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后世作为保守派地头子加以批驳,在沈欢看来,他真是太冤枉了。^^^^若不是王安石做得太过分,他又岂会与好友决裂呢!不为了利益,只为了大局而已!
想通了这点,沈欢笑道:“其实老师也像走进死胡同了!不错,方田均税法是将了那些地主豪强们一军,就是朝中官员,也多有怨言。可是,以这点而论,此法是良法,大大的良法,针对时弊,因为确实有太多地地主豪强隐瞒土地,做着逃税的勾当!老师不能以此作为反对的理由呀,若是以此为理由,就会给人打上保守守旧的标签了!”
“哦?”司马光来了兴趣,“按子贤的意思,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沈欢侃侃说道:“说触及地主豪强的利益,这话不错,学生敢放言,就连韩相公,反对的理由也是这一点!他韩家在河北是大家族,土地千顷,下人瞒着他做的兼并勾当,肯定也不少!不过,单单是这一点,肯定不足以令我等信服!因为老师起初您也是支持变法的!而且学生也敢肯定,只要官家坚持,就连韩相公,也会支持家里乖乖报出土地地真实数目。因为这确实是打击宵小地有力一击呀!对于解决财政问题,比青苗法还要有利!但是学生担心的是实施地细节过程!”
“细节过程?”司马光给沈欢一大通语言绕得快晕了,他之前反对此法,确实顾忌到官员强烈反对弄得朝堂不得安生,为了稳定大局着想,反对得也有理由了。现在听到沈欢说这理由不成立,人也愣了。
沈欢冷笑说道:“是的,细节过程。老师,方田法要求官府每年丈量全国土地,按贫瘠肥沃分为五等,以此为依据,均税天下。法令不错,表面上是能打击地主豪强的兼并。然而,再好的法令,也是由底下之人去实施的。那么,实施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呢?”
“发生什么?”司马光已经给沈欢牵着鼻子在走了。
“按贫瘠分为五等,这个贫瘠是以什么为依据,这个五等,又是谁说了算?官员,就是底下的官员!通通都是由他们说了算!地主豪强之所以叫豪强,不就是他们在地方有着无可比拟的势力吗?既然他们有势力,难道他们不会与底下官员相勾结或者威胁底下官员在丈量土地的时候,把他们家的土地都划在贫瘠一方?有了贫瘠一方,那么谁家的土地是肥沃的呢?百姓!没有多少土地的百姓,他们家的土地是肥沃的,赋税要交最高的!谁说的?哈哈,就是那些地主豪强与底下官员说的!”
“这……这……”司马光听得额头大冒冷汗。惊异地看着沈欢,想反驳他地话,心里却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对方说的一定会发生。
沈欢又道:“当然。我们不能把全天下的官员都看成是洪水猛兽,大多还是为民着想地。可是,只要有一半。不,有一两成的官员是这样。以大宋天下计算,波及的范围都会达到几百万百姓。老师,几百万百姓之地呀,一旦真弄得他们生活不了,趁起作乱。或者说无以为生,怨声载道。这才是此法地最害之处呀!”
司马光嘘了一口气,幽幽地道:“子贤,给你这么一说,老夫还真觉得以前的理由太过天真了!对,这才应该是我等反对此法地理由!子贤,正如你所说,此法有利也有弊,你上次能改良青苗法,这次呢,该如何改良?你快说!”
“没有!暂时没想出法子!”沈欢很干脆地回答。此法与青苗法不同。青苗法只要划开区域。一般问题都能避免,然而此法无论放在何地。都会发生问题,除非把土地赋税按照一律的税率来征收。可若是这样的话,问题更大,税率低了,那些有着大片肥沃土地的地主就该偷笑了能让他们使出手段去兼并的土地,大多肥沃,没有谁会要那些贫瘠地土地去交税;税率高了,那些只有几亩田地的百姓就惨了!
算来算去,都难以合适。这也是沈欢与司马光一方地短板,他们只能在王安石的法子里找缺陷,却难以补上,更不用说开创新法了。
沈欢很无奈地道:“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最近已经在参考各种数据,尽量拿出一个好的章程来!其实……在学生眼中,不征收农税,那才是最高境界的天下!”
