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的辽沈战役,林总是70万打卫立煌的55万。现在他是30万打35万。而他的敌人可要强横得多。唯一的优势是,关东军的主力还必须布防在中苏边境,防备俄国人在边境的几十万大军。但是关东军司令部已经对他的攻势产生了警觉,一边调动更多的部队扑过来,一边开始做紧急动员了。他能依靠的,除了现有的30万部队,还有俄国人仍然没有中断的武器支援,就只是那些地下抗日武装和战场反正的伪军了。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接收了不下5万的伪军,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他的战绩,将会决定这个数字的增幅。这些反正的伪军战斗力当然比不上他的正规部队,但是他们受到日本人的长期训练,必要的战斗素质也还是有的。而且他们既然在战场反正了,日本人就不会放过他们,在没有后路的情况下,他们的战斗力也还是会被激发出来的。
“报告!”
路晓飞让副官给他煮了一碗面,还没吃上两口,一个参谋又过来报告说:“一支叫做辽沈民族救国军的部队于昨夜炸毁了奉长铁路抚顺段。他们的指挥官派人来向我们汇报,并且请求我军给予其一个正式的番号。”
路晓飞放下碗问:“炸毁铁路的消息确切吗?”
参谋回答说:“已经经过我们的特工人员证实。”
路晓飞说:“很好。他们大约有多少人?”
参谋回答说:“不是很多,大约200人。”
路晓飞想了想,说:“这样吧,下达一份委任状,任命他们的指挥官为21集团军司令部直属独立第1营少校营长,我来签字。另外,如果他们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空投我军的军服给他们。”人少一些不要紧,这样的游击部队的能量是不能以人数来衡量的。而且,这样的游击部队很多,当他们的能量一点一滴的汇聚起来以后,足以产生许多超出正规部队的能量。路晓飞同时给“学生会”下达了一个新的命令,让他们充分的发动群众和游击武装,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的农村,包括“胡子”,只要他们愿意为抗战出力,他都可以收编他们。
“报告!”
路晓飞刚端起的碗又放下了。
这一次,来的是一个穿着中国军服的红发碧眼的俄国人,用他很不熟练的中国话说:“上将同志,BM13火箭炮连连长谢和前来报到!”他的真名应该叫尼古拉-彼得罗维奇-谢赫廖夫,不过穿上中国的军服后,他得到了一个中国名字谢和。就像当初新5军的官兵们都穿上苏联红军的军服,改用苏联名字一样。战争,有时候就是这种改头换面的游戏。
终于来了。路晓飞很满意的对这个长得有点像《魔戒》里面那个精灵弓箭手勒格拉斯的苏联少校说:“少校同志,你们远道而来辛苦了,不过,我要求你们克服疲劳,部队马上投入战斗。”
“是!”作为一名军人,谢和知道疲劳只是他们需要克服的最基本的东西。
BM13火箭炮,也就是俗称的“喀秋莎火箭炮”。1939年诺门坎战役中,苏军首次进行了实战试验。1941年初才开始量产。作为路晓飞跟俄国人讨价还价的结果,他得到了一个火箭炮连共7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路晓飞看着谢和少校离开的背影,微笑着说:“一个迷人的名字。”
第二九六章 真正的决战才开始
谢和的火箭炮连到达前沿的时候,新5军和新23军以及骑1军的步兵共6个师已经完全的将盘锦围住。日军108师团经过连日的苦战,防御阵线一再被压缩,现已退守在盘锦城东北部的核心区域。
108师团长小泉中将不断得到下面传来的伤亡报告,而这些报告让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他们是奉命救援锦州的,但是比起锦州的105师团来说,他们运气似乎更坏一点,因为锦州的城防体系显然比盘锦好多了。而其显然中国军队的主力已经离开了锦州,目标也许是奉天,只是他们正好迎头撞上了。
小泉这么想的时候多少有点惭愧,因为相比出发时的目空一切意气风发来说,他这么想多少有点消极。因为身为帝国的军人,不管敌人的最终目标是哪,都应该勇敢的,主动的向前突击,为“蟥军之花”的荣誉和帝国的利益而战。但是他也有理由为自己的退缩开脱的,他遇到了至少10万人的中国部队,而且他们有大量的坦克和火炮,他的战车联队在一开始就被消灭了,他的炮兵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缺乏足够的空中支援,而且只能依靠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作战。现在他的部队还剩下不到一万人,可是他仍然在坚持战斗。如果司令部的援军来得快的话,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坚持到他们到来的。
