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由于科举只考文章,不考其他,因此除了少数人以外,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出来的官员都会发现,自己除了能写一笔好文章之外,对做官需要掌握的一切知识都是一窍不通,只能依靠手下的师爷、书案、孔目、衙役等一干吏员来处理政务。而这帮吏员也趁机蒙上欺手,雁过拔毛,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而清朝代明之后,又把科举几乎原封不动给继承下来,同时对科举的内容管得更严更紧,结果造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全面禁锢,万马齐暗。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
第165章 教育和科举(下)
其实商毅是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商毅还只占领了浙江省的时候,就不仅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从低到高的教育体系,而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加入了实用的知识,如在中小学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而在大学中还加入了外语、地理、世界历史等新的科目。并且还编制了标准的课本教材,现在己经在长江沿岸各省进行普及,并且也培养了一批新教育的教师。
不过根据教育部的反映,在新教育的普及过程中,在一些地方都遭到了抵制,也有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抵制新教育,但上这些课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爱听,逃课,而老师也教得十分马虎,还有一些乡村的老夫子对这些新科目冷嘲热讽,还有人禁止学生去学习这些科目,而原因就在于,科举不会考这些东西,学了也没有用。
因为在前一段时间战事紧集,商毅也来不及管这里事情,因此对抵制新也暂时只能听之任之,而现在大局将定,也是应该作手开始解决教育、科举问题的时候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南京政府建立的教育纟统己经相对完善了,因此需要改变的,是科举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要在科举考试中加入其他的内容。
其实历代的有识之士中,有不少人都知道科举的弊端,但多年以来,却一直没有对科举的内容形式进行修正或完善,一方面是因为对科举进行修改,牵动太大,因为全国的读书人十年甚致几十年寒窗苦读所学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为了应付科举,而且科举发展到现在,尽管内容死板,形式单调,但也形式了一套系统完善应试教育模式,而且又有众多的以往经验可以做为参考,一但出现变动,换了内容形式,那么这一切的功夫,就都白废了,或者大部份都白废了。学生、教师也都无所适从,因此都希望维持传统,拒绝变化。
结果只要是提出修改科举内容形式的人,往往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全国读书人的攻击,而历代朝廷也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干脆就不改了,另一方面历代朝廷同样也希望借科举的手段,来统一思想,维护自身的统制。因此科举内容形式,不仅没有得到过改善,相反越来越严格限制,而读书人为了做官的梦想,也都拼命钻进书堆里,苦心研究这样除了应付考试以外,再没有其他作用的学问。
商毅也知道,想要彻底改变科举的内容形式,并不现实,任何形式的考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世的高考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改变,依然还是问题多多,自己也不可能一次到位。但做出必要的调整,还是应该的。
按照商毅的想法,应该是像后世的考试卷一样,做文章只是其中一部份,还应増加数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目的内容,每部份都有一定的分数,最后以总分来计算成绩,而文章的命题、内容应该摆脱四书五经的范围,针对时事,而且文体不限。
另外只靠科举取士,显然是选拔的范围太小了,而且选拔的多为综合人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商毅认为,可以引用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开设经济特科,既由各部门自己出俱考题,招收各部门各需要的专业技术员,比如外交部可以考外语,建设部考土木土程建筑技术,财政部考数学等等,这样就给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一道出路,也可以做为对科举的一项补充。
而且现在改变科举的内容形式,有几个好处:一是数学、物理、天文等这些自然科目,在商毅制定的教育纟统中,己经开始普及实施,在大部份地方,都己经超过二三年时间,尽管也遭到过一些抵制,但大多数地方还是基本接受下来。因此也有相当的基础,同时南京政府也不会马上举行科举,学子们都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
另外,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商毅是建立的新朝,在王朝的兴建之初,为了表现与旧朝的不同,或是吸取旧朝的教训,对方面制度做出一些改进,也是完全合理的事情,而且甴于年年战乱,南方的科举己经中断了七八年,清廷虽然己经开科取士,但也只是局限于北方地区,但也只举行了一次科考,同样被中断了,因此在这个时候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时机正当好,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王夫之、李岩等人都是参加过科举,但对科举的弊端,多少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在明末的时候,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有识学者,对中国的思想文化都进行过全面的反思,科举制度也在反思的范围之内,虽然他们未必有商毅看得那么透澈,毕竟商毅比他们多了三百六七十年的见识,但他们也都认为,科举并不能一味只考道德文章,而是应该以经世致用、匡时济民,以治事救世,有益于国家为务。
因此对商毅提用的,文章的命题、内容应该摆脱四书五经的范围,针对时事,而且文体不限。王夫之极为赞同,但对商毅要求加入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王夫之还有一定的异议,尽管王夫之也认为,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确实都是于民生国计的有用之学,但毕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认为这些自然科目并非主流,只是傍枝,如果在科举中考这里内容,也未免有些不合适。
另外引入评分制,就容易造成偏科现像,毕竞全才难得,有人的文章做得一塌糊涂,但自然科目的分数却很高,而有人的文章做得才华横溢,但却因为自然科目不好而落榜,这些都未免都有失公平。
不过商毅提出开设经济特科这一点,王夫之到是颇觉新奇,但却认为十分有用,因为自随唐以来,历代王朝都在中央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全国的事务,商毅更是将其细分成十二个部门,而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材,在明朝的时候,就曾闹过户部算错帐的笑话,因此仅仅依靠科举取士,很难满足各部门的专业需求。商毅建议开设经济特科,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也确实能够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因此王夫之认为,不如把数学、物理、天文这些自然科目,都列入到经济特科里面去,而正式的科举,还是以应试作文为主,而文章的命题、内容可以按照商毅的意见,放开内容,针对时事。
但商毅则坚持认为,自然科学是任何学问的基础,本质上就是经世致用、匡时济民之学,虽然说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专业技术的精材,但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还是应该掌握,说简单一点,如果一个人不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物理常识,常见的天文知识等等,又如何如制定对国家有用的政策,因此在科举中引进一定份量的自然科学题目,是完全有必要的。另外商毅也知道,只有把自然科目的内容加入科举,才会逼得读书人去学,那怕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也能普及基本的自然知识,至少在现阶段,也算是一个进步。
不过商毅也承认,王夫之的考虑也有道理,毕竟传统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改过来,科举是以论策文章优略来评定取士,己经维持了一千余年,因此商毅也修正了自己的构想,可以将料举分成两部份,把自然科目和论策文章分开来考,自然科目必须要合格,而科举的排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等的选定,还是根据文章的优劣来评定。
见商毅己经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王夫之也不好在多说什么,而且商毅这样的安排,也不算不合理,虽然科举是以论策文章为主,但并不是只考文章,也会考一些其他内容,在唐宋的时候,还会考诗赋,帖经、墨义等等,因此将自然科学的内容加进来,也说得过去。
内阁的其他成员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异议,一来众人都清楚,现在的科举制度确实应该改一改了,而且众人也都很清楚,以商毅的作风,既然拿出了这样一份方案,就表示他己经