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部份财富却又集中在少数晋商手头。想要从这些晋商手头挤银子,就算赵九凌贵为王爷,也不敢冒天下大不违去明抢吧?
过了数日,楚王赵九凌命人发出公告:军需物用紧张,敬请各大商户士族康慨解囊。当然,赵九凌也承诺了,并不是让大家无偿捐献,而是但凡有捐资的商户,日后若有商队进出山西境内,可以由军队免费护送出境,直至抵达安全目的地。
一些眼光独到的商户们双眼一亮,想着赵九凌的身份,再想着这种情况下贴出告示的背后的最终目的,回去与师父幕僚们仔细商量了一宿,得了一知半解儿,赶紧命人送了上万两银子出去,在总兵府得了张捐献文书后,喜兹兹地回家了。
一些精明的商户则冷笑两声,山西地界的匪贼都被楚王消灭了七七八八,日后商队还何需惧匪?捐了也是白捐,反正自家也有护卫和商队,何必去花这些冤枉银子。
事隔不久,山西地界又冒出了好些匪徒,个个装备精良,武器五花八门,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武艺高强,好些商队都被洗劫一空,损失惨重。
而那些捐过款的商户则由军队护送,一路相安无事,这会子,那些大富们纷纷醒悟过来,原来山西地界的匪徒并没有全部消失,那些被官兵消灭的,也不过是些三流匪徒罢了。
不出半个月,总兵府的库房里已堆满了小山高的银子。
穆少清飞快地拨弄着手上的算盘,飞快地算着,“……除去这个月的银饷以及所有城墙补建开销,以及军需补给,还能剩下三万三千两银子。”
穆少清又拿着账本算了下来,“我看过往来的靼鞑进攻的路数,一般都是草原上出现特大灾难才会集中兵力掠夺我边境。而每年冬天,他们都会时常骚扰我方边界。以往因为这边兵力不足,军饷补给不及时,以及将士们士气低迷,只能勉强自保。如今王爷一来,想必今年可以给他们个迎头痛击。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至古不变的规矩。想要激发将士们的士气,光严厉军法是远远不够的。”
赵九凌颔首,“本王明白先生的意思。想必先生已有了完全之策。”激励士气最重要的还是赏罚分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保家卫国固然好听,但连性命都丢了,妻儿都得不到妥善安置,谁还愿意去当这个英雄?
“还是按着老规矩来,王爷自有一套鼓舞士气的法子,我就不再多说。如今只说军饷和赏金的事儿。这一旦战事开打,银子可就像流水一样流了出去,这三万两银子,远远不不够呀。”
赵九凌脸上露出疑重之色,“依先生的意思?”
“光靠晋商捐助是远远不够的,咱们可得另想办法,要么以战养战,要么自给自足。”
与穆少清为首的幕僚团商议了一整个下午,总算找了个解决银子的好去处,按理说,王爷应该高兴才是,可为何仍是这副阴沉沉的面孔呢?
朱棒槌很是不解,他觉得,他是越来不了解王爷的心思了。
第167章 赵九凌的算计
顾炎的死训,在京师,包括远在山西的赵九凌也都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一番唏嘘过后,赵九凌又自然而然想到了顾东临与锦绣的事来。
锦绣已经出了孝期,马上就要与顾东临成婚,可顾炎却战死沙场,顾东临要么在百日内娶亲,要么就要等到三年后方能娶锦绣进门。
锦绣今年十七岁了,若是再等三年,就真成了老姑娘。
如果他是顾东临,肯定得想办法在百日内与锦绣成亲。
想到这里,赵九凌内心一阵黯然。
印像中,那个嵌着一张不大的黑珍珠般又水灵灵的小眼睛,偶尔会闪过狡黠与恶作剧,偶尔闪过坚定与刚强,偶尔又有脆弱与深沉,那样一个集稳重与些微小孩儿心性的女子,这辈子,也只能永远出现在他的记忆里了。
师爷穆少清摇头扇子,笑盈盈地对赵九凌道:“谨阳侯战死沙场,算是为国捐躯,他又是侯爷身份,按祖制,皇上会亲下圣旨安扶慰问谨阳侯家属。京里传来消息,皇上有意让太子亲自前往金陵封赏谨阳侯遗孀以及世子。”
赵九凌正心烦意乱,忍不住道:“皇兄可是堂堂太子,居然纡尊去金陵扶慰,怎么说也有些过了。”
“就因为太子是未来储君,所以更要走这一趟。”好证明皇上优抚功臣家属,对于为国损捐躯的将士们,都有幸得到太子的慰问,这也算是替太子拉笼人心的必要措失,也好为太子将来登基造势。
赵九凌身为太子亲兄弟,何偿不知这只是父皇有意给皇兄树力威信与仁义之名,没再多说什么,但仍是忍不住道:“金陵离京甚远,那边天气又炎热,皇兄从来未离过京师,恐怕会水土不服,我觉得还不如父皇亲下圣旨,让顾府夫人携子进京受封赏,岂不两全其美?”
