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才能断除病根呢?”李世民非常关心。
李世勋苦笑道:“大夫说,要在药中掺入胡须,并加以煎熬,始能奏效。”
“这个容易!”李世民放心地笑了。他取下佩刀,立即将自己的胡须割下,交给了李世绩:“你就用朕的胡须煎药好了。”
李世勋大吃一惊,急忙跪下道:“陛下的隆恩大德,臣实在担当不起!”
李世民走上前,扶起李世勋:“将军何出此言?你为朕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朕的这点心意,又算得了什么?”
一旁的房玄龄与魏征都为君臣的这种深情厚谊而感动不已。
夜晚,李世民坐在书案前批阅奏章。大理寺又一次上奏要诛杀党仁弘。看罢这份奏章,李世民心烦意乱。他扔下奏章,在房间里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正在这时,党仁弘求见。他面带愧色、惶恐不安地走了进来,跪伏在地上,向皇上请罪。
李世民痛心疾首地说:“你怎么这样糊涂?”
党仁弘伏地拼命地叩头道:“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念及旧情,饶臣不死……”
李世民打断了他的话,既激动又痛切地说:“你有才干,有谋略,所到之处都有很好地声望和政绩,朕对你也非常器重。不想你性情如此贪婪,贪污银两竟高达一百余万!如今被人控告,依律法应治死罪,你知道不知道?”
白发苍苍的党仁弘愈加磕头如捣蒜,乞求道:“臣的确罪该万死!但……先帝当年起义,臣率两千余人前往投效,随同先帝攻克京师……陛下大军攻击郑帝王世充时,臣负责粮秣薪俸,从未出过差池。后来历任南宁、戎州、广州都督,也能克尽职守,以报望恩……恳请陛下看在这些份上,赦免臣的死罪……”
李世民犹豫着没有说话。
第二天,李世民与群臣商议此事,说道:“大理寺已经是第五次上奏要诛杀党仁弘了。朕可怜他白发苍苍竟被斩首,想救他一命,只好破一回例了。诸位说如何?”
堂上一片静寂。
“国法是君王接受天命制定的,不可因为私情失去信誉!而今……朕偏袒党仁弘,打算赦免他,这是破坏国法,辜负了上苍。所以朕准备到城南郊野,睡在草席上,每天只吃一餐蔬菜,一连三天,请求上苍宽恕!”
房玄龄一听,急忙劝阻道:“生杀大权,是君王独自拥有的,君王可以随意使用之。陛下有仁爱之心,是以感动上苍,又何苦要自责到这种程度?”
长孙无忌也劝道:“党仁弘过去对大唐建有大功,陛下网开一面,饶他不死,也不是什么大错啊!”
二臣虽然如此说,李世民却并没因此而感到宽慰,他更加自责道:“朕有三罪:一是对人的认识不深刻。二是因私情而破坏国法。三是欣赏善行,却没有赏赐;憎恨恶行,却不能诛杀……”他痛苦得说不下去了。群臣为他的这种深刻反省和自责所感动,纷纷劝阻他,希望他能放弃自我惩罚的做法。李世民这才不再坚持。他下令罢免党仁弘的官爵,贬做平民,流放钦州。
这日,房玄龄进宫面圣。见了李世民,遂叩拜道:“陛下,高阳公主与犬子之婚事已操办完毕,臣谢主隆恩。”
李世民大喜,捻着胡须说道:“阳儿自小被朕娇惯,任性乖张,到你府上,只怕公子要受些委屈了。”
房玄龄忙道:“陛下,公主乃金校玉叶,千金之躯,肯屈尊下嫁犬子,已是旷世难修的鸿德。犬子无德无能,将公主许配与他,真真委屈了龙凤之体啊!”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0 回复此发言
310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玄龄不可这样说。阳儿不谙世事,你务必要严加管教,可不能让她搅乱门风哪。”
房玄龄点头称是。
魏征在一旁笑道:“公主与遗爱喜结连理,玄龄,老夫在此也道喜了。”
房玄龄忙拱手道:“谢魏右丞相贺之礼。”
这时,褚遂良进殿奏事道:“陛下,史馆内新增了几名起居注史官,由此费用增加诸多,是否让户部适当拨些银两?”
李世民准奏。
褚遂良谢过恩,刚要走,又被李世民叫住。李世民道:“遂良,你兼知起居事,又与玄龄负责史馆撰修国史之事,朕想与你二人商量一下,可否将国史与起居注让朕过目?”
