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清醒了脑子,加上皇后在一边笑着说的“得罪了陛下的掌上明珠,不躲远些,难道还去陛下面前讨没趣?”十分可怜,又见几分结发夫妻的亲昵,他自然是明白,若是今儿个为景柔破了例,日后皇后再在宫里头立规矩可就麻烦了。本来就是要给太上皇、太妃们面子的,若是如今连公主都能踩着她,那像什么话。于是也不顾皇后说情,给景柔关了禁闭。
元春心里冷笑道:“要不怎么说这宫里谁会扮可怜谁就能出头呢?德妃看着柔柔弱弱的,哪有皇后娘娘会示弱呢。”
她虽是这么说着,自己也只得在老圣人面前装着天真无邪。贾代善走得早,她自然也不记得什么事儿,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在太上皇面前诉说祖父在家里是如何如何地崇敬老圣人,说过多少行兵打仗的趣事与艰苦,叫老圣人连道到底是荣国公,就是忠心耿耿。只是皇帝实在是太过不动声色,太上皇对荣国府的好感并不能阻止她娘家的颓势,也只能勉强保她在这后宫的安宁。而她唯一的庇佑,也早就老迈得不甘,却又眼睁睁地看着灯火逐渐枯败。
这样的无奈,连曾经为天下第一人的老圣人都无力回天,何况她一个小小的女子。
好在,虽说娘家不中用,倒还有门好亲戚。外姓公主,倒也不是没有先例,不过都是出去和亲了,像黛玉这样被封了公主,却是风光下嫁的,也就独一份。人说侄女儿像姑姑,虽说因为王夫人不喜贾敏,不许下人多说,但元春却知道,自己的眉眼与那位金枝玉叶的小姑姑,是颇有几分相像的。何况,就算贾母、王氏没个眼力见识,得罪了林沫,她好好地在宫里,可没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表姐表妹虽说这宫里,这份身份根本不能拿出来,但与吴国公主多亲近亲近,好歹她可比其他后妃多出点把握来。
只是她没想到,没等到黛玉进宫,她的全部前程,就毁于一旦。
那日原也与平时没什么两样。太上皇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不过身子已经经不起什么折腾了,所以他的宫殿如同任何一个老人的一样,安静,冷清,即便如今春暖花开,也让人觉得从心里头泛着寒气。太上皇觉得没意思,就叫了几个太妃来摸牌玩乐。
他当年也算是风流,只是偏爱华太妃,太妃之中不乏年轻的,只是到底轻佻些,上皇看着她们,就越发地觉得自己的老迈,也不爱她们常在眼前晃悠着,故而来的都是当年宫里的老人,熟知上皇的脾性,宋太妃还给带了一份亲手炖的酸萝卜老鸭汤。上皇山珍海味吃多了,偶尔吃些家常倒也开胃,何况这菜又养脾肾,宋太妃手艺也不赖,只是一路带来,有些温了,他素来是爱吃滚烫滚烫的鲜汤的,也不忍叫爱妃白忙活一场,便叫元春拿下去热一热。
不过宋太妃好容易奉承一回,哪能叫元春夺了风头去,连声要自己去,倒是老圣人说:“她是小辈,应当的。”
元春是知道老圣人癖好的,除了热汤,又备了一小碟自己炒的酱,好让老圣人蘸萝卜吃。一切稳妥了端上去,他们那儿刚打完了一圈,正好歇下来喝喝汤,尝尝宋太妃的手艺。
论理这汤是得找太监先试试的,不过既然是太上皇的爱妃亲手炖的,小太监们也有些畏缩。于是宋太妃便笑道:“我给陛下试试烫不烫?”得了上皇的默许,便吹了一口喝了。
就是这一口,出了岔子。
宋太妃自己送来的汤,她自己求着来试,最后毒到了她自己。
谁会相信她有这么蠢?
自然把目光都看向了元春。
太医来得很快,给宋太妃看了脉,又验了鸭汤,语焉不详:“老圣人放心,此毒药性虽强,来势凶猛,不过去得也快,太妃娘娘吐出来便没事了,并无性命之虞。”
这是老圣人宫里发生的丑闻。皇后虽为后宫之主,倒也不便插手,太后又推说自己身子骨不好:“何况,就算本宫康健着,也没有处置这事的脑子。要是冤枉了好人,那不是叫人心寒?”
