

    说实在的,吕惠卿不大主张在这个时候令范纯仁下台,这样只会逼得沈子贤他们加快脚步为难变法。这样一来,朝堂的形势就会更乱。一乱,对于已经取得不小成就的变法派来说,福祸难料。

    但是他也知道,在坐之中,除了他会反对,韩绛与曾布会保持中立,算上王安石,坚持弹劾的有四人之多,他吕惠卿反对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苦笑一声,吕惠卿说道:“也好,让司马君实等人自顾不暇一阵子。不过,既然弹劾了就一定要有力,要坚持到底,争取把范尧夫打倒,不能让他翻身!”

 第三百一十一章最佳人选

    月初的晚风凡经有凉人清沈欢从司马光府邸出来,一路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入幕时分。 //

    网进门就看到一家老小又聚在门后大院里,摆着香案,伫立在后边。这个阵仗还真吓了沈欢一跳。想不出个所以然。

    当他看到一旁的黄心时,才恍然过来。

    小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显然是宣旨来的。

    果然,沉欢一进来,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黄心赶紧宣旨,不为其他,只是一道任命书罢了。由皇帝亲自发出诏书,擢沈欢为三司使。

    宣旨完毕,沈欢很知趣地让人送上几贯钱到黄心面前。黄心却不敢收。连忙推辞,之后逃也似的出去了。

    沈欢没有办法,直把他送到门口方返。

    沈母就着香案拜了几下上天。感谢老天保佑,她儿子如今不单是翰林学士,还是三司计相了。

    看着圣旨,沌欢无奈地对沈母说道:“娘,这下好了,也不用搬到翰林府,直接去三司府就可以了。这几天大家准备准备,届时搬过去吧。”

    沈母老脸笑开了花,高兴说道:“好好好,就搬就搬。”

    沈莲儿不在京城,倒也没人要抢沈欢手上的圣旨去瞧。

    蔡卞走了过来,却是对沈欢对黄心那般恭敬有着意见:“老师,刚才那寺人虽然是陛下跟前的红人,您也不用对他如此客气吧?不过他也算懂规矩,并没有拿我等的小钱

    沈欢大是摇头:“元度,不要小看这些寺人,也许他们成事不足。不过败事却是有着十足的功力。就算看不起他们,也不能愕罪他们。和和气气,大家都顺心。小

    蔡卞似懂非懂地点头。

    沈欢笑了一笑,他对赵顾身边的太监一向客气,苏轼曾经也问过他何必如此小心。那时候沈欢也是摇头。因为他知道小人物也有着大能力。虽然说大宋朝的太监不可能与汉朝唐朝那样有着无上的权力,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能展现他们的能量。

    远的不说,就说宋太祖身边的王继恩吧。太祖驾崩的时候,皇后让王继恩去召太子入宫,他是出了宫,出的却不是太子府,而是赵光义的王府。赵光义得以先一步入宫控制了宫廷,登上皇位,是为太宗。撇去民间所谓的斧声烛影,单是这个交好太监寺人方面,赵光义就做得比很多人都要拜而他能登上皇位。这个太监王继恩有着绝大的功劳!

    沈欢没有什么大的野心,但是深知这些人物的能力,倒也不敢得罪。只会交好,不指望他们能帮到自己。只希望不坏自己的事就好。

    这时候王徽抱着小熙成走了过来,问道:“夫君,我等都用过饭了。你呢?”

    沈欢想起与司马康的约会,道:“还未吃,不过不用准备了,等一下我还要出去,司马公休他们要小聚一下

    几人一边走一边回了大厅,灯火已经点上,明亮洞明。

    周如抬端来茶水奉给沈欢,笑道:“夫君这些天这般忙,朝堂之事很多?”

    沈欢苦笑一下,如今大宋的形势当然不能说予这些人知道,赶紧解释说:“也不多,只不过网升任三司使,有很多东西要去适应。”话说回来,他这个三司使还是趁着这个大宋危急的机会才把握得来。他还真不知道对这个危机该是欢喜还是愁虑。

    喝了一口茶水,沈欢回头看见侍立一旁的蔡卞,沉吟一会,道:“元度,你准备一下,过会与为师一道出席宴会。”

    “是!”蔡卞大喜过望,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应答。

    他知道老师带他出去意味着什么。这是要当着众人的面介绍他呀!司马康既是宰相司马光的儿子,才学自不必多说了,就算他没有入朝为官,但是他手下有一家杂志与一家报社,在读书人之中有着无上的威望。

    与他相交的朋友,想必也不是简单之人,能与他们相识,得到他们的承认,对于以后他在开封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他知道老师这是开始为他的未来谋划。不由深深地感动。

    “爹,我也要去,去玩”。小熙成虽然还不大懂事,但是听到父亲要带哥哥出去,就想到了玩,不由在母亲怀里嚷着要跟去。

    沈欢还没答话,王徽却是轻拍他的小屁股,怒道:“你去做什么!天黑了小心别人把你给卖了

    小熙成不依,扭着小身体要下地。

    王微自是不半答应,抱着他往后院去了。

    这时候下人来报司马康到了门口候着。沈欢从椅子上起身。

    周如怡快步过来帮他整理衣服,细语关怀说道:“夫君,早点回来休息,莫要喝太多酒。”

    沈欢点点头,招呼蔡卞出去了。

    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