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夏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也不会头大到去向顶头上司要车钥匙一样。这看似公允的法子,不过是将对物品的占有按照等级刻在了人心里罢了。

周述心中暗笑,这初来拜访九江陈氏的客人总也不信天下竟有将孔孟之道发扬到如此极致的家门,却总是被折服而归,他也极享受这个看着别人被折服的过程,见陈德不再说话,他接道:“这三岁孩儿不识母,说的族中的婴孩都放置在一起哺育,不分你我。只要有孩儿一啼哭要奶吃,任何一个有奶的妇人见到都会喂奶,时间一长,小孩自然不分辨谁是自己的母亲。”他讲完之后,捻须微笑得好不猥琐。陈德心道,这原理和后世的保育院相似,只不过连女工的哺乳期也给剥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劳作。

“丈夫不听妻偏言,耕男不道田中苦。说得乃是,这义门陈氏子弟自然是诸陈氏先辈教化得极好的,可外姓嫁入的女子却不然,子曰‘唯女子与小人其难养也’,是故陈氏祖训家中子弟不可偏听妻室言语。族中男子每日一同出门耕田,日落而返,岁末所入全收入全族仓廪,族中三千口同炊共饮、击鼓传餐,家无私灶,是以人无怨言。”陈景良颇为得体的继续解释道。

这陈景良面容白皙,肚腹隆起,显然不是经常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的人,陈德笑道:“景良兄休要欺我,你这模样,分明是自幼束发观书的书生,哪是每日都要下田劳作之人。”

陈景良听陈德如此说,愣了一愣,方才答道:“陈氏乃耕读传家,在下不才,幼时被族长选入家学中读书,确实从未耕田。”陈德误以为他也要下田劳作,对一个读书人而言,不亚于是一种侮辱,就要像以为一个将门子弟是普通军户子一样。陈景良见陈德如此无礼,话语间不免有些生硬。周述忙笑着打圆场道:“陈节度乃是武人,不知景良兄乃是进士出身的才子呢,只不过他情愿归隐故园,不屑于如吾等一样做个俗吏罢了。”

陈景良忙谦道:“金陵伪朝的功名,不提也罢。”语间颇有自得,又表达了和金陵李氏划清界限的意思。

陈德心道,这有田同耕,有饭同吃,岂不是后世人民公社的做派,正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吃,后世那场运动造成了三年灾荒,常言道三个和尚没水吃,难道这义门陈的家教竟然如此之好,居然能够改变常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吗?更何况族中长老还有将子弟选入族学,给幼童的人生划出士农分野的权利,笑道:“听闻朝廷每年嘉奖义门陈氏粮食二十万斤,可是真的?”

陈景良笑道:“皇恩浩荡,浔阳陈氏感激涕零。”他只道陈德为了弥补适才的唐突,故意提起这桩美事,谁想到陈德只是为了印证对人民公社时代生产效率低下的记忆罢了。

陈德笑着点点头,心道世上原本没有新鲜事。

陈景良果然是专门负责接待贵客的,穿过历代朝廷表彰树立起来的重重门阙,将陈德一行引至西侧接官厅,陈德稍事休息,便前往中堂颁发金匾和御赐楹联。礼仪完毕,更有这一代的陈氏家主陈衮相陪,参观府中中景致,午饭后再前往东佳书院。

就将陈氏经过十数代的休养生息,到了如今,可谓极盛,家族内拥有学校、藏书楼、接待所、医室、祠堂、田庄管理部门。午饭时,三千多人同炊共食的场面蔚为壮观,陈德与江州知州周述有幸与一座年龄是自己两倍的老头子共进午餐,桌面上的鸡鸭鱼肉等皆炖的极其软烂,唯内地州府盐价腾贵,造成口味偏淡,而面对一桌子危襟正坐、鸡皮鹤发的老人家,陈德的胃口哪里好得起来,放眼望四周看去,只见人分大小,性别而坐,青年女子,青年男子,中年妇女,中年男子,老翁老妇皆同坐一桌,桌上的食物各有不同,总的来说,越是长者,所衣所食便更为精美。

“怪不得丈夫不听妻室言,大部分的生活都是集体行动,哪里私密的夫妻生活的空间。”陈德腹诽道。适才陈景良告诉他,陈氏男丁不许纳妾、只娶一个老婆,就连家主也不例外,颇让陈德肃然起敬,但他不能接受的是,陈氏男女的婚姻皆是族长与族中老人根据家世、八字甚至抽签来决定,根本没有两厢情悦的空间。

