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江南派名士文人们又一次举行了赏江诗会,不过胡从宪、陶希言、吴佑、张和美等少数核心人物依然如故地聚集在一起。

“太子殿下为何如此行事?到底是何人进谗言?”张和美忿忿不平道,原本他认为太子妃难逃其女之手,想不到事情有了反复,皇后强势插手,不仅太子妃一事黄了,连太子侧妃都没捞到,最后连自己东宫属官的职位也丢了,只能孤守一个国史馆院士的虚衔。

“听太子殿下说,这是皇后亲自交待下来的,还为此将太子殿下训斥了一顿。”陶希言不动声色地说道,他早就看到张和美飘来的眼神,原因是他依然保留着东宫属官的职位,依然是太子最信赖的心腹,所以张和美怀疑是不是他嫉妒自己,故意在太子面前进谗言。陶希言在心里不由深叹一口气,他太了解自己的同党了,这些人中不乏才华横溢之人,但是也不缺狂妄自大,心怀猜忌之人。

“太子殿下现在有动摇之心,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巩固太子向理之心。”胡从宪连忙出来转圆,他也闻到了一丝火药味。

“性命之理,著落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国无论理,则大乱。而今世上谁还会知道天之理便是仁义礼智,睁眼可见的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张和美也明白不该将矛头直接指向陶希言,于是便转言道。

“是啊,不明君臣父子之礼,则失名分,名分一失,则天下大乱。难道陛下要眼睁睁地看着天下如此市侩下去,唉,到后来,谁敢保证不会出现弑主犯上之人。”吴佑的言语非常激烈,他也是一个感觉怀才不遇之人,他自持自己乃探花出身,在翰林院也待过,谁知临了却东宫属官的职位都丢了,最后只是一个国史馆院士的虚职,而其余的状元等三甲,哪个不是平步青云,想到这里,吴佑的心里就像是被一条毒蛇给咬了一口。

“是啊,我们不能再坐视下去,再如此数十年,天下谁还记得圣贤之言,天理之道?”张和美接着附叹道。

陶希言脸色一下子变得无比难堪,轻声厉色道:“九韶先生,伯宗,你们是何意?”

张和美脸色有些闪烁,而吴佑则大义凛然道:“惜辞,理学乃秉承天理大道,微发圣言,当行天下,以治大同,可如今你也看到了,皇帝陛下行得是功利之学,现在又要大兴墨法之异说暴施,天下之乱不久矣,为天下苍生计,我们也当行动起来,让天下尊行天理,明礼制,定名分,以达圣贤言及之大同。”

“伯宗,你这是以一人之得失妄顾理学之安危。”陶希言有些气急败坏道。

“惜辞,你现在安居东宫,依然为太子之股肱,难道你安于独身之尊荣,却忘却了天理之大道了吗?”吴佑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尔等狂妄之人,怎么不去思量一下太子为什么会远辟你呢?”陶希言一向出言谨慎稳重,此时被气急了,有点言不择词,话语中将张和美等人都扫进去了,使得这几位脸色也不是那么好看。

“化文先生,你出言劝劝他们,这会将理学带入万劫不复之地。”陶希言知道自己劝不住自持探花出身的吴佑,只好转向胡从宪,希望这位理学大佬能够出言相劝。

胡从宪看看吴佑等人,又看了看陶希言,犹豫了许久,最后才叹息道:“惜辞,我等时间不多了,再如此下去,恐怕世上已无我理学立足之地。”

“化文先生,”陶希言不由大所失望,他想不到胡从宪也被吴佑等人说动了。

“惜辞,你先听听伯宗等人的策划,再做定夺。”胡从宪连忙劝住极度失望之下准备起身的陶希言,他知道,在座的几位,论计谋策划,加在一块也不如陶希言一人。

“罗贯中现在已为应天府内政厅佥事,掌握南京十二营巡防营,他构陷李存义,已经难为李善长所容,不站在我们这边,难道还站在哪一边?”吴佑得意洋洋地说道。

陶希言听到这里,几乎是不屑一顾,罗贯中得罪了李善长,难道就一定要站在江南派这边?你吴佑也太异想天开了吧。难道不是皇帝陛下想借罗贯中之手,打压一下权势越来越威的淮西派?