褚遂良、房玄龄万没想到皇上会提出这个问题,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魏征想了想,说:“陛下,此事恐怕不妥。君王阅看当朝国史与起居注,不独本朝,恐怕前朝也闻所未闻。”
李世民于是不解地问:“朕时常观看前代史书,那上面表扬好的,斥责坏的,足以成为对后世的规劝和告诫。可是让朕搞不懂的是,当代的国史为何不让君王亲自过目?”
这时,房玄龄才说:“国史既然必须如实记载,是希望君主不要做非法的事。只是因为怕有些记载与君王的意见相抵,所以不能让当代的帝王看。”
李世民说:“朕的想法与古人迥然不同。朕想亲自看看国史,好的且不必说;如有对朕过错的记载,不妨作为鉴戒,使自己予以改正罢了。所谓为美者、贤者讳,朕都不以为然。古来帝王不观国史,君主不能从国史中获益,殊为可惜!”
说罢,他又看看褚遂良,问道:“遂良,朕有不好的地方,你也如实记下了么?”
褚遂良答道:“臣身为史官,不敢不记。”
魏征在旁说道:“假如遂良不去记,那么其他的人也会记下来的。”
李世民听到这里,深以为然。
褚遂良、房玄龄不敢有违圣令,更不敢触怒皇上,在十分为难的情况下,他们删简了国史,按年代顺序编写成高祖、本朝实录各二十卷,呈送给李世民。
当李世民看到对玄武门事变的记载后,见那上面许多处口气含混,文字且隐约不明,便问房玄龄道:
“玄龄,你与遂良在写玄武门之事时,是否想隐去什么?”
房玄龄慌忙答道:“臣不敢,均是如实写来。”说此话时,脊背上已渗出一层冷汗来。
李世民似乎已看出他的心思,缓缓地说:“从前周公扫平了管叔、蔡叔的叛乱,故而使周朝得以安定;春秋鲁庄公时,他的儿子季友毒死了叔牙,因而使鲁国得到了安宁。朕平息建成、元吉的谋乱,和上述的事情意义是一样的,也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百姓的缘故。既如此,你们对这些又何须劳烦去隐瞒什么呢?应当直截了当把事情写出来才是。”
房玄龄一听,连连称是,自去史馆与褚遂良商议修改之事。此后不久,李世民为鼓励修史,对房玄龄、褚遂良赐缎一千匹,并诏降玺书称扬。
这一日,魏王李泰带着韦挺、杜楚客前来求见李世民,二人手上捧着大叠的文稿。李泰说道:“承蒙父皇垂爱,特准儿臣在王府设立文学馆。儿臣不敢辜负父皇美意,发动馆内成员,编撰《括地志》共五百五十卷。如今业已全部完成,儿臣呈献父皇,还望父皇不吝指正。”李泰说完,杜楚客与韦挺分别将文稿呈上。
李泰又道:“《括地志》又名《坤元录》,乃我大唐帝国各州的地理志,谨先献上第一、二卷,恭请父皇御览。”
李世民接过了文稿翻阅了一下,非常满意,赞道:“泰儿辛苦了!文学馆创立不久,就有如此辉煌的成绩,实在可喜可贺。如今帝国一切已上正轨,正需要《括地志》这样的著作,这对于今后施政将有莫大参考价值!”
李泰掩不住满脸的得意,趁机请求道:“儿臣想扩大文学馆规模,以便向各方聘请知名学士,不知父皇能否多拨下一些银两?”
李世民马上慷慨允诺:“这不成问题!朕一定会大大增加你的薪俸津贴。”
李泰心中大喜,试探地问道:“如果儿臣的薪俸津贴超过了太子,是否妥当呢?”
李世民不加思索地说:“你做的事比承乾多,多出一些又有何关系?”
李泰看了看父皇的脸色,小心地说:“不知大哥近来可好?自从称心事件之后,儿臣就不敢去东宫向大哥问安了。”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30 回复此发言
311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李世民一听承乾那件事,神采飞扬的脸倾刻阴沉下来,他厌烦地说:“别再提承乾了!提到他朕就生气。朕处决称心,是为了他好。他不但不有所省悟,反而萎靡不振,宛若行尸走肉。
为了承乾的事,吉儿近来心情一直很烦躁。这天,她独自一个呆在书房里,想通过读书来使自己纷乱的心绪平静下来。但是,翻了没有几页,她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她合上书,默默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