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屡败屡战 一二五章碎玉掌法
虽然丁发祥又羞又恼,可是也不忍心对这老人下手,没想到这老人是一心*丁发祥出手,看丁发祥几次拐弯变向,没有摆脱,这时已经到了无定河宽阔的河道之中。到了开阔地带,知道跑是跑不了了丁发祥只好站住,回头看着后面也停下的孤傲老人。
孤傲老人不再是以前见到的邋遢样子,凌乱的头发因为迎风奔跑整齐的向后,露出宽宽的额头,眉峰耸立,二目闪烁着星光,虽然跑了很长一段路,却气息平稳悠长。
丁发祥站定身躯,看来不拿出点真功夫来,这位老人要黏上自己也很麻烦。
那个老人看到丁发祥也呼吸更沉稳,感到了这个外表憨厚粗豪的车夫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丁发祥开口对老人说:“虽然您年纪大,但是我的拳法却不会让人,所以假如有什么收势不及,请老人家多多包涵。”
孤傲老人看着丁发祥挺直的腰杆,感到了压力,全力戒备。
丁发祥一跺脚,嗨了一声,向老人扑来,老人也不躲闪,跺后脚,双掌猛推,以攻对攻,丁发祥扬手晃老人的眼,右手并不硬接,而是侧引老人双臂,用脚去泼老人的前脚迎面骨。
老人双掌轻震,抖开丁发祥的拨引,向上跳起一个飞雕扑食,头下脚上,依然双掌向丁发祥打来,丁发祥已然难于躲开,突然心中灵光一现,想起师父最近的拙朴招式,正是在自己这样的紧*之下,化劲借力,……;好个丁发祥,原本打出去硬格硬挡的手,百炼钢化绕指柔,与孤傲老人那双力贯掌尖已经发白的手交错而过,然后用掌缘带住老人的双手,从上引下,弓腰弯背,一只脚站在原地,另一只脚朝天一蹬,老人已然收势不住,被蹬中了环跳穴,落在地上,把鹅卵石河床砸了一个坑之后又滚出两滚。四仰八叉趟在那里,动弹不得。丁发祥一个箭步上去,赶紧为老人拍打腰背,揉捏腿脚,歉疚地问老人:“老伯,伤到哪里了?怎么不舒服?”
老人牙关紧咬,看来是受到很大的震荡,但神志还是很明白,瞪大眼睛看着丁发祥,丁发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为他没跟师傅师叔学过治伤,不知道老人这是怎么了。这回老人破天荒地笑了,笑的声音非常大,以致引起剧烈咳嗽,还咳出一些血丝来。
丁发祥正在惶恐中,老人张口说话了:“痛快,厉害,好一招引人入空,咳,咳咳……。”
丁发祥也有些高兴,因为能说话就证明中气还是顺畅,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过来劝老人不要说话,背起老人,又背回了老人的住所。
老人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丁发祥问老人:“要不您先去我家养伤吧,您这里的条件实在……。”
老人痛快地点点头,丁发祥把马车牵到院里,把老人的东西都放到车上,然后把老人抱上了马车,一路上老人几次想说话,都叫丁发祥制止了:“您先养好伤,时间长着呢,咱们爷俩慢慢聊。
回到丁发祥家,老人从包袱里真的拿出很多的玉器,有扳指,戒指,玉环,玉佩,玉印,玉带钩,玉手串,玉佛珠,都是纯净的羊脂白玉,一件件在外面都价值不菲。
老人乐呵呵把四个孩子叫进来,让四个孩子一人一件,四个孩子分别是老二宝鼎,老三宝山,老五宝树,老七宝贵;老大宝成,老四宝路,老六宝福都在老家,也一人给留了一件,这次丁发祥不再辞让,红着脸对孤傲老人说:如此贵重的东西,真是太让您破费了。
老人乐颠颠地说,你不想说你的师承,我也不再问了,但是你的功夫绝对和我昆仑派有缘,我昆仑派虽然身处边荒,但秉承老子的道统,三千年来不敢懈怠,做为我中华释、道、儒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文化,就是我们5000中华文明史上文化精华结出的硕果,而且它还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作为传统文化,它对我国的后世文化影响极大、极深。
道教昆仑派是我国道教修真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修真门派,其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昆仑派的大本营就在我国西部的巍巍昆仑山。
昆仑山脉巍峨高大,雄伟悠长,据说离天最近。昆仑武术虽离中原偏远但最接近中华武术的本源。其传统功法:“拍檀香木”、“擂沙藤”、“压青石”、“磨拳”、“拔铁蛋”、“抠指”、“弹豆”保留至今。
