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说到这里,李元吉失声痛哭起来,李建成也跪倒在地,替兄弟求情,“父皇,四弟的解释完全合理,他身负坚守潼关之重任,确实不能轻举妄动,不能把兵败责任加在四弟身上。”

    “你们都起来吧!”李渊长长叹了口气。

    。。。。。。。。。

    次日一早,李渊在朝会上宣布,弘农兵败,非齐王不救,杨元庆率屯重兵于阌乡县,引诱潼关之军出击,意指关中,齐王身负潼关之重任,不能轻举妄动,处置得当,有功而无过。

    弘农之败,非战之过,是朝廷东进时机有误,窦建德未能牵制住杨元庆,使杨元庆及时回兵援助洛阳,非李孝恭指挥不力,赦李孝恭无罪,所有阵亡将士皆加倍抚恤,以示皇恩浩荡。

    一场三万人几近全军覆没的惨败,便以不追究任何人责任的方式告以结束,李孝恭心中悲愤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当天晚上,李世民来到了李孝恭的府上。

    。。。。。。。。。

    【泪奔啊!早上起来,发现居然一票未得,刺眼的0票,哪位兄弟投老高一票,遮遮丑吧!】

第三十三章 兄弟生隙

    “圣上一味求稳,要影响军心啊!”

    书房里,李氏兄弟相对而坐,李孝恭满眼通红,他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搁,痛心疾首对李世民道:“潼关将士人人知道那浑蛋抢了黄君汉的女人,人人知道他是心怀嫉恨不肯出兵,圣上却偏信他的话,当将士们都是傻子吗?”

    李世民默默替他倒了一杯酒,叹了口气,“其实有些细节便可说明真相,黄君汉在当天傍晚遣散了五千军队回潼关,这些军队和将领都知道黄君汉要投降了,这个时候离杨元庆发动进攻的时间还早,他完全可以率军去接管阌乡县的防务,阻止黄君汉投降,可是他没有去做,而是坐等杨元庆渡河占领阌乡县,由此便可以看出他是希望杨元庆断了弘农军队的后路,报复你弹劾他之事,这是他的内心狠毒,但不是根本败因,我非常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他明明是率两万军去援助你,父皇却任命他为潼关大帅,这样就混淆了他的职责,这场战役之败,父皇有很大的责任,其实屈突通说得很对,一战确实不能设二帅。”

    李孝恭仰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喷着酒气道:“你说得不错,潼关本来就有一万军驻防,足可以防御十万人进攻潼关,他却用三万人防御潼关,后来赵慈景要去救我,他只给了赵慈景五千人,明显是让他去送死,潼关斥候发现赵慈景军队被围,危在旦夕。他却下令关闭潼关大门,不准任何进出,摆明了是让赵慈景去死,他心肠狠毒,连自己姐夫都可以派去送死,他真以为自己能欺上瞒下吗?”

    说到这里,李孝恭高声下令:“带他们进来!”

    片刻。亲兵把两名中年男子领了进来,他们跪倒在地,“小民参见王爷。”

    李孝恭指着他们对李世民道:“这两人是人证。是潼关外面的商人,亲眼目睹那浑蛋抢了黄君汉的女人,我派人去潼关找到他们。”

    “你们说说当时的情况。”

    一名商人点头道:“小人当时在西撤的人群中推销干粮。大概离潼关有两里的官道上,我们看见一百多军士骑马冲上来,围住了一辆马车,马车旁有四人和他们恶斗,结果当场杀死了两人,另外两人被围住,那些骑兵便从马车里拖出一个女人,长得很美貌,将她横在马上,向华阴县方向奔去了。后来那些军士回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是齐王殿下的亲兵,回禀王爷,当时官道上还有很多运送粮食的士兵,他们也看见了。”

    李孝恭挥挥手。让他将他们带下去,又长叹一声对李世民道:“我起初还有点怀疑是黄君汉骗我,现在铁证如山,圣上宁可相信那浑蛋的一面之词,也不肯在潼关详细调查,我知道他是为了维稳。但人心自有公道在,他这样偏袒儿子,可曾考虑过将士们心中的感受?”

