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怎么可能把屈突通交给李世民,用什么赎买都不可能,一旦他被厚币打动,将来带兵杀入太原之人,极可能就是屈突通,此人要么为己所用,要么杀之,没有第三条路。

    过了良久,谢思礼才匆匆回来,长叹一口气,“殿下,卑职磨破了嘴皮,他就只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他说,只求殿下给他留个全尸。”

    这句话使杨元庆身子微微一震,半晌,杨元庆终于无可奈何地叹息一声,这是天意,他不可违之。

    杨元庆从抽屉里取出一只红色玉瓶,递给了谢思礼,“这是粟特人的剧毒,叫做‘帕帕木’,入口即毙,你交给他,再告诉他,我会将他厚葬在北邙山,让他安心去吧!”

    。。。。。。。

    帐内,屈突通披散着头发,向西北方向磕了三个头,随即盘腿而坐,他已沐浴,换了一身洁净的白衣。

    他的父祖是河西羌人,尽管他本人没有在河西生活,但他知道先祖留下的规矩,必须白衣而去,不能带任何饰物。

    在他面前的桌上放着一碗酒,旁边就是那只像鲜血一样红艳的玉瓶,只有一寸大小,屈突通端起酒碗闻了闻了,笑了起来,“这就是楚王殿下最好的蒲桃酒吗?”

    旁边一名亲兵道:“这就是我家主公的极品蒲桃酒,天下一共只有两瓶,他知道屈突公好酒,特送给公一瓶。”

    屈突通端起酒碗深深一闻,眯眼赞道:“好酒啊!得喝此酒,死而无憾,多谢楚王了。”

    他咕嘟咕嘟将酒一饮而光,用烈酒洗去他体内的污垢。

    “痛快!”

    屈突通将酒碗往桌上重重一放,伸手取过玉瓶,拧开盖子,他凝视着瓶子里青绿色的粘稠液体,忽然仰头长叹一声,“我屈突通走错一次,就绝不能再错第二次!”

    他将瓶中毒液一饮而尽,‘啪嗒!’瓶子落地,屈突通自尽而亡。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 )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六章 棋输一着

    襄城郡之战影响深远,它虽然只是棋局中一小处地盘的较量,但它却至关重要,它使唐军在整个战局中陷于被动,屈突通的被俘极大震动了唐廷朝野,也使唐廷高层意识到中原之战的不利局面。 。)

    就在屈突通的被俘两天后,大唐皇帝李渊正式下达圣旨,命令唐军全面撤出中原。

    但这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隋末,尽管可以通过飞鹰传递一些紧急情报,但重大决策的传递还是需要人力方式。

    没有看见盖有内史门下大印的圣旨,无论李世民还是李孝恭都不敢承担放弃中原的重大责任。

    圣旨从长安出发,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渊县需要三天,抵达许昌县需要五天,可就在这五天的情报等待期内,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一支两万人的隋军在中原平原上疾速行军,沿着颖水向东南方向前进。

    这支隋军便是在襄城郡击败屈突通两万唐军的徐世绩部,杨元庆已下令将他编入李靖的东路军,至此,秦琼部和徐世绩部都由李靖统一指挥。

    徐世绩的两万军队正是奉李靖之命插入到颍川郡中部,绕到李孝恭部后方,截断唐军的退路,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棋。

    杨元庆早在出兵前便给李靖下达过原则性的指令,要尽可能多地歼灭李孝恭部,削弱唐朝在南方的兵力,阻止唐朝再向东南扩张。

    颖水,这是河南道中部一条极为重要的河流。颖川郡也因此得名。

    经历了多年匪乱后,这条曾经富庶的河流已经变得荒凉,疏疏落落的村子好像都空荡荡,很少看见人烟,荒凉的麦田向东延伸,融化在热浪里,仿佛消失了一样。

    这里属于颍川郡中部的繁昌县。距离唐军主力所在的颍川县约八十里,队伍在急行军两天后,有些疲惫了。速度已经放慢了下来。

    这时阴沉的天空开始飘起细雨,仿佛筛子筛过一般,细细密密飘落在士兵们脸上。格外地冰凉。

    徐世绩骑在马上,搭手帘向远处看了看,远远地,他看见了矗立在细雨中的一座城池的轮廓,那里便是繁昌县城了。

    这座县城对徐世绩尤为重要,他们轻装疾行,没有携带辎重粮草,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

    而斥候探明,繁昌县城内有储存近三万石粮食,守军却只有千人。徐世绩当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夺取繁昌县!”