孤傲老人来自青海的回民,三十五岁那年,其部落被清兵围剿,父母,妻子,孩子都被满清屠杀,老人杀死很多清兵之后,被清兵重伤,清兵以为他死了,清兵走后,他从尸体堆里爬出来,流落到新疆和田,去当了二十年采玉工。积攒了很多玉石,很多商人高价收购,他不要钱,要钱有什么用?家人全都没有了,他除了吃饭也平时不花钱的;他坚决不卖玉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要去北京,找玉的有缘人。
老人至今孑然一身,因为受伤,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把满腔的仇恨化作力量,练成了昆仑碎玉掌,一个人来到京城,为家人报仇。
可是他发现,满大街的满人,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难道那些当年屠灭他部族的刽子手全部死在了沙场?他不甘心,把所有的仇恨都寄托在石头上,每天就想象石头是他的仇人,他就在前门外,一下一下的砸,一下一下地劈。
永定河里,也有杂玉,但是质量很低劣,以红玉居多,老人的玉都是从和田不远千里带来,得知丁发祥也是回民,他笑的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他告诉丁发祥,他叫海青英,部族里的人都叫他海东青,他在二十年前就是部落里数一数二的勇士,他的妻子很美丽,孩子很聪明活泼,说着说着,像孩子一样哭起来。
从老人半疯癫的只言片语中,丁发祥了解了老人的基本情况,都是回族同胞兄弟,都是国破家亡,丁发祥决定照顾老人一辈子。
老人一是觉得丁发祥人品好,武功高,就把所有隐私全部相告,还有个私心就是他实在喜欢丁发祥这一群孩子,自己眼看垂垂老矣,一身武功绝学不能没有传人,但是他没有丁发祥武功高,也不好意思说把自己的功夫传给孩子,就在丁家住下来,不仅是养伤,而是真的不想走了。
漂泊一生,哪里是归宿,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家,丁发祥知道老人的心思,就专门给他收拾了两间厢房,一间住宿,一间做老人的工坊。
老人又拾起了当年的雕刻手艺,特别是心情好的时候,就从挑选出来的石料里刻一些小孩玩意,摩合罗,关公,猴子,小猪,刻的都惟妙惟肖,丁发祥也就注意搜集一些好石头,去房山总是拉一车石头来给老人,慢慢的,老人的伤养好了,就把碎玉掌和昆仑派的功夫一股脑全部传给了丁发祥。
王余佑也来见过了海青英,海青英以前觉得丁发祥的功夫是与昆仑有渊源,一看到王余佑才知道是错了,他很佩服王余佑能够将这么多派武功融会贯通,王余佑没有告诉老人,自己原来呆的锦衣卫里确实有昆仑派的高手,可是这是秘密,绝对不能说的。
有了王余佑的太极功夫和海青英老人的碎玉掌的砥砺,丁发祥的功夫更上一层楼,实战技击已经超过了王余佑,王余佑也笑呵呵地和海青英老人开玩笑,你把我的徒弟教的比我厉害多了。
海青英老人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记忆中的昆仑派功夫一股脑倒出来,由王余佑整理,汇编,再经过海青英老人的校核,决定把昆仑派的功夫继续传扬下去。
河间在京的老乡们,也因为丁发祥豪爽仗义,经常到丁发祥这走动,也就认识了海青英老人,海青英老人闲来无事,也教几个人几手功夫防身,逐渐地丁发祥的家成了练武者的聚集之地。
清朝对于结社也是严禁的,《大清会典》规定:“国初定凡异姓人结拜弟兄者,鞭一百。”
随着清王朝建立后推行对汉族民众施行民族高压政策而导致满汉矛盾的加剧,异姓结拜兄弟的组织形式,往往成了汉族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工具,使异姓结拜兄弟的组织,逐渐带有政治色彩。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初十,江苏如皋县内草观音堂,聚集有200余人,结拜弟兄。参加者手执器械,会场上竖立大黄旗两面,上面书有“大明中兴”四字。由李新国、李光国、周善国三家,备饭六,酒六坛,猪一口,抬至草观音堂犒赏众人。四月22日,又有500余人在杜家观音堂聚会,亦竖立“大明中兴”黄旗。并且举行结拜仪式。
顺治十二年(1655年),朱存梧借“访贤”为名,在河南等处“架言中兴,招谣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