    李世民不露声色地慢慢喝一杯酒,其实他今天来的目的是想和李孝恭取得共识,从而把他拉拢到自己身边来,但他也知道,父皇已经下了定论,一切都不可能再更改了,李孝恭找出再多的证据也没有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让李孝恭选择站位,站到自己一边来。

    他沉思片刻便道:“我今天会去找父皇,说服他把黄君汉的妻儿送去河东,我们已经失信于军,这样做至少能挽回一点点。”

    李孝恭眼中露出感激之情,这件事他也想说服圣上,既然世民愿意出面,那是最好不过,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奔跑声,有亲卫焦急禀报,“王爷,太子殿下到了。”

    李孝恭和李世民对望一眼,两人都愣住了,太子殿下居然出宫,李孝恭连忙起身,“我去迎接太子殿下。”

    他又看了一眼李世民,意思是问他去不去?李世民沉吟一下,站起身道:“我和你一起去。”

    府门前,李建成身穿青袍,头戴小帽,背着手站在台阶上等候,他是来安抚李孝恭,李建成倒并不是一味的偏袒兄弟,作为太子,他深知建国之初皇室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帝国的扩张和壮大,相反,过早地内讧分裂,会使帝国陷于一种内耗,而无力继续扩张。

    保护四弟元吉可以避免皇室丑闻,维护李唐皇室和父皇的形象,有利于争取天下人对唐王朝的支持,但他也知道,仅仅保护元吉还不够,他还需要再安抚另一个当事人李孝恭,这样才能避免皇室的分裂,李建成也可谓是用心良苦。

    此时李建成负手站在台阶上,眯着眼望着对面正在等待的一群牵马侍卫,这是二弟李世民的侍卫,他认出来,原来二弟也在李孝恭府上,这倒有点巧了。

    这时,他身后传来一串脚步声,李孝恭匆匆走了出来,躬身道歉,“让太子殿下在府外久等,臣之过也!”

    “没什么,这是我不请自来,很唐突,应该是我有歉意。”

    李建成微微一笑,目光落到了李孝恭身后的李世民身上,“二弟也来了吗?”

    李世民上前躬身施礼,“小弟知道孝恭心情苦闷,特来安慰他。”

    “是吗?真是巧了,我也是来安慰孝恭。”

    李建成目光又望向天空,尽量掩饰他脸上的一丝不自然,“天气不太好,应该快下雨了吧!”

    尽管二弟李世民还谈不上威胁他的太子之位,但隋朝的先例在前,还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往那个方向去联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做了太子,李建成自然而然地就会考虑到他的太子之位的稳固,除了得到父皇的信任,同时也要防止外来的威胁,在所有的兄弟中。二弟世民无疑是他最大的威胁。

    李建成说天气不好的意思,是提醒二弟该告辞离去了,不料李世民却没有一点走的意思,只笑了笑,依然站在李孝恭的身后。

    李孝恭是主人,他见气氛有点尴尬,连忙笑道:“别站在府门口说话了。太子殿下请进。”

    一路上李建成几次想和二弟说两句,可是两人目光相触,却找不到话说。他本来想问陇西战事,可提到陇西便会不可避免地触及到李世民未奉旨进京,那会更加尴尬。两人都沉默了。

    李孝恭将李建成请到贵客房,三人坐下,李建成坐首位,李孝恭和李世民分坐两边,两名侍女上了香茶。

    李建成身为太子,不能随意出宫,他在外面呆的时间不能太长,不可能弯弯绕绕地寒暄试探,既然二弟不肯离去,他也只能开诚布公了。

    李建成沉吟一下便道:“我今天来。主要是想和孝恭谈一谈,希望你能理解圣上的良苦用心。”

    李孝恭端着茶杯慢慢品茶,他没有说话,旁边李世民也没有说话,而是有点心不在焉地摆弄着手上一块玉佩。似乎兄长李建成的话和他没有半点关系,他只是一个旁听者。

    李建成一边说,目光却渐渐被二弟手上的玉佩吸引,他忽然认出来,那块玉佩就是前天五妹桂阳公主在父皇面前告状时,拿出的那块蝴蝶形状玉佩。赵慈景让亲兵带给桂阳公主的一个信物,玉佩怎么会在二弟世民的手中?

    难道桂阳公主已经和二弟谈过什么了吗?李建成发现二弟世民对这件事的参与其实很深,他心中一阵惊疑,这件事究竟还要怎样演变?

    心中在思虑,但他的话却没有停,他又对李孝恭语重心长道:“大唐王朝刚刚建立,这个时候维护皇族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尤其重要,关系到我们最终能否取得天下,圣上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