不过小泉得到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奉长铁路有多处被活跃在东北各地的地下抗日武装炸毁。他们的战斗从关东军入主东东北,“渤海国”建立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平息过。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也能凭借着劣质的、自制的火器和冷兵器在和“蟥军”战斗。而现在,当他们得到中国的正规军对辽西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突袭之后,他们的旺盛的斗志也就燃烧得更加的热烈了。
10月18日的黄昏,透过重重的硝烟,许多人都看到即将落山的太阳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绚丽的紫色。就连焦头烂额的小泉中将,也想到了“夕阳无限好”这样的诗句。这个国家的确很美丽,所以,他一直认为大本营发动战争,占领这个国家的决定是对的。只不过,这个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太大了一点。
这个时候战场上稍显安静,前沿的中国军队都不同程度的往后撤了。他们已经不眠不休的死战了整整5天。就算是坦克,也需要补充燃料和进行机械检修了。战场上的日军士兵都有种近乎虚脱的感觉。他们都习惯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和中国军队作战,像这种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只能靠精神和意志来支撑的战斗,对他们来说非常的不习惯。
但是,小泉凭借着一个军人的直觉,感觉到中国军队的后撤非常的不正常。战斗进行5天来,他们依靠大炮和坦克,采用的是那种一街一屋缓慢推进,但是哪怕只是前进了一米,“蟥军”都不再有能力夺回来的战术。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保持这样的态势往前压,整个蟥军的生存空间就会被他们彻底的啃掉。
他们为什么要后撤呢?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谢和的火箭炮连第一波攻进使用的常规火箭弹,他们发射了112枚火箭弹,密集的炮火将日军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连同里面的士兵在内一起炸上了天。基本上108师团的官兵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武器,他们也想不出什么火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倾泻如此之多的炮弹。有经验的老兵还可以判断出这和早些时候中国军队的炮兵齐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在这一次炮火中,他们西面的整个阵地都被毁了。
但是,这还只是开始。
谢和少校的火箭炮连第二波射击使用的是试验性质的高温火箭弹。而这天的战场条件正好,受到压制的日军根本没有能力组织火炮进行反击。所以俄国人也就理所当然的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试验场。这种试验性质的高温火箭弹理论上能产生2000°以上的高温,这种热量能让弹着点半径200米内的钢铁瞬间融化。当然这还只是理论数据,和谢和少校一起来到前线的还有几个工程师,他们负责对这个试验进行检验。
第二次火箭炮射击的结果,对于幸存下来的日军而言,是一场永不磨灭的噩梦,甚至对于整个关东军司令部来说,都是受到了一种巨大的震慑。而当时谢和少校调整了射程,将高温火箭弹的弹着点覆盖了根据情报疑似日军师团部的一片区域。
他这么做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靖国神社里也是要论资排辈的,他搞了一大堆黑乎乎的焦炭一般的尸体,让人家实在很难分清到底谁是堂堂的中将师团长大人。
失去指挥,而且已经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兵力的108师团全军覆没。
关东军司令部再次大为震惊,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受到东京大本营的斥责,在不能将关东军的战略目标从对苏作战的重心转移的情况下,抽调第5军全部主力,包括第11、第24、第25三个师团和第2战车团(辖战车第4、10、11三个联队)和野战重炮兵5、7、11、20四个联队和骑兵第3旅团在内的庞大兵力,从新京(长春)、通化兵分两路向已经处于兵力真空的辽中平原进逼。
奉天此时虽然仍在“蟥军”手中,但是由于108师团的覆没,就连关东军司令部自己也知道转眼它就会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了。而为了保证一战歼灭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