    二万隋军加快了行军步伐,不久,大军抵达了县城,县城大门已开。县令带领十几名官员已站在城门外等候,没有看见一个守军的身影。

    当徐世绩的战马上前,县令连忙迎了上来,双膝跪下,“繁昌县县令陈羽叩迎隋朝天军,恳求天军心怀仁义。善待县中黎民。”

    李孝恭注重经营中原,颍川县的主要郡县官员都已换成唐朝官员,因此这个陈县令实际是唐官。

    不过徐世绩并不在意,他现在关心的是粮食,马鞭一指,徐世绩问道:“城中守军何在?粮食有几何?”

    “回禀将军,城中守军闻天军到来,已在一刻钟前全部逃散,粮食封存在库,约三万石。”

    徐世绩一颗心放下,只要粮食还在,一切都好说,他翻身下马,扶起县令笑道:“县令请起,隋军是仁义之军,绝不会扰民。”

    他随即下令,“三千人入城,其余大军在城外驻扎!”

    三千隋军浩浩荡荡开进城内,而一万七千余隋军则驻扎在城外,一顶顶帐篷矗立而起。

    一个时辰后,几名报信骑兵向北方疾奔而去……隋军大营已经推进离颍川县二十里外,唐军因为在襄城郡的惨败,使军队人数进一步减少到了五万人,而隋军则因为东城郡秦琼部的增援到来,军队增加到六万人。

    这样一来,隋唐两军的力量对比开始发生逆转,隋军占据了优势,而且隋军士兵无论在士气、体格和战斗经验等等方面都要强于李孝恭的士兵。

    再加上李靖指挥有方,中原东线战役的胜利天平已经倾向了隋军。

    隋军的中军大帐内拜访着一座用黄泥塑成的城池模型,长宽各一丈,摆放在一座木台上,稍有眼光的人都会认出来,这便是颍川县城的缩小。

    这是李靖受沙盘的启发而特地制作的城池模型,是根据两百名斥候耗时十天探查得到完整地颍川县城数据制作而成,非常直观形象,这将给攻伐县城带来极有力的帮助。

    县城模型周围,围战着十几名大将,李靖手执木杆,正给众人分析这座城池。

    “目前李孝恭死守县城,但也可能会撤军南下,我们且当他死守城池,来分析一下夺取县城的可能性。”

    李靖的木杆指向城墙,缓缓对众人道:“颍川县是中原大县,城池周长三十里,城墙高两丈五尺,高大坚固,城内纵深宽大,足以容纳他的五万军队,从城池本身来说,这座城池很难打,以我们六万军队,要想攻下这座粮草充足,且有五万军队镇守的大城,几乎是不可能。”

    这时,旁边秦琼沉声道:“可李孝恭的军队未必愿意死守城池。”

    李靖点了点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刚刚接到总管的加急快报,唐廷很可能已经决定放弃中原,撤军回襄阳,那么就在这一两天之内,李孝恭应该要撤军南下了,但如果我们进逼得急,反而会使唐军不敢撤军,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北撤到许昌县,给李孝恭创造一个南撤的条件。”

    李靖看了一眼众人,“大家的意见呢?”

    罗士信沉吟一下道:“我是担心他们撤军太快。我们追之不及。”

    李靖微微笑了起来,“这个问题我已经想到了,我已下令徐世绩火速赶往繁昌县,从后面截断唐军的退路,估计他已经到了,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秦琼大喜,“如果徐世绩已经在南方等候。那这一战我们必胜无疑,我支持长史的方案,先北撤许昌县。给唐军南撤的机会。”

    李靖又望向其他几人,“大家都赞成吗?”

    众人纷纷赞成,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长史,徐将军派人来紧急送信。”

    李靖精神一振,“命他们进来!”

    两名报信兵走进大帐,单膝跪下禀报:“禀报长史,徐将军已率两万军占据了繁昌县,县城内有粮食,特派我们前来告之长史。”

    李靖见条件已经成熟,便下令道:“传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