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太子利益捆在一起,因此才会大力提升杨素为相,用以来对付高颎等太子党,最终在朝中形成了以高颎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杨素为首的晋王党相持的局面。眼下此时,可谓是真正到了刀兵相见的重要时刻了,太子党想借刺案一举把晋王打入深渊,这是明摆的事情。
形势对太子党极为有利。
不过关键的还是得看杨坚的意思,可眼下杨坚真是犹豫不决,根本拿不定主意。倒不是他没有主见,而是事情太大了,一个决定就可能关系着未来国运。每走一步,他现在都必须慎之又慎,他不想等以后回头再来后悔。
“虞孝仁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他毕竟是虞庆则之子,虞庆则曾经又是宰相,不但在朝中极有影响力,更在军中也极有势力。那些刺客,定是虞庆则早年暗中图谋不轨之时秘密准备的死士,只是虞庆则还没来的及谋反,就为陛下及时发现而诛杀,可虞孝仁身为虞庆则之子定然对这些事情知情,只不过他伪装的极好,蒙骗了陛下,后来又骗过了晋王。”杨素额头微微冒汗,可这个时候却不能有半点退缩,一旦退缩,晋王若坐实了刺杀太孙的罪证,只怕就真的万劫不复了。不管解释的理由有多牵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至于说他为何没有刺杀晋王而是刺杀太孙,我觉得这也并非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虞孝仁隐藏极深,乃是极为奸诈之人,他骗得晋王信任,目的当然是为了报仇作乱,不刺杀晋王,是因为晋王是他最好的掩护。他潜伏在晋王身边,正好有机会对太孙、太子甚至是皇帝行刺,他是所图巨大!”
杨坚满脑子都在想着该怎么办?
他想起了皇后先前对他说过的话,不要太着急于处置。眼下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而事情又过于混乱,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很难一时间马上弄清楚事情的全部真相。因此她建议皇帝最好是先缓一缓,等局势清楚一些再做最后处置,毕竟晋王并非是普通的亲王,那可是皇帝心中打算是册立的新太子。同时,杨广还是此次即将开始的北伐统帅。
但他又不能真的当此事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他不能容忍。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能将此事的影响力和伤害减到最小。
柳述咄咄逼人,指着杨素道:“陛下,右仆射所言只怕连三岁小孩子也糊弄不了,没有人能相信,虞孝仁是刺案的最终幕后人,如果把虞孝仁换成虞庆则这话还能让人相信几分,虞孝仁?右仆射你自己相信吗?”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杨素身为右仆射,不论是爵位还是品级都远比柳述这个新晋内史令要高,可眼下却被他指着鼻子,他心里也是怒极。
“虞孝仁只不过是个台前唱戏的傀儡,真正的幕后提线人是晋王,不管怎么说,晋王也洗脱不了嫌疑!”柳述是咬定这点就不肯松口。说破天,杨素和杨广也解释不清这点。
高颎一直眯着眼冷眼看戏,他在揣测着皇帝的心思,见柳述等人这般卖力皇帝也没有表态,他心里微微叹息一声。他做了杨坚十九年宰相了,在此之前还在杨坚的丞相府里辅佐,而在此之前,他和父亲也一直在杨坚岳父独孤信的幕府中做事。对于杨坚,他自认天下间再没有比他了解的更透彻的人了。他已经猜出了杨坚的几分心思,杨坚虽然心里一样认定刺客主谋是杨广,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并不想现在就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或者说,杨坚还在犹豫,他还没有彻底改变换储的计划。
以高颎对杨素的了解,这个时候继续逼皇帝对杨广定罪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未完待续。。)
第372章 逆风翻盘
必须得先缓一缓,最终的这一步,得由皇帝自己踏出去。如果皇帝还不想踏这一步,而他们逼的紧了,那最后可能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心思已定,高颎终于睁眼,然后出声。
“陛下,老臣以为此案还有诸多疑点,实不宜立即下结论。”
杨坚闻言微微惊讶,他抬头望着高颎,又喊出了已经好几年没有提过的称呼,“孤独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高颎心中微微得意,他果然猜对了皇帝的心思,皇帝并没有要打倒杨广的意思。
