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1903-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的企图。协约国成员不会让一个残暴的、独裁的、充满侵略欲望地威胁继续在红俄存在下去。”

徐天宝的讲话立刻传遍了全世界,赢得了协约国的一致好评。

387三战鄂木斯克

话说伏龙芝带着古比雪夫和铁木辛哥向北退入了希瓦汗国的境内,他们又故伎重演,联合当地的赤贫百姓推翻了希瓦汗国的阿布德?阿拉汗的统治,希瓦汗国灭亡,红俄随后在其领土上建立花剌子模共和国。

随后,红俄在俄国实行的那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被搬到了希瓦。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伏龙芝又把大批大批希瓦的旧贵族和富人拉到郊外枪毙,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人,此举使得本来就对俄国统治不满的希瓦人更加仇视俄国人。

但是伏龙芝在希瓦一带没能高兴几天,鄂木斯克的失守使得中亚的红俄军后方收到极大的威胁,因此,红俄革命委员会下令伏龙芝立刻率领中亚的红俄军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收复鄂木斯克。伏龙芝眼看好不容易在希瓦汗国境内扶植起了红色政权,却不得不很快放弃。

徐天宝立刻派出陆征祥、曹汝霖前往中亚,联络当地的实力派人物。中国以中亚解放者自居,向当地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和土库曼人许下诺言,将帮助他们摆脱红俄的奴役,建立独立的国家。当然,中国已经实际占领的土地比如布哈拉、撒马尔罕、阿拉木图、比什凯克等,是不会拿出来给他们分配了,剩下的土地分别由哈萨克汗国、吉尔吉斯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塔吉克汗国、和土库曼汗国瓜分。同时,中国还与中亚五国在中国新疆省省会迪化签署了《中哈合作备忘录》、《中塔合作备忘录》、《中吉合作备忘录》、《中乌合作备忘录》以及《中土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些条约,成了这些国家独立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接受中国专员的指导和辅助,政治成为了中国的附属国、经济上成为中国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市场、军事上成为了中国的同盟军。

对于中国在中亚的大手笔,英国人对此极为不满,虽然此举大大削弱了红俄在中亚的控制力,但是却有违英国一贯奉行的均势政策。可有鉴于中国尊总并保存了英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以及原本他们扶植的土库曼人吾勒孜*赛亦德也倒向中国,成了土库曼汗国的国王,所以鞭长莫及的英国人也有些无可奈何。

伏龙芝的十五万红俄军在向撤退,并试图收复鄂木斯克的途中,不断遭到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骑兵的骚扰。一开始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民兵只敢袭击一些落单的红俄兵。后来发展到敢于攻击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小股部队。最后,在一天夜里,数千人的骑兵袭击了红俄的辎重队。这些人搅得伏龙芝不得安宁,伏龙芝便派出铁木辛哥率领的红色哥萨克与之周旋。自己则率领主要由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继续北上鄂木斯克。哥萨克固然骁勇善战,可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人也是马背上长大的。几番交战之后,铁木辛哥的红色哥萨克损失不小。

经过艰难的急行军,伏龙芝终于率领他的部队走出了哈萨克草原,进入了西伯利亚。天依然阴着,远方传来“轰隆隆”的滚雷声,一场暴风雨正在接近这里,虽然脚下的土地早就变得泥泞不堪,但是气象却并不会怜悯那些在泥泞中挣扎的军人。虽然身上的军装已是邋遢不堪,但是红俄军们根本不可能调换干净些的衣服,原因很简略,这几天不是阴天就是雨天,洗了衣服也不可能干,而旧衣服比军人们身上现在穿着的这身军装还要邋遢。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补给,没有那么多赶紧的衣服给他们替换。

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从鄂木斯克经过,从这里往西可前往鸟拉尔地区,往东可前往贝加尔地区,也因此成为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谁,只要把持了鄂木斯克,就等于是把持住了欧洲与亚洲交通的枢纽,因此鄂木斯克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现在把持鄂木斯克的是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的部队,实际上这里也是沙皇部队的西部前线司令部所在地,沙皇政府的科尔尼洛夫中将就在这里坐镇指挥。