太上皇那么爱做主的,却想着把这事交给太后、皇后处理。所为何故?还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谁都舍不得。太后就皇帝一个儿子,儿媳妇又是亲侄女,这么些年早自在了,只要儿媳儿媳妇孝顺,她管老圣人后宫那些闲事做什么。太上皇又不是皇帝,不管皇后做什么都信。
这事还得太上皇拿主意。
元春被软禁在兰春殿里头,说不的话,行不动步,那日与她一同去厨房的抱琴,早被不知道关在了哪里,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她是真的无辜。
先不说她有没有这个胆子,这宫里头如果说有谁真心地希望太上皇长命百岁,头一个就是她贾元春。更何况,她日日服侍上皇,多得是时候给他煎药熬粥,犯得着众目睽睽之下动这些小手段?
不过宋太妃理由也充沛,她今儿个是和裕太妃、齐太妃相约着来的。那两位先到她宫里等她,裕太妃还与她一道尝了那汤的口味,这汤就直接放在煲汤的小砂锅里头端来的,多少双眼睛亲眼见着。
裕太妃也给宋太妃作证,说她所言千真万确。
如此一来,元春的嫌疑便大了。
“陛下如今心软了,要是搁从前,哪有人说话的份儿。”太后道。太上皇从前脾气不佳,遇上这种扫兴的事儿,哪里管什么是非曲折,捡他不顺眼地罚了便是,要是当年遇上这种情况,一定是两个都掉脑袋,哪里会像现在这样,还要分出个是谁的错来。
皇后笑微微地低着头看宫女送上来的单子。没几日黛玉就要进宫,她把人安置在自己宫里头,吃住都一块儿,不过屋里的陈设、姑娘的衣裳首饰都得她做主定下来。听了太后这话,她也不动声色地笑笑:“宋太妃是陪着上皇的老人了,不过我看着,倒是元妃更讨上皇高兴。”
皇太后很是有些不高兴。
她出身清贵,虽说朱家并不十分显赫,也没什么人在朝掌权,但出过几个大儒,是以一进宫就封了淑妃。后来上皇偏爱华太妃,气死了文珍皇后,朝中议论纷纷,他为了安抚朝臣,立淑妃为后,册封华太妃为皇贵妃,然后华太妃一应排场皆不输皇后。若非最后太后儿子争气,这后宫之主是谁还真不好说。
不过太上皇是个长情的人,尤其是年纪大了以后,便越发地觉得当年陪着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妃子们不容易,何况宫里的女人素来都精于保养,纵使年老色衰,亦算得上端庄秀丽,还没到叫人厌弃的地步。是以他虽然十分喜爱元春,此时倒也像是有些偏向宋太妃的。
更何况宋太妃本来也有人证,现下还可怜兮兮地躺在病榻上呢。
“我早说了,贤德妃也是大家子出来的,孝顺是好事,只是像什么样子!”太后不禁抱怨,颇有责备皇后不管束后妃的意思。
皇后俯身告罪。
太后见了她这个样子就来气,只是火也无处可发,无奈道:“罢了。”
这事说是要辩个是非曲折,说到底,也不过是看上皇更喜欢哪个罢了。
皇后去了趟兰春宫。
才两天的功夫,元春竟然已经憔悴得不像样子,脸上妆容全无,头发松散,眼圈黑到了颊上,看起来十分可怜。
皇后沉默地看了她一会儿,终究道:“皇上一会儿要过来,妹妹先梳洗一番罢。”她看了一眼兰春宫死气沉沉的宫女太监,挥了挥手,身后跟着的女官立刻上前去扶元春起来。
元春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猛地扑了过来,抱着皇后的大腿:“娘娘,我没有下毒,我没有下毒!”
“这事儿”皇后也为难,“本宫也做不得主,你同皇上说罢。”
只是元春又何尝不知,皇帝一来,金口玉牙之下便是铁板钉钉,若是信了她还好,若是不信她只怕从此万劫不复。
当日上皇宫里一片杂乱,虽说皇后命人封口,但私底下谁不是在议论这件事?幸灾乐祸的,好奇结果的,自作聪明的什么样的人都是层出不穷。贾家也近百年了,人脉众多,自然有人给透露了风声。倒也没敢说什么。只说府上的娘娘惹了上皇不高兴。
贾母忧心忡忡,寻了门路想见元春,问问底细。谁知往日极好说话的太监这回却连银子也没敢收。不独如此,当年借了他们家不少银钱的夏太监甚至还记得把钱还了回来。
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人,立时就明白了,只怕元春这回闯出的祸还不小,这些人是要跟他们家撇干净关系了!
她跟没头的苍蝇似的团团转了一晚上,终是下定了决心:“备车,去靖远侯府。”
第19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