组织了下思路,高颎道:“臣以为,眼下暂时不宜先下结论,还是当多给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时间审理追查此案。一个虞孝仁也只是说明晋王有嫌疑而已,并不能就认定晋王有罪,还应当搜寻更多的证据才能下结论。不过,出于对晋王的保护,臣以为晋王眼下还是应当避嫌,在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证明晋王与刺案无关之前,晋王当先暂时留在京中。”
“这样么?”杨坚认真思虑起这个处置方法来。这算是一个权宜的办法,给了杨坚一些缓冲的时间,让他可以更加仔细的思虑,不至于匆忙间做出结果。杨坚越是细想,越加觉得这个处置办法不错,这并非是最终处置结果,而只是一个临时的权宜之策罢了。不管将来调查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有这段时间杨坚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全盘了。
杨素听了高颎的话后,脸色却变的非常难看起来。乍一听高颎这个计划似乎对杨广有利,可实则不然。表面上。暂时不对直接给杨广定罪,杨广暂时只是刺案的嫌疑人而已。一旦将来调查清楚了,自然会给他说法。可杨素知道。这不过是表面而已,高颎不愧是执掌朝堂十几年的宰相,一出手就直接把杨广往死里整。表面杨广的结果不错,实际上呢?现在朝廷查出来的结果,也不过是虞孝仁是真正的涉案人员而已,晋王虽然很有嫌疑,可却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而现在高颍一句话,暂时不定杨广的罪,却等于让杨广一直背着这个嫌疑。更加要命的是。高颎还借着这个机会,要让杨广避嫌。
所谓避嫌,听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却要等于要软禁杨广,剥夺他手上的实职权力。
尤其是这个避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定,而是说要等查明刺案与杨广无关之后。
至于这个案子什么时候才能查出结果来,现在谁能肯定?光是看现在已经浮出水面的这些刺客和虞孝仁,都能让所有的人头痛不已,这绝不是个好查的案子。而案子一天查不出结果。那么杨广就一天有嫌疑,他也就一天得呆在京师的王府里,虽然表面上没定罪,可这比定罪的结果还不如。真当现在就认定杨广是刺案幕后者。说不定皇帝还不会如此处置。
狠准稳!
高颎出手,果然不凡,他根本没有想着要马上给杨广定罪。但他提出的建议,却让杨广等于是获罪了。
一个背着刺杀皇太孙嫌疑的亲王。一个只能呆在京师王府中避嫌的亲王,不能回到扬州藩镇总管府去。在这避嫌期间自然也不适合再担任北伐统帅一职。而杨广从此头上顶着这么一个屎盆子,他的威信他的声望,都将无法避免的大受打击。
杨素汗湿衣背,这个高颎真的狠。可他却还没有办法反驳,总不能说晋王没罪吧,红口白牙空口无凭,这样说有什么意义?
杨坚倒是有些意动,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杨广这边暂时冷处理,先放到一边,不管杨广到底是不是真凶,都可以让他有时间做全面的考虑安排。如果他还想要坚持废勇立广,那他需要时间来给杨坚洗去这个嫌疑。如果他要就此处罪杨广,那他也需要时间来提前安排好后续事宜。不论是杨勇还是杨广,他们都不只是普通的皇子,他们是朝中重要势力的代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准备妥当之后,才能动任何一人,要不然,就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动荡。
让杨广暂时呆在京师,正好合适。这个时候,杨坚也不放心放杨广回扬州了,更不放心这个时候让他继续统帅北伐几十万大军。
“北方战事即将开始,此时岂能临阵换帅?”杨素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要是高颎的建议得到皇帝的同意,那晋王这次真的就不死也要脱层皮了。尤其是这北伐战事,晋王一党费了多少心血才达到如今的局面,要是因眼前事被高颍一句话而否决,这个打击就太大了。
高颎面对杨素的焦急,充满了冷漠和不屑,“这是对晋王的保护,也是对陛下的负责。如今晋王身负刺杀太孙嫌疑,这个时候还如何统帅几十万北伐大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几十万将士百余总管将领们如何能相信晋王?更别说,东路元帅可是皇太孙殿下,这仗还没开打,大元帅和东路元帅之间就已经如此关系,你能放心?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