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一定照陛下的意思公开辟谣,关于这两名子弟,臣昨晚和一些族人商量过,决定对他们进行严厉处理,三年不准参与族祭,责令他们脱离五原郡。”

    杨广的本意是想让韦家把这两名子弟赶出家族,不承认他们是韦氏子弟,可这样一来,韦家内部会分裂,反而会造成一部分韦氏子弟支持杨元庆,杨广有这个担忧,他便没有多说什么。

    “朕知道了,就按你的想法去做。”

    “臣遵旨!”

    韦霁行一礼,便退了下去,杨广心中着实有些烦恼,其实他并不担心杨元庆扩充军事力量,而杨元庆举行科举,他却极为重视,这是一种政治举动,是杨元庆独立的一种征兆,令杨广无法容忍。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独孤相国来了,求见陛下!”

    “宣他进来!”杨广无奈地叹口气,他深恨杨元庆的科举,却又没有什么办法阻止。

    片刻,独孤震走了进来,躬身施礼,“臣独孤震参见陛下!”

    “独孤爱卿,你有什么事急着见朕?”

    “回禀陛下,是关于高。”

    杨广精神一振,这也是他极为恼恨之事,高竟然敢去帮杨元庆,简直是活得腻烦了。

    “你说!”

    “陛下,绝不能让高辅佐杨元庆。。。。。”

    独孤震话没有说完,杨广便打断了他的话头,“这个朕心里很清楚,只说你的策略。”

    “陛下,臣建议陛下重新召高入朝为官,臣相信,以他对名声的看重,他不敢不来。”

    杨广眯着眼沉思片刻,这是个好办法,高的三个儿子都在朝中为官,除非他不想要儿子的命。

    杨广又想了一想,便点头应允了,“可以,既然他喜欢跑边疆,朕就封他为司隶台大夫,替朕去安抚岭南和交趾蛮族!”

    。。。。。。。。。。

第二十九章 寻找军资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第二十九章 寻找军资

    ………………………………

    第二十九章  寻找军资

    在五原郡郡衙前,高颎接受了宣旨官当众宣读旨意,杨广封他为内史令兼司隶台大夫,命他立刻入京赴职,对高颎而言,这道旨意他不得不接受,除非他不承认自己的隋臣。

    高颎和众人依依惜别,跟着宣旨官踏上了南归的道路......

    房间里,杨元庆负手凝视着窗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沮丧,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失策了,他过早地把高颎拿出来,以高熲的盛名,焉能不招杨广的嫉恨?

    虽然高颎做主考能吸引天下士子眼球,但这却是要以他后期失去高颎的代价,一得一失,明显是失大于得,如果是在后期争霸时期再拿出高颎,那他获得政治上的优势是任何一方都难以比拟,但现在......杨元庆低低叹了口气。

    一旁杜如晦小心翼翼劝他,“总管,虽然高阁老被召回朝廷,但毕竟天下都已经知道,高阁老是支持总管,也会让很多人追随高阁老,将来高阁老的影响力还会显现,再说,以高阁老现在的年纪,他未必能支持到那时,现在让他做主考,也未必是失策。”

    杨元庆摇摇头,“失策就是失策,长史不用再安慰我,关键是要吸取这一次失策的教训。”

    说到这,杨元庆又问他道:“长史认为我该吸取什么教训?”

    杜如晦低头沉思半响,缓缓道:“我认为是总管这段时间太顺了。”

    杨元庆点点头,“你说得一点不错,这几个月我确实是太顺了,顺利夺取军权,顺利巩固军权,顺利获得大家的支持,势力顺利南扩,一路顺风,就让我有些忘乎所以,昏了头,竟把高颎推出来做主考官,却忘了高颎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我杨元庆手中,也不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而是在杨广手中,一纸圣旨便把他召回去了,轻敌者必败,我的这个教训惨痛啊!”

    杜如晦微微笑道:“其实我觉得高颎离开是一件好事。”

    杨元庆回头看了一眼杜如晦,不解地问道:“长史此话怎讲?”