“还有一点,我找到了内政部尚书朱元璋。”吴佑瞟了一眼陶希言,依然得意洋洋地说道。

这个消息让陶希言有所动容,他知道朱元璋这个人,虽然也属于淮西派,但是有所区别,关键是这个人现在职位的特殊性以及其手上的人脉关系。

“伯宗,你是如何联系上朱元璋的?”

“化文先生,朱元璋此前有一位幕僚极得其信任,只是在回附江南途中为元军所害。此幕僚叫李梦庚。他是凤阳人,乃朱元璋同乡,曾拜师于九韶先生故兄美林先生门下。”

陶希言眼睛闪烁了几下,然后缓缓地问道:“伯宗,你是如何说动朱元璋的?”

“我对其言,当年其归附江南,为何元军会恰时出现在其归路上?”吴佑不无得意地说道。

陶希言眼睛不由投出一种精光,朱元璋从商州归附江南,路上遇元军奔袭,死伤惨重的事情他也知道,李梦庚就死于那时。

“难道你这么说他就信了?”陶希言需要的是确定。

“我说此言是从在下老师伯温先生那里听到的,当时伯温先生即为陆军部尚书,襄赞军务。”吴佑被点中探花那一科,刘基以直学士的身份监赞了当时的政考,虽然不是主考官,但是吴佑依然认为自己出自这位江南派大佬门下。

“惜辞,如何?”胡从宪轻声问道。

陶希言脑袋里在飞速运转,看来吴佑将朱元璋归附途中遇袭一事栽在了皇帝陛下头上,使得这位内政部尚书心中有了怨恨,从而支持太子和理学也是有可能。而这位内政部尚书手握调动天下巡防营的大权,如果和罗贯中配合得当,或者是采用其它办法,倒也不失为一招妙棋。最关键的是朱元璋有一帮老兄弟,徐达现在是参军都指挥使,有指挥军队之权,汤和、李文忠虽然在外,但是手里有兵,而且他身为淮西一系,与淮西武将们的关系也不错,届时由他出面为太子拉拢这些握有军权的武将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该如何策划呢?朱元璋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惜辞如果还放心不下,我已经请了朱元璋到此,惜辞细细一谈便知。”说罢,吴佑走了出去,过了一会便领着一人走了进来。

“凤阳朱元璋拜见诸位名士。”一个黑瘦之人走了进来,拱手笑道。

半小时过后,亭子里只剩下胡从宪和陶希言两人。

“惜辞,你如何看朱元璋此人?”

“从言语而看,他倒是极力赞同我理学,认为天下之治在于明礼守名,赞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竝,甚至认为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此人野心极大,我从他的双目中可以看到。”陶希言不无担心道。

胡从宪愣了一下,转而喜道:“野心大还不好吗?天下之功,难道还大得过拥立之功,天下之德,难道还大得过广天理之德吗?”

陶希言摇摇头,但是他却没有反驳,而是沉默了许久才言道:“我愿为此策划,只是化文先生,我此举不为一己,而是为理学。”

胡从宪凝重地点点头答道:“我明白惜辞之志。”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八十章 似有友人西来

第二百八十章  似有友人西来

明历十一年十一月。大明甘肃省肃州嘉峪关,这里不是大明疆域最西边(最西在益兰省),但却是大明极西之地最重要的关口,而肃州(今甘肃酒泉)成了极西之地最繁华的地方。这是由于西边属于东察合台汗国地盘,大明对于这些蒙古遗族没有什么好感,不仅重兵屯集此地,还采用闭关政策,所以西域的商人过了嘉峪关之后,只能前行到肃州,在那里进行商贸,除了负有特殊使命的使节,任何人再也不能东进一步。

嘉峪关的盘查是十分严格的,所有的人,不管你是亦力把里商人或是畏兀儿商人或是杜格拉特商人,甚至河中来的商人,通通需要查验身份,领取临时“通贴”,然后才能获准通往肃州。正因为这种严格的查验,使得嘉峪关十五个道口排起了长队。

“姓名?”

“忽都别失。”

“来自哪里?”

“迭里迷。”查验的士官不由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个操着奇怪口音的男子,来肃州做生意的多半是东察合台汗国地盘的商人。河中的商人不是没有,而是很少,毕竟现在统治那里的帖木儿汗国与东察合台汗国正在开打,要想穿过“敌境”,一般只能从东察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