这冠绝当代的名门用饭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便是周述在此间用饭时也一改往常饭局中口若悬河,唾沫星子狂喷的习惯。饭毕,路上听闻东佳山巅景致颇佳,石色洁白如玉,光可照人,更有紫石壁屏,其石红黄二色交相辉映,高数十丈;泉出屏下,飞白泻碧誉为奇观,泉水奔流声闻数里,有时涓涓滴滴声如仙乐。陈德便在陈衮、陈景良和周述等人的陪同下登东佳山,然后返回江州。

此处景致虽好,规矩又太多,还特别歧视女子,若是夫人一同过来了,恐怕要吓坏了她。一边登山,陈德暗暗为没有将黄雯带来而庆幸。一路上携带眷属游山玩水不要紧,若是到义门陈颁旨也带着夫人,恐怕那家主陈衮的脸色也不会这么和蔼了。

这义门陈氏的家主陈衮身着葛衫,面目苍然,但精神矍铄,不似陈景良那么言辞便给,却给人一种宽厚亲切的感觉。但仔细打量,却又叫人捉摸不透,一路上倒是周述说话的时候多。

登上东佳山巅,遥看群峰竟立,飞瀑流泉,不由让人心怀一振。陈德颇有些不满陈衮一路上沉默寡言,故意要和自己划清界限,淡淡笑道:“吾在金陵时便曾听闻,九江陈氏出自后主陈叔宝,乃我江南贵胄,今日观之,果然蔚为盛大,就连这东佳山上也云蒸霞蔚,似有王气。”他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曾出仕金陵似地,此言一出,周述和陈衮的脸上同时变色。虽然大家都知道陈德不是什么得宠的朝臣,但他以朝廷钦差的身份说出这番话,可是诛心之语了。

注1:寇准《题江州义门》:文明魁天下,孝义盖乡闾岁赐三千粟”,即指淳化元年(990)及其后,官府每岁给陈氏贷粟以度春荒,待秋收后还仓,一斗只纳一斗,没有租息。这是朝廷对陈氏的厚爱。岁赐三千粟,楼藏万卷书。朗吟开绿酒,雅叙煮青蔬。长吟云天外,家和庆有余。

注2:仁宗嘉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氏已历时300余年,全家3700余口,田庄300多处,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一个家族。这么大的一个家族,精诚团结,显得势力过于膨胀,朝廷开始害怕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当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重臣建议皇帝对义门陈实行分家时,正中了宋仁宗的下怀。于是,宋仁宗嘉六年(公元1061年),颁旨义门陈分家。

卷七 笑谈渴饮匈奴血 第十章 诛心

“陈氏先祖当年迁到这片荒芜之地,全为躲避兵灾。各位大人此时看来峰峦叠嶂的美景,在农人的眼中,奇峰突起,却远不如平坦土地适合耕种,又交通不便,族中老人常讲,恨不得仿效那上古寓公,将这崎岖不平的山地削为平地。”陈衮眼望着远方烟雾环绕的山巅,悠然说道,陈德耳中听来似有讽刺之意。

“这山区虽然不便耕种,但却是保境安民的绝佳地势,倘若不然,朝廷何必化偌大力气,力图恢复燕云十六州,若是照着陈翁所言,将天下群山削平,胡人铁骑,岂不是任意驰骋纵横?中原百姓苦也!”陈德回敬道。周述听得两人语意逐渐不善,忙笑着打圆场道:“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周述今日听了两位高见,果然不同凡响。”他一边说,一边朝陈景良使眼色,那陈景良也是心思剔透的,连忙接过话头,仔细向陈德介绍起那东佳山的各色美景来,与周述一唱一和,竟然让陈衮与陈德二人再没有说话的机会。

他二人的心思,陈德与陈衮如何不明白,两人一个是手握雄兵的西北藩镇节帅,一个是道德楷模当时世家家主,并无实质的利益冲突,既然语不投机,便不多说话,直到陈德在周述的陪伴下告辞离去,陈景良回到家中,向陈衮请罪道:“族长,这陈德乃是西北藩帅,朝廷忌惮他,却也奈何不得,今日下午,请恕景良谮越之罪。”

陈衮摆摆手道:“无妨。从陈德这人从前的作为来看,虽然厚颜侍奉三朝,却身具枭雄之资,是有心席卷天下的人物。但这天下岂是这么好夺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三千江南子弟甘愿随他万里奔波,西北起事,上万部属家眷被困危城而全军不乱,反而夺了河西,可见已具人和。河西近胡地,西取回鹘勇士,南收吐蕃健马,东面关中千里膏腴更是帝王基业,河西对此有居高临下之势,这是地利。

可惜的是,天下纷乱久矣,民心思安,这汴梁官家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