穆少清看了他一眼,又继续摇着扇子道:“王爷此话有理。这金陵离京城甚远,又气候炎热,太子是国之储君,可不得有任何闪失。若是召顾府夫人携子进京受封抚慰,太子殿下亲自去城门迎接,亦显吾皇仁义,太子仁厚。”然后话锋一转,脸上出现似笑非笑的神色,“顾夫人才刚丧夫,估计悲伤过度,身子虚弱不堪,这一路天气又热,想必御林军只得放慢行程。少说也要花五六个时日,而进京后,还要一番修养,方可鄞见皇后,一番封赏恩抚下来,也要花去三五日功夫,另外,皇上要在太庙举行英魂安息仪式,顾家在京城也有诸多亲戚好友,这一番走动下来,约摸也要花去十天半月。紧接着,谨阳侯故士远在陕西,顾夫人还得抚棂回乡,葬至顾家祖坟,这样一来,少说也得耗去百日。”
……
朱棒槌发现,此前王爷在看了西北的战事后,还一脸的沉痛,后来的几天里,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过,似乎失去了很重要的宝贝似的那种不甘与颓废,可没过多久,九爷的心情又大好了。
朱棒槌心想,西北军有泰半是王爷亲手训练出来的,那些将士们也是王爷一手提拔的,如今,打了胜战,能够独挡一面抵御外敌,并还能追敌八百余里,杀得外族狼狈逃蹿,对于王爷来说,也是莫大的欣慰。
也难怪王爷会高兴到半夜里还在床上烙饼子。
西北军这回可以记上一回大大的战功,这里头,还有王爷的一份功劳呀。
自家主子这么厉害,身为下属的,也是与有荣焉。
只是,过了没两天,王爷又开始面露沉思。这回不再是阴沉着脸,而是略带着心奋与困兽般的压抑,这究竟怎么回事来着?
在接连三天王爷都是这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后,朱棒槌再也忍不住好奇,偷偷问了一个书吏,“那个,前阵子西北战事如何了?”
那书吏是五品文书俭事,专门负责攥写凑章类的文书工作,见是王爷身边的贴身侍卫统领,知道是王爷亲近的人物,不敢怠慢,说:“西北战事激烈呀。蒙古人纠集五万大军攻打凉州西宁二卫,参将官战死,眼看就要失守,陕西总兵王海急调大军前去增援,勉强守住城池。但伤亡惨重,眼看就要失守,所幸,云贵总督顾炎率八千精兵千里驰援,解救两卫于水火之中。并御敌八百余里,斩杀蒙古人首级近万。可王海却贪功冒进,不顾劝阻一路追赶,落人蒙古包围,顾炎拼死救援,王海倒是救了回来,顾炎却牺牲了。”
朱棒槌点点头,“除了这个外,就没别的要紧事了?”
“没了。说起来,顾炎亦是一方优秀战将,多年来镇定一方,无往不克,攻无不胜,却这般死去,实在是不值呀。”
朱棒槌对顾炎有几面之缘,印像颇好,心里也颇是难受,忍不住道:“是很可惜呀,他才不到四十岁呀。”怪不得王爷前两天心情很沉重,顾炎此人,确实算得上一方勇将。
“是呀,王爷是个惜才之人,听闻顾侯爷牺牲了,可也难过唏嘘了好些天。”书吏很是感慨,顾炎这辈子也不枉此生了,连王爷这样的人物都对之腥腥相惜。
朱棒槌迷迷糊糊地离去后,边走还边想,原来王爷这阵子的反常是为了顾侯爷的死呀。咳咳,王爷与顾侯爷可没什么交情呀,想不到却因为顾侯爷的死如此伤怀,王爷真是个性情中人。
重新回到赵九凌身边的朱棒槌又猛然发现了不对尽,若要说王爷对顾炎的战死痛心,那应该是愤怒或是惋惜才是,可王爷却是带着点点兴奋与困兽般的压抑,这又为了哪般?
又经过数日的仔细观察,也做了几次言语试探,朱棒槌很是肯定地下达结论,他家的王爷压根儿就不在乎顾炎的死,而是另有心事。
但王爷究竟又有什么心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