    “总管不能总是靠别人,没有了高颎,难道总管在政治上就会输吗?没有了高颎,总管便只能靠自己,踏踏实实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礼贤下士,善待民众,厚积薄发,这样积累的名声不是高颎的名声,而是总管自己名声,大家不再是因为高颎而来投靠,而是因为总管的名望而来投靠,高熲的离去,其实是搬去了总管依赖的大石,百利无一害。”

    这些话在杜如晦心中压抑了很久,不吐不快,杜如晦的话使杨元庆的心也慢慢亮堂起来,他默默点头,他觉得自己的心变得沉静了,高颎离去所产生的沮丧和压力,也在这一刻消失了。

    杨元庆笑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还是给了我教训,不能因顺利而忘乎所以,我们还是要低调行事,只要朝廷不触犯到我们的利益,我们也不要再做刺激他的事,埋头积粮存钱才是王道。”

    ..........

    时间渐渐进入十二月,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整个关陇地区都被大雪覆盖,原野空旷,人迹难寻,到处是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

    在弘化郡合水县北约四十里,又有一座小县城,这座小县城就叫弘化县,县城很小,城池周长只有八里,人口五百余户,若不是有城墙包围,这就是一座镇子。

    在弘化县以北两里外的马岭河边,修建着几十座巨大的仓库,这是元家造反时修建的仓库,储存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元家储存的财富,一大半都耗费在准备这些物资上,平定元家叛乱后,大部分物资都被运去长安,大部分仓库也被毁掉,但还是有不少物资留下,由一营士兵看守。

    这天上午,弘化县平安客栈前来了一名中年男子,此人姓赵,叫赵三保,是弘化县有名的地头蛇,长得瘦小干枯,一双眼睛异常灵活,他是本地人,手眼通天,关系极广,黑白两道他都有路子,甚至连奴贼白瑜娑他也能找到,专门给人牵线搭桥,收取佣金度日。

    赵三保走进客栈,贼头贼头问:“老掌柜,找我的人在哪里?”

    掌柜不高兴地指了一指后面院子,“第一个院子便是。”

    赵三保像黄鼠狼一般溜进第一座院子,今天有人给他带话,一名大商人想要和他做笔买卖。

    他走了院子,见两名随从站在院中,他连忙拱手道:“在下赵三保,是不是有人找我?”

    一名随从看了他一眼,“你随我来!”

    随从带赵三保走进一间屋子,只见屋子里坐着一名中年男子,满脸和善,身穿黑色绸缎长袍,头戴八角帽,典型的商人打扮。

    “李东主,他来了。”

    这位李东主正是李靖装扮,他奉杨元庆的命令,扮作商人来弘化郡做一笔买卖。

    李靖笑眯眯道:“你就是消息人脉极广的赵三保?”

    赵三保拍了拍胸膛道:“这弘化县和合水县没有我办不成的事,只要你出的起价钱,我什么都能办到,就算你想娶县令的女儿,我也有办法。”

    李靖笑了笑,一摆手,“请坐吧!”

    赵三保坐下,一名随从又给他端来一杯热茶,热茶下肚,赵三保立刻精神百倍,“这位老爷请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李靖沉吟一下问:“县北那十几座元家仓库,你去过去吗?”

    “怎么会没有去过?”

    赵三保笑着摆摆手,“我给那个马校尉不知拉了多少关系,那座十几座仓库,我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哦?一般人是去买什么?”

    赵三保猜到了几分,估计这个商人也是来买东西的,他便道:“主要是买粮食、布匹还有帐篷,那些仓库里值钱的就是这三样,其他都是不值钱的杂货,没人要。”

    “有兵器吗?”李靖问道。

    赵三保吓了一跳,慌忙摇头:“兵器没有,已经被运走了,生铁也运走了,其实大部分钱粮布匹都被运回长安,只是剩了两万石粮食和几千匹布匹,以及很多没有用的杂货,要的话就要赶紧,明年春天就没了。”

    其实李靖要的就是那些杂货,他们得到消息,弘化郡的元氏仓库里堆放着大量制造弓箭的原料,干、角、筋、胶、丝、漆、箭杆、羽毛等等,朝廷正陆陆续续将元家仓库里的物资运回长安,因为冬天来临,便暂停了运输,到明年春天这些物资将全部远走,这些制造弓箭原料都是丰州需要的战略物资,无论如何,丰州要把这些物资弄到手。

    李靖又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