“不……不收农税?”司马光大是吃惊,“这可能么?”
沈欢诡异一笑:“老师,这总是个目标,不是么?”古代以农为根本,在官员心目中,这个农税也是立国的根本。这个理论,放在其他朝也许正确,不过放在富裕发达的宋朝,就不做准了。沈欢在三司办公,他计算过了,因为本朝土地不抑兼并,为了个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一口饭吃,其他行业放得比较宽,像歧视商贾的程度,宋朝比任何朝代都要低得多!而一统计会令你发吃一惊:宋朝的财政收入里,工商行业占了大半,有时会达到七八成,而农业赋税的比例之小,冠绝所有地封建王朝。
后世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因为农业税占地比例越来越小,不就取消了这个农业大国赖以为根本的农业税么!也许,在北宋如今地情况下,取消此税有点不可能,但总是个盼头吧。既然沈欢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朝堂,他总得为自己找一点事来做,有个目标,也总比浑浑噩噩过日子要好!
司马光突然站了起来,道:“子贤,你刚才所说的方田均税法的弊端,老夫要写成奏章,上予官家,让官家有所警惕!”
“没用的,老师!”沈欢摇头说道,“如今的官家,怎么会放弃能为他缓解财政的路子呢?有了三司条例司的介甫先生,也不会让人阻挠他的法令了!上次改良之法,就让他很不高兴了,总以为我等坏了他的威信,让新法难行。如今更不会在意我等所说的弊端了!”
司马光怒道:“王介甫安敢如此。奏章老夫会上,若他真一意孤行,那就不怪老夫不念旧情了,不惜与他反目,也要阻止他!”
沈欢摇头笑了,也没有相劝。反目就反目吧,反正就是不因此事,他们也会反目了,这一点,任谁也改变不了,全是因为两人迥然的性格问题!王安石肯定是不听劝了,也会招致众多朝臣的反对,不过只要有官家的支持,他暂时都会安然无恙。这一点,沈欢深信,既然这样,还不如让司马光明着反对,与之决裂,让朝臣都看在眼里,弄不好司马光会成为他们的领袖。
韩琦快要退了,司马光上台的资格很大,因为他的资历比王安石还要深。唯一缺的就是威望,趁着这个机会,与王安石闹绝,彻底摆脱与王安石是好友的阴影,成为另一派的领袖,得到众多大臣支持,大有希望问鼎相位!这是沈欢抱着的绝妙打算,多年以来的努力,不都是要司马光处处领先王安石一步么?在官场上,资历往往会成为左右胜利的关键!
而随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反目,党争也就不远矣!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党争
无论大家争论如何,在大宋熙宁元年年末的时候,王安石所造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基本框架基本上完成。 这是王安石的私人变法机构,不为他所用之人,肯定进不了这个权力机构;换句说就是说凡是支持他变法为他所用,品阶够高的,基本上都入得此处。
于是乎在沈欢看来的许多历史牛人都纷纷跳上舞台,吕惠卿自不必说,是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几乎所有的变法条例都是他起草的文字,也帮着出力思索;还有曾布与章这两位名人,也入了此例。曾布现在已经是修起居注了,官职不小,也要开始发挥才干;章进来做三司条理编修官,作用也不小。
对于后两者,沈欢也不陌生,前者还算有点良心,在变法派里,不算激进,曾经因为相劝王安石,给贬到南边去;至于章,他的性格最像王安石,强悍到连苏轼都感慨的地步!不过让沈欢不得不感慨的是这些附和王安石的大臣,皆有才干,像曾布与章,都做过三司使,这个位子,没有一点经济能力,那是不能胜任的!在这点上,司马光一派相对弱了许多。
这些任务的上位,让朝堂一片失声,接着才是声讨,倒不是这些人才干不成,而是其中大多是南方人。吕惠卿与章是福建人,王安石与曾布是江西人,另外其他小兵小将也有不少是南边的,朝中本来就是北方人的天下,如今一下子挤进这般多的南人,怎能让他们接受得了!在他们的意识里,男人都是狡猾奸险的,如今他们靠附和王安石得势,一时间倒验证了他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