为了守卫鄂木斯克,沙皇政府决定在这里加强防御力量,增派援军,谢苗诺夫、邓尼金和捷克军团纷纷来到鄂木斯克。科尔尼洛夫将全部战区划分为几个防区,由各军团分片防守。作为鄂木斯克战斗的参与者,白俄军的友军,中国国防军也分到了防区,就在城市西边十五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区,而国防军的指挥部也设在这片丘陵地区的最东边。这里除了先期参与炮击鄂木斯克的邹作华部,还有薛岳部,他们统一由熟悉俄国情况的张宗昌指挥,番号国防军第一独立师。

国防军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了一批卖给白俄军的武器装备,其中就有十五辆装甲车。张宗昌偷偷地留下了三辆,按照他的说法,红俄军打仗不要命,若是真受不住鄂木斯克,这几辆装甲车可以帮着自己和邹作华、薛岳逃命。

在鄂木斯克外围,平坦的平原上到处都可以看见蜘蛛网一般密集的战壕和机枪掩体,而且与欧洲西线一样,战壕里也通常积满了雨水,“战壕脚”是这里的常见职业病。科尔尼洛夫还在鄂木斯克的铁路上布置了铁甲列车,这些铁甲列车外罩铁板,每一节都配有至少四架机枪,有的车厢里还配有轻型步兵炮。再往外,还有一片很大的雷区。科尔尼洛夫很自信的表示,如果红俄攻打鄂木斯克,这里就将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很快,检验科尔尼洛夫的时刻就到了。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红俄军的士兵们们发起了冲锋。而与此同时,阵地也遭到了红俄军炮兵的猛烈轰击,这些刚刚从图拉兵工厂出厂的大炮把无数“革命”的炮弹送到白俄军的身边,一时间鄂木斯克外围整个阵地到处都是爆炸声,泥浆与泥土被炸飞上半空,硝烟弥漫在所有的战壕与掩体里。

388十六式机枪

哒哒哒……哒哒

白俄军阵地上的机枪疯狂地吼叫起来,比雨点更密集的子弹向冲锋的红俄士兵和军官扫射过去,在人群之中爆出朵朵血花,一些人无声无息的倒了下去,另一些人则在倒下之前从喉咙里发出了凄惨的喊叫。

这种机枪是中国兵工厂专门为俄国内战生产的中国造俄式马克沁机枪,他使用7。62R俄式有缘步枪子弹,和交战的红俄、白俄双方士兵手中的步枪子弹通用。为了防止连吃败仗的白俄军把这些装备“送给”红俄,这批机枪在制造之处就可以选用了经过特殊加工的材料,枪管的寿命只有5万发。除非白俄直接把它送到红俄手中,否则即便红俄缴获了这些机枪,用不了多久膛线就会磨平或者炸膛。

尽管白俄军的机枪不停的怒吼,但是红俄军还是杀进了战壕里,接下去的就是一场近距离的搏斗,工兵铲、刺刀、枪托甚至是石块,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都用上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下午六点半钟,白俄军由于装备了大量连发的毛瑟手枪和中国产六十响冲锋枪,在火力方面占了优势,硬是把冲入战壕的红俄军给赶了出去。

西伯利亚的冬天酷寒而漫长;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迅速把白天的雨水冻成了冰渣子,除了从北洋洋刮来的寒流在森林、原野上穿梭时发出的“呼呼”风哨声之外;这里再也没有任何声响;几乎所有的动物此时都在苦熬着;忍耐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这天夜里,沙皇又给鄂木斯克派来了援军。这支军队只要由“俄罗斯军官联盟”的头目库捷波夫将军和副官列夫?谢多夫和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米勒率领,这支军队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有一支完全由俄罗斯妇女组成的妇女营。营长名叫玛丽亚,她原本是西伯利亚一名普通的乡下妇女。1914年,她设法加入军队;但被拒绝。为此;她直接给沙皇发电报,请求允许她在俄国军队中服务。她的请求得到了沙皇的批准,终于如愿加入了俄罗斯军队。

1917年5月,玛丽亚说服了的俄国临时政府首脑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允许